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1:58: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

沔城回中 陈敏

一、设计思想

(一)理论依据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生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教学活动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为学生的知识建构创设条件。结合本课具体教学内容,我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兴趣,通过图片、课件等为学生提供观察素材,通过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从而进行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将生物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学习行为。

(二)设计特色

1、注重情景导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精心设计提问,引导学生探究。

3、对教材内容重新组织加工,由表及里、由直观具体到微观抽象、由部分到整体展开学习。

4、注重和现实生活相联系,关注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指导健康生活。

5、多媒体教学手段和传统模型教具、自制教具、板书协同配合,各种教学资源取长补短。

二、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呼吸、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解决好本节内容,有利于将人体新陈代谢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高中阶段稳态与环境模块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新陈代谢(营养、呼吸、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为学习尿的形成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他们也了解到一些有关尿液形成的常识,并看到过肾移植、捐肾的新闻报道。学生对于这些内容兴趣浓厚,并有了解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知识的内在需求。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不够强。肾单位的结构不易直接观察,尿液在肾单位的形成过程比较抽象,学生学习会感觉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肾脏的结构 (2)尿液形成的过程 (3)泌尿系统卫生保健

2、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3)解释排泄的意义,能举例说出排泄的基本途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分析比较,得出肾单位各部分的功能,提高分析数据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观察肾单位的结构组成,猜测并讨论尿液的形成过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对有关泌尿系统常见生理现象的问答,尝试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人体结构和功能相互适应的原理。 (2)关注泌尿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卫生保健习惯。

四、教学对策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内容,突出重点,我在教学中淡化了有关肾脏形态结构方面的生理名词和概念,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织安排。运用“利用已知探求未知”的教学策略,由表及里、由直观具体到抽象微观、由部分到整体开展学习。

首先创设情景从体育比赛中的尿检谈起,提出问题引入新课。通过模型观察、生物学读图、实验数据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肾单位的结构,理解尿液形成的过程,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根据血浆、肾小囊中液体以及尿液成分的比较,推测肾小球、肾小囊壁、肾小管的作用,从而解决尿是如何形成的这一教学难点。

在完成相关教学后,迅速将话题转移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泌尿系统卫生保健上,引导学生分析、解释常见的生理现象,实现课堂知识的运用和提高。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将排遗、排泄的区别、排泄的其他途径放在第二节。

概括而言,我采用以问题解决为线索,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学生想知道又不能解决的问题精心设计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不断思考。

五、教学资源准备

(一)多媒体资源:自制ppt课件(包含肾单位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动画等内容) (二)教具:肾脏解剖模型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由尿引出的话题) 初识肾脏 情景导入:由尿检引发的思考。提出核心问题:尿液从何而来?尿液又是怎样离开我们的身体?排尿到底有什么意义? 1、提问:尿液在人体的哪个器官内形成?思考老师提问,进入学习状态。 创造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1、思考老师问题,充分利用学生现有观察肾脏模型,了的知识经验,从相对熟悉的肾脏开始,着手解决第一个核心问题。 培养学生观察、科学分析的能力。 (肾的常识) 【引入对肾脏的学习】 2、【展示肾脏解剖模型】介绍肾脏的位置、解肾脏的基本知形状等基本知识。 识。 3、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肾动脉、肾静脉、2、掌握肾动脉、输尿管的功能。 3、启发学生建立尿液形成的直观印象: 尿液来源血液,是肾脏对血液进行处理后形成的。 数据分析 1、提问:尿液来源血液,两者有什么不同?1、分析数据,寻找尿液、血浆成分上的差异。 2、得出结论:尿是肾脏对血液净化过滤形成的液体排泄物;肾脏是肾静脉的功能,对尿液的产生形成初步认识。 制造悬念,提出探究问题。 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指导学生运用实验(尿的真相) ——让我们分析它们的成分找找区别。 2、【幻灯:健康人肾动脉血浆、尿液成分数据比较】尿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你发现尿液与血浆在成分上有哪些不同?排尿主要是排出哪些物质? 3、归纳:【幻灯:分析血浆、尿液成分变化】尿液不含葡萄糖、蛋白质等有用的物质,无机盐、尿素等废物在尿液中增多。排尿主要是排出尿素、无机盐等废物以及多余的水。 微观揭秘 (肾单位与尿液的形成) 1、提问:肾脏具有什么样的结构,使之能血液“过滤器”。 数据进行初步的分析。 1、思考老师的提由易到难,由直观到抽象,进入本课的难点学习。 读图自学肾单位结构并及时巩固。 利用实验数据,探究肾单位与尿液形成的关系。 对血液进行过滤?【转入肾单位的学习】 问,读图观察肾单2、请同学们观察肾单位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1)肾单位由哪些部分组成?(2)肾小球是如何形成的?(3)肾小囊位的组成。 2、根据肾单位结构,猜测尿液的形和什么相连?位于肾小球的什么位置(4)成过程。 肾小管外面有什么缠绕,从哪里来的,最终又汇集到哪里? 3、提出尿液形成的猜想,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4、分析P82健康人肾动脉血浆、肾小囊中3、比较原尿与血浆的差异,理解肾小球对血液的滤过作用。 4、比较原尿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