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0:29: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康复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心理护理

作者:宋淑玲

来源:《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年第17期

【摘要】目的 讨论康复科脑血管意外的患者行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对以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我科医护人员经过将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60名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 因人、因时、因地的将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结合起来,能够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关键词】康复科;脑血管意外患者;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6.17..02 心理护理是将护理学与心理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是研究患者的心理现象及如何进行相应护理的科学,护理工作的对象是人,既有躯体的生理活动变化,又有复杂的心理活动,要想做好护理工作,保护生命健康,就必须把患者看成躯体生理活动康复和心理康复的统一整体。 对康复科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了解该类疾病患者的心理特征。(2)根据患者的心理活动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3)根据不同的病程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4)从患者间存在的差异性出发实施个性化护理。(5)不断提高护士的心理素质及修养,以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脑血管意外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若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处理将导致患者残疾,从而对生活及工作造成困扰。该类疾病患者在发病的不同时期均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因此,护理人员应从患者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以缓解患者各种不良心理,使患者能够以一种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从而利于疾病的快速康复。本研究选取了康复科收治的6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并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实施了有效的心理护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19例,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45岁。60例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24例,占40%,失语症12例,占20%,肢体或器官功能障碍者60例,占100%。 1.2 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患者住院期间加强严密的观察,并与患者交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结合个案分析方法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最终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活动特点进行分类,结果显示,患者的心理状态十分复杂,且最为突出的有情绪不稳定,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对他人过度的依赖。见表1。

1.2.1 针对情绪不稳定、焦虑恐惧、主观感觉异常等型患者的护理措施

大部分患者发病较为危急,并在发病的过程中有肢体功能障碍,甚至是完全丧失了应有的功能。患者一旦出现关节疼痛,肌肉痉挛等不适往往会出现不稳定的情绪,表现为焦虑、脾气暴躁;当病情变化时,情绪更易激动,焦虑,恐惧,失眠,严重者会出现异常的行为,并对周边的人、事、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尤其在病情反复、收到的效果不好的患者中以上的心理表现更为显著。长期的心理不佳会对躯体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更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详细介绍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告知有效的预防措施,请康复效果好的患者现身说教,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乐观地面对疾病,并能积极配合治疗。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表现,根据不同的文化程度给予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1]。 1.2.2 针对孤独忧郁、悲观自怜型患者的护理措施

患者住进医院面对陌生的环境常会出现强烈的孤独感,脑血管患者常伴躯体功能障碍,衣食住行等方面都需要别人帮助,极易使患者产生无能为力、悲愤自怜等情绪状态,有些患者出现“为什么是我患病”的念头。作为康复护理的工作人员应走进患者的内心,了解其心理状态,多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采取和蔼的态度与患者交流,赢得患者的信任,消除其消极心理。同时,应做好患者家属的指导工作,使其抽出更多时间陪伴患者,并从精神上支持患者,对于患者心理和肢体的尽快恢复有着重要作用[2-4]。 1.2.3 针对被动依赖性患者的护理措施

大部分患者生病后对家属或其他人常会产生过分的依赖,希望得到家庭及社会更多的关心与照顾,在生活上往往很被动,情感十分脆弱。针对此类型的患者,康复护理人员可通过情景模拟,作业活动,文体活动参与等方式鼓励患者,使其主观上感到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不可或缺的人”。

1.2.4 针对敏感自尊型患者的护理措施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患者也不例外,且自尊心比正常人更强,生病后就如受挫折一样,而对患者的自尊、自强心理,医护人员应该将其视为与疾病斗争的意志品质的表现,应该给予患者更多的支持和保护。并真正融入患者的自尊自强中,使其获得最大的心理、肢体康复效果。

1.2.5 针对否认疾病患者的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些患者由于在平时的生活中有良好的习惯,认为自己不会生病,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势导致患者很难进入患者的角色,从而不能积极配合治疗,也很难安下心来养病。康复护理人员应尽量将这一适应时间缩短,尽快让患者进入患者的角色,并按时接受治疗。而有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后,躯体得到了康复,但心理上存在空虚感,不愿上班、回归家庭和社会,康复护理人员应在心理上帮助患者建立自信,逐渐适应健康人群的生活,从而回归社会,正常生活与工作。 2 结 果

我科医护人员经过将康复治疗与心理护理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组60例患者恢复良好,并且在病情稳定后均出院。见表2。 3 讨 论

脑血管意外患者,常伴有意识障碍,躯体功能障碍,言语功能障碍,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等许多症状,也伴随着各种各样的心理特点,在整个病程过程中,心理特点及躯体功能状态都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因人、因时、因地的将康复训练与心理护理结合起来,尽快使患者早日康复,回归家庭,回归社会[5]。 参考文献

[1] 骆 洁,韩红霞.脑血管病患者病因分析及心理行为干预[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8):47-48.

[2] 曾 嵘.延续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27(01):247-248.

[3] 董庚娟.整体护理在33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康复锻炼中的运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2),132.

[4] 王丽英.浅谈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康复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06),21. [5] 郭碧平,郭志飞,肖 璐.延续护理对脑血管意外康复期患者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4(05)57-58. 本文编辑: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