中药简答论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2:25: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8.简述蒲公英与漏芦的功效、主治异同点。

答案:蒲公英与漏芦均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又同兼有通乳之效,故均可用治热毒疮痈诸证,尤为治疗乳痈之良药。蒲公英尚有利湿通淋,清肝明目之功,常用治热淋涩痛,湿热黄疸及目赤肿痛;而漏芦又能舒筋通脉,还可用于湿痹拘挛等证。

29.简述鱼腥草的功效和主治。

答案:鱼腥草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尤以清肺热见长。既可用治外痈,又长于治疗肺痈及肺热咳嗽,为治肺痈咳吐脓血之要药。亦可用于湿热淋证,湿热泻痢,兼有清热止痢之功。

30.蒲公英为治乳痈之要药,简述其作用特点。

答案:蒲公英性味苦、甘而寒。苦能泄降滞气,寒能清解热邪,归肝、胃经,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其功效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兼能疏郁通乳,故为治疗乳痈之要药。

31.简述清热凉血药的含义、药性及功效。

答案:凡能清热凉血,以治疗营血分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药性味多为苦寒或咸寒,偏入心、肝血分以清热。本类药除有清热凉血功效外,有的药物兼能养阴生津,有的药物兼能活血祛瘀。

32.简述生地黄、玄参的功用区别。

答案:生地黄、玄参均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治热入营血、热病伤阴、阴虚内热等病证。但生地黄清热凉血力较大,故血热出血、内热消渴多用;玄参泻火解毒力较强,故咽喉肿痛、痰火瘰疬多用。

33.简述知母与牡丹皮治骨蒸潮热的不同机理。

答案:知母与牡丹皮均能治骨蒸潮热,但知母苦甘寒,质润而滋阴,并能泻相火以退骨蒸,治疗阴虚火旺之有汗骨蒸;牡丹皮苦辛寒,入血分而善清透阴分伏热以退骨蒸,治疗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同治骨蒸潮热,其机理不同。

34.简述紫草的主治证。

答案:紫草的主治证是温病血热毒盛所致之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35.简述水牛角的功效及其用法用量。

答案:水牛角的功效是清热凉血、解毒、定惊。水牛角的用量:镑片或粗粉煎服,每剂15~30g,宜先煎3小时以上;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每日2次。

36.简述生地黄、玄参的共同使用注意及其依据。

答案:凡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生地黄、玄参。因为生地黄、玄参性甘寒滋腻,易助湿困脾,原有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如使用之,则会加重病情,故不宜使用。

四、论述题

1.清热药分几类?各类药的药性、功效及主治证是什么?

答案:根据清热药的功效及主治证的不同,可分为清热泻火、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清热凉血、清虚热药五类。

清热泻火药性味多苦寒或甘寒,清热力较强,功能清气分热,主治气分实热证。

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燥湿力较强,功能清热燥湿,主治湿热泻痢、湿热黄疸等证。此外,本类药物多能清热泻火,可用于脏腑火热证。

清热解毒药性味多苦寒,功能清热解毒,即清热之中长于解毒,主治热毒炽盛之痈肿疮疡等证。

清热凉血药性味苦寒或咸寒,偏入心肝血分以清热,功能清热凉血,主治血分实热证。 清虚热药性味苦寒或甘寒,主入阴分,功能清虚热、退骨蒸,主治热邪伤阴,阴虚发热证。

2.结合石膏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石膏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答案:石膏的性味是甘辛大寒,归肺胃经。功效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主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肺热喘咳证、胃火牙痛、头痛、实热消渴等证。

石膏辛寒以解肌透热,大寒能清热泻火,甘寒能除烦止渴,入肺胃经,故重在清泄肺胃实火,清泻肺胃二经气分实热,主要用于温热病气分实热之壮热、烦渴、汗出、脉洪大之证。以其辛寒入肺经而善清泄肺经实热,以复肺气肃降之常,故可用治邪热郁肺之喘咳证。

石膏甘寒入胃经而能清泻胃火,故可用治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头痛。又取其泻胃热以止烦渴,故可用治胃热上蒸、耗伤津液之消渴证。

此外,石膏煅用,性偏收敛,故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之功效,外用可用于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及外伤出血等证。

3.结合知母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知母的功效与主治病证。

答案:知母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润燥,主治热病烦渴、肺热燥咳、骨蒸潮热、内热消渴、肠燥便秘等证。

知母质润,性苦寒能清热泻火,甘寒质润善生津止渇,入肺胃二经而能清泻肺胃气分实热,故可用治温热病肺胃实热之高热烦渴之证。

知母苦寒入肺经而清泄肺热,甘寒质润而能滋养肺阴,故可用治邪热犯肺、肺阴受伤之肺热燥咳证。

知母入肾经,苦寒能泻肾火,甘寒质润能滋肾阴,故可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之证。 知母甘寒滋润,入肺胃肾经,上能清肺火、滋肺阴,中能泻胃火、滋胃阴,下能泻肾火、滋肾阴,故可用治阴虚内热之消渴证。以其善泻胃火、滋胃阴,又可用治肠燥便秘证。

4.结合栀子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栀子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答案:栀子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主治热病心烦、湿热黄疸、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等证。

栀子苦寒清降,入三焦、心经,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故可用治热病心烦之证。

栀子苦寒清泄,入下焦而利湿,有清泄下焦肝胆湿热之功,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又因其有清热凉血之功,故亦用治下焦湿热之血淋涩痛。

栀子苦寒,入心经血分而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

栀子苦寒,既入三焦气分以泻火,又入血分以凉血而奏其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之功,既可用治下焦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又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

此外,栀子炒焦为焦栀子,功偏收涩,多用治血热出血证。

5.试比较石膏与知母的功效、主治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石膏与知母皆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同治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及肺热咳嗽证。但石膏泻火力较大,重在清解肺胃实火,故肺经实热喘咳、胃火上攻之牙龈肿痛、头痛多用;且有祛暑之功,故暑热烦渴者亦常用之。石膏经火煅具收敛作用,有敛疮生肌、收湿、止血等功效,外用可用治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等证。知母生津止渇功胜,滋阴润燥力强,重在滋润肺胃,故肺热燥咳、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多用;且知母长于滋肾阴、泻肾火、除骨蒸,故可用治阴虚火旺所致骨蒸潮热、盗汗、心烦者。

6.试比较芦根、天花粉的药性、功效及主治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芦根与天花粉性味均甘寒,主归肺胃经,同具清热泻火、生津止渇等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肺热咳嗽等证。但芦根寒性较大,清热泻火之功胜,并能除烦,热病心烦多用;又善清透肺热,兼常用治肺痈吐脓;其清胃之中又善止呕,故可用治胃热呕哕证;此外还有清热利尿之功,可用治热淋涩痛。天花粉味兼微苦而质润,生津止渇功胜,故热病口渴、内热消渴者多用;天花粉清肺之中又能生津以润肺燥,亦多用治肺热燥咳证,且功兼消肿排脓,可用治热毒疮疡肿毒。

7.试比较黄芩、黄连、黄柏的药性、功效及主治证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答案:黄芩、黄连、黄柏三药性味苦寒,同归大肠经,皆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泻痢、痈肿疮毒等病证。但黄芩苦寒之性较次,主归肺经,兼入胆、脾胃、小肠经,尤善清上焦湿热,故湿温证、暑湿证、湿热痞满、胸闷呕恶、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者多用;且黄芩善清热泻火以凉血止血、清热安胎,故血热所致之吐血、衄血、胎动不安者亦常用之。黄连苦寒之性最大,主归脾胃、心经,兼入胆经,清热燥湿力强,尤善清中焦湿热、泻心经实火,故为治中焦湿热泻痢、痞满、呕吐吞酸、心火亢盛之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之要药,胃火炽盛之消渴证亦可用之;因其泻火解毒力强,治痈肿疮毒之中,尤善疗疔毒,又常用于目赤肿痛;籍其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作用,外用可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黄柏下行,主归肾与膀胱经,长于清下焦湿热,故湿热带下、黄疸、热淋涩痛、湿热脚气、痿证多用之;且善泻相火、除骨蒸,用治阴虚火旺之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等证,有泻火坚阴之功,亦可用于湿疹瘙痒。

8.结合黄芩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黄芩的功效及主治病证。

答案:黄芩性味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主治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黄疸、泻痢、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证。

本品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泻火、解毒,故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尤善清上焦湿热,故常用治湿温证、暑湿证及湿热痞满、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等病证。

黄芩归脾胃、大小肠经,入中焦,故亦善清中焦湿热而用治湿热呕吐、湿热泻痢证;以其入胆经而去湿热,故可用于湿热黄疸。

黄芩清热泻火而入气分,能清泻气分实热以凉血止血,故可用治火毒炽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因血热而胎动不安者,亦籍其清热以安胎。黄芩苦寒清热、泻火、解毒力强,故亦常用于火毒炽盛所致之痈肿疮毒。

9.结合黄连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黄连的功效及主治证。

答案:黄连性味苦寒,归心、脾、胃、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主治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湿热泻痢、高热神昏、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痈肿疮毒、目赤、牙痛、消渴等证,外治湿疹、湿毒、耳道流脓等病证。

黄连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泻火、解毒,因其大苦大寒,故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大。 黄连主归中焦脾胃、大肠经,故长于清中焦湿热,尤为治湿热泻痢之要药,中焦脾胃经湿热所致之痞满、呕恶吞酸亦常用之。黄连并主归心经,清热泻火之中,尤善清泻上焦实火,故可用治心火亢盛所致之高热神昏,心烦不寐。心主血,心火亢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亦可籍黄连泻心经实火以止血。

黄连苦寒清热泻火解毒力强,故可用治火毒炽盛之痈肿疮毒,尤为治疔毒之要药;肝胆实火所致之目赤肿痛,亦籍其清热泻火,解其热毒。

黄连苦寒归胃经而清泻胃火,故可用治胃火炽盛,消谷善饥之消渴证及胃火上攻之呕吐证。

此外,取黄连苦寒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外用可治疗湿热所致之湿疹、湿疮及耳道流脓。

10.结合黄柏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黄柏的功效与主治证。

答案:黄柏性味苦寒,主归肾、膀胱、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主治湿热所致之带下、热淋涩痛、泻痢、黄疸、脚气、痿证并治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瘙痒等病证。

黄柏性味苦寒,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泻火、解毒,故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 黄柏性味苦寒、沉降,功能清热燥湿而偏入下焦,长于清泄下焦湿热,故多用治下焦湿热所致之带下、热淋涩痛、黄疸、脚气、痿证等病证。

黄柏苦寒燥湿,入大肠经而善除大肠湿热,故亦常用治大肠湿热之泻痢证。

黄柏性味苦寒,主入肾经而能泻相火、除骨蒸,故可用治阴虚火旺所致之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等病证,籍以泻火坚阴。

黄柏苦寒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故可用治火热炽盛之疮疡肿毒证;又取其苦寒清热燥湿而可用治湿疹瘙痒。

11.结合龙胆的药性,试用中医药理论阐述龙胆的功效与主治证。

答案:龙胆性味苦寒,主归肝、胆经,功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主治湿热所致之黄疸、阴肿阴痒、带下、湿疹瘙痒,肝火头痛、目赤耳聋、胁痛口苦,惊风抽搐等病证。

龙胆苦能燥湿,寒能清热而奏清热燥湿之效,主归下焦肝胆,故善治下焦湿热所致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