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创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2:43: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创新

作者:姚洁

来源:《名城绘》2018年第03期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与相关制度的创新是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基础,其中,知识产权的保护要从提高审查质量和审查效率入手,加快对新兴领域和业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创新建设力度,提高知识产权违法成本,震慑违法行为。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

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是要建立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制度,保护的对象包括各种所有制的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持续创新与发展能够有效激励和调节创造性成果的发表与转化,并逐渐实现知识创新的目标。 一、知识产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关系

知识产权保护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步而产生。经济发展对社会变革的决定性作用,意味着在知识产权保护、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三者构成的体系中,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知识产权保护和制度建设服务并协调经济发展。从另一个角度讲,知识的创新及对其的保护是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法律条文的建立健全则是有效的保障机制。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商品化”属性逐渐显现,知识产权法则起到了界定产权界限、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市場规范等功能。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既要遵循国际公约的强制性规定,对国外的智力成果予以平等的保护,更要顾及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针对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制度措施。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制度创新的途径 (一)基于知识产权法的保护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的重大思想、重大论断、重大决策,对知识产权保护法的研究与运用要提升日程,更加注重制度的构架和规则之力,将“知识创新”上升为“规划理性”的法律价值。为实现创新价值的目标,首先要建立健全创新激励和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既要发挥法律的约束作用,更要起到激励的作用;其次,起到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作用,调节好权利人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在确认智力成果的占有和支配的同时,促进精神财富的动态利用;再者,建立智力成果利用与交易机制,实现创新创造成果与生产力的迅速转化,为知识财产的流动利用和目标达成提供快速通道。从我国国情来讲,知识产权立法缺乏历史文化土壤,立法移植容易出现“排斥”,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同时要协调好国内外创新成果间的竞争关系,所以要在不断的应用于发展中进行制度创新。 (二)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各要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是知识产权保护的两大重点领域,要通过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激发各类创新主体的活力,将着力点放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上,积极引进国内外领先的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和培养,培育具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专利、商标、版权等在知识产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作用,利用这“三位一体”打造知识产权综合利用、保护以及服务的链条化工作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辟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知识产权运行机制,不断为建立权责分明、服务周到的保护机制而努力。此外,完善价值分配政策,提高知识的“价值利用率”,包括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激励政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等。

(三)警惕国外知识产权入侵,制度制定因地制宜

经济基础不同的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态度上自然不同,相对而言,发达国家的“最优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力度要强于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能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发达国家的过度保护政策必然会导致垄断市场的产生,而这势必会影响发展中国家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被不断压缩,技术要素成为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力军。由此看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制定适宜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加速发展进程的关键。在国际知识产权贸易战中,发达国家利用TRIPs(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贸易相关知识产权协议)打压发展中国家产权制度,发展中国家也要勇敢地拿起“制度武器”迎接对手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层面的要挟,努力保护本土知识产权。 (四)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保护青年创新

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及相关专业人才有了更大容量的需求,各高校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设置知识产权专业及学院,使得知识产权的教育能够有更高的起点,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树立创新理念,在社会上形成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风气。知识产权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土壤的熏陶,制度体系的完善主要从注重培养从业人员专业能力、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明确知识产权教育的专业定位、提高在校大学生及社会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等方面着手操作。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司法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法律重在起到警示作用,以凸显智力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是为保护青年人创新创造少走弯路。

(五)打造知识产权文化体系,激励创新创造新环境

知识产权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知识产权文化宣传力度不断加大,逐渐渗透到乡镇、军营、企业、学校、市场等地方,形成了全国上下共下知识产权“一盘棋”的繁荣景象。知识产权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在知识产权日、知识产权周、专利周等特殊日期要通过建立活动平台、宣传知名品牌等方式影响不同群体,使知识产权保护文化深入人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结语

创新驱动发展是科技时代的主体,也是发展中国家立足于世界科技创新之林的主旋律,我们要想把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就要将各行业、各领域的核心技术紧紧捏在自己手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来为社会各产业的发展提供公平的经营环境,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也要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同时也要警惕国外知识产权的“入侵”和“市场窃取”,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吴汉东. 知识产权法的制度创新本质与知识创新目标[J]. 法学研究,2014,36(03):95-108.

[2]王华. 更严厉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有利于技术创新吗?[J]. 经济研究,2011,46(S2):124-135.

(作者单位: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