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的成因与演进路径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17: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欧债危机的成因与演进路径分析

作者:杜志强

来源:《商业时代》2012年第18期

中图分类号:F815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还没有结束,全球却再次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阴霾所笼罩。本文首先介绍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历程,指出欧债危机的蔓延趋势和处理缓慢等事实。在介绍欧债危机处理不力的种种表现后,分析了诸多深层次原因。最后,客观地分析了欧债处理不力可能导致的影响与后果,虽然说这些影响缺乏一些不确定性,但是不确定的背后也可能存在悲剧般的风险。

关键词:主权债务危机 欧元区 风险敞口 处理不力

起源于国家信用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下简称“欧债危机”),其产生的恐慌情绪已经蔓延至全球的金融市场。为此,欧洲股市、商品市场、外汇市场随之出现了大幅度的剧烈动荡,本来滞涨的欧盟经济也愈发显得黯淡。面对着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心,以及欧债危机产生的诸多问题,欧盟的一些国家却迟迟未能做出迅速的判断与有效处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至今依然处于复杂演变中。本文通过分析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前因后果,探讨欧债危机处理不力所带来的影响与后果。 欧债危机的演變历程

如果说冰岛主权债务危机是欧债危机的萌芽,那么真正的欧债危机是从希腊引发的,到目前看,整个发展过程可初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希腊主权债务的崩盘式发难;第二阶段是有着“欧猪”四国(PIIGS)之称的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以及西班牙也纷纷陷入债务阴霾;第三阶段是随着欧元的持续贬值,欧元面临解体的风险,德国与法国等也彻底被拖入欧元区的艰难境地。

(一)债台高筑的希腊债务危机

2001年,希腊为了能够加入欧盟,便联合投行高盛在政府财政赤字上作假,从而加入了欧元区。但是随后由于欧盟的高福利制度、举办奥运等深层次原因让希腊的政府赤字更是债台高筑,以至于希腊新政府后来承认在预算数据上的作假行为。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宣布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远远超于欧盟《稳定与增长条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鉴于希腊政府财政状况的不断恶化,全球三大著名信用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以及穆迪相继降低了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正式拉开序幕。2010年4月27日,标准普尔将希腊政府债务评级从BBB+降到BB+,这也意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着如果希腊的经济不能好转,那么其融资能力几乎崩溃,事实证明,欧盟统计局的数据表明希腊2010年政府债务总额占GDP的比例高至144.9%。 (二)蝴蝶效应侵袭“欧猪”(PIIGS)五国

希腊债务评级被降低之后,蝴蝶效应也开始显现。葡萄牙与西班牙的国债信用也遭到了降级,爱尔兰和意大利也因为自身财政状况不佳引起了对市场的担忧。截至2010年底,意大利公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119%,在欧盟中仅次于希腊的142.8%,西班牙为60.1%。2011年7月6日与7月12日,穆迪相继将葡萄牙与爱尔兰的主权信用评级调降至垃圾级。葡萄牙和爱尔兰的危机先且不论,身为欧元区第三和第四经济体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在欧洲的经济地位举足轻重,设想它们经济出现下滑导致大额举债,势必造成欧债危机的深程度蔓延,这种对欧元区核心国的冲击力度远大于希腊数倍。意大利和西班牙拥护规模庞大的外债,其中仅欧洲银行就持有意大利和西班牙债务约5520亿欧元,一旦两国陷入债务危机导致融资难题,援助意大利和西班牙几乎是难上加难。 (三)欧盟核心国深陷困境

当人们认为债务危机不会波及核心国的时候,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的法国也开始面临债务风险,法国两大银行—兴业银行和农业信贷银行遭到信用评级下调的信心打击。数据表明,德国和法国银行对意大利政府债券的风险敞口分别为370亿欧元和530亿欧元,约占其一级资本总额的三分之一。

面对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欧盟经济龙头—德国也感受与日俱增的压力和矛盾,德国一直扮演着欧洲金融风险救助者的角色,一旦援助陷入债务危机的希腊,那么势必造成欧盟内部道德风险的产生,况且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债务比例更是惊人。如果希腊庞大的到期债务拒付违约,希腊可能退出欧元区,那么欧元区解体也有可能性。以上种种迹象说明,升级的欧债危机已经沉重打击了欧元区的核心国家。 欧债危机处理不力的诸多表现和原因 (一)一波三折的欧盟援助计划

鉴于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的主权债务危机不断升级,如果不有的放矢地推出有力的救援措施,那么欧元区的一些成员国就有可能破产。为此,2010年5月2日,欧盟出台了规模为1100亿欧元的新救援计划。欧盟在较短的时间内再次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出台了总规模7500亿欧元的欧洲金融稳定机制(以下称“EFSF”),其中欧元区出资4400亿欧元,IMF出资最高规模为2500亿欧元。该救助计划为期3年,至2013年中期。欧洲第一轮救援计划就此正式出台。

欧盟第一轮救援计划某种程度讲对希腊等国的债务给予了时间上的缓冲,但是对于陆续到期的债务,希腊等国的政府也没有做到改善财政状况来提高偿债能力。欧盟、国际货币基金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织和欧洲央行的三方检查也发现希腊没有严格遵守2010年5月制定的援助协议,进行有效的财政紧缩和经济政策。2011年6月,希腊债务危机狼烟再起,评级机构穆迪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从B1降低至Caa1,未来5年债务违约风险上调到50%,希腊政府表示2012年该国需要融资约270亿欧元,2013年还需要再融资300到400亿欧元。

欧元区不得不开启第二轮救助计划,计划决定欧盟与IMF将向希腊提供总额1090亿欧元的贷款,其中欧盟部分的贷款将主要由EFSF提供。此轮贷款的条件相对宽松,即贷款低利率至3.5%、还款期限延长15至30年。但是本该2011年 6月底之前达成的计划,却由于国家内部的纠纷导致2011年7月21日才正式出台。需要强调的是,欧债问题因为欧盟核心国之间的诸多纠纷而不断拖延,跌宕起伏的救助体系直到2011年10月也未有突破性的进展。 (二)政治战争酿成时间闹剧

欧债处理方案本身是一个金融政策,但是却因为金融政策的执行而引发出政治矛盾。这些矛盾既有债权国和债务国的内部矛盾,也有欧盟内部核心国家的国际矛盾,如同政治闹剧的矛盾而让日后的救援行动更难于理清。

救助体系对希腊的债务援助是有条件的,其中之一就是要求希腊政府财政紧缩,2011年6月30日,希腊国会以18票微弱的优势通过了财政紧缩实施细则与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这种紧缩也让希腊民众以及反对党叫苦不堪,一时间希腊国内的政治形式十分紧张。而对于援助国家来说,国内形式依然不乐观,德国国民强烈地反对花自己的钱去救那些因缺乏纪律还经济落后的希腊等国家,以至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支持率下降,她的政党联盟也在地方选举接连惨败,德国政府似乎对救援决策也不能自由发挥与协调。

相对于希腊和德国的政治矛盾,法德两个欧盟轴心国的矛盾是旧矛盾的升华,也是欧债危机处理不力的主要矛盾。欧元区建立以来,德法之间一直对欧元区 “头把交椅”的位置争夺。德国经济发展最近在欧盟国家中一直名列首位,德国作为第一大贸易伙伴,法国对德国的依赖程度比较高。但是德国则不同,欧元区成立之后,德國出口的44%面向欧元区国家,尤其是出口法国、希腊和西班牙,一旦希腊、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家出现因为偿债导致国内财政紧缩,势必造成其经济的下滑,这也是德国担心欧债导致其经济落后的关键因素。欧元真的因为欧债主权债务危机而解体,那么德国因欧元区而得到的胜利果实也恐怕失去,况且欧洲主导权也可能发生转变。因此,两个国家对金融政策的矛盾引申到另外的政治层面,时间上的推诿导致欧债危机慢慢扩散。

法德两国还在实行财政紧缩政策的力度上存在一些差异,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要求赤字标准,法国总统萨科齐现在面临着2012年大选连任的考验,若实施这项政策,势必影响政治生涯。当德国指责法国不实施紧缩政策时,法国批评德国错过救助最佳时机,导致稳定欧元的成本从150亿欧元剧增至7500亿欧元。法德在应对危机问题上已经加大了分歧。 (三)EFSF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