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2:56: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

篇】

导读:本文 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五篇】,仅供

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教学目标 1. 结合工具,读准字音。 2. 结合注释、积累,明确文言重点字词含义,疏通文意。 3. 质疑讨论,明确人物形象,体会邹忌讽谏的艺术。 4. 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重点 1.结合注释,掌握部分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理解全文内容。 2.背诵全文,培养文言语感。 教学难点 质疑讨论,熟悉人物形象,欣赏邹忌讽谏的艺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离罢春秋激烈的战场,我们走入了战国的风云。今天,我们将跟随邹忌,一同在《战国策》中去感受君臣间的一段轶事。 二.结合工具,明确字音 1.生结合注释、字典,扫清生字障碍。 2.师生交流疑难字词。 3.师出示投影,明确重点字词 (投影) 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 入朝见威王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皆朝于秦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5.师纠正误音。 三. 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梳理第一小节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一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邹忌修八尺有余 形貌昳丽 朝服衣

冠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徐公何能及君 徐公来,孰视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2.梳理二小节 由自己个人的生活小事悟出其中的道理,这与讽齐王纳谏有什么关系呢? ①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二小节. ②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 王之蔽甚矣 3.梳理第三小节 ① 生结合注释,梳理第三小节. ② 生质疑,师生讨论共同解决疑难字词. ③师明确第一节重点字词﹑语句. (投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篇二 教学目的 一、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二、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并能正确翻译课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语句,解释其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三、领会课文设喻说理的写法。 四、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自读课文,文字较浅易,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自读提示”,明确自读要求,然后对照注释,自读课文,不懂的词句可以借助工具书解决之。 二、教师适当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自读检测。通过检测来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教学时数 2 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自读“自读提示”,教师补充相关知识。 (一)关于《战国策》 《战国策》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

国,约240年(460—220)。《战国策》是国别体。作者不可考,西汉刘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着重记载了策士谋臣的策略和言论,保存了不少纵横家的著作和言论: 《战国策》的文章特点是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夸张渲染。就历史散文的明白流畅来说,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书中说事常常运用巧妙生动的比喻,通过许多有趣的寓言故事,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说服力和鼓动性。 (二)齐威王事迹 据史载,齐威王田齐在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一切都交给大臣办理,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说:“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威王听后,顿然醒悟,回答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决心任用贤才,修明政治,使齐国成了的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齐威王于公元前357— 前321年在位,凡36年。 (三)邹忌事迹 邹忌是齐国的谋臣,以敢于进谏和善于辩论著称。据史载,有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借谈琴来说明治国安民的道理:弹琴要音调谐和才算善于弹琴;治国也和弹琴一样,能安抚百姓才算是善于治国。威王听后,大为赞赏,于是封他为齐相。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就是记叙邹忌用设喻的方法规劝齐王,使齐王接受别人的意见。 (四)关于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婉言规劝。谏,直言规劝。“讽”与“谏”是相对的,目的相同,但方法不同。这题目不能解释成“邹忌劝告齐王听取意见”,而应该把题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邹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