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9:20: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教育公平
作者:乔凯丽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2期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不断追求的目标,教育公平和民族发展是密切相关,教育是否公平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荣辱兴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充分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教育公平的密切关系,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 2012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要想在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就要不断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对教育公平问题的不够重视,使得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在区域、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协调、消极落后思想的束缚、政府政策执行力度存在偏差和教育腐败等,这些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且严重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首先,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教育资金投入差距较大、城乡之间教育价值取向和教师待遇差距较大等方面,这些巨大的差异也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其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从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地区间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都是导致其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再次,阶层之间的不公平,这主要表现为:不同阶层子女的教育价值取向和阶层子女接受的教育资源往往不同
二、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竭尽全力采取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教育不公带来的问题 。 (一)政府方面
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方面都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动力。近些年来许多缓解教育不公的政策相继出台。这些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育不公的现状,但也要看到这些政策只是临时措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施。所以,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还需要从制度上入手,进行底层设计。首先,加大教育投入,一方面,要提高基础教育方面和义务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义务教育方面的经费统筹。另一方面,也需要通过教育制度改革、政策调整,实行教育开放,鼓励、扶植民办教育,形成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多元投资。其次,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我们要优化资源、资源重组。再次,建立、完善弱势群体资助体系。政府要着重关注农村与西部地区的特困生、身体残疾学生、问题学生、流动人口子女、少数民族等的教育问题。同时,还要完善教育法律法规,保障教育公平。要加强法律知识的普及和宣传。实践上,各级政府与教育职能部门要严格的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社会方面
每一个社会公民有责任和义务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首先,办学形式多样化,当前我国教育不公的原因之一就是教育资源的不足,多元化办学体系的建立,需要把社会潜在的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地调动和有效利用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教育的多元化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其次,破除封建旧思想,树立男女平等的教育观念 。中国从封建社会到解放半个多世纪的今天,女性长期处于社会底层,想要改变现状,不仅要靠制度与法律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提高女性的自身素质,尤其是在教育方面的。 (三)学校与教师作为
学校不仅培养学生的自我能力,而且还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价值的实现。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对教育公平的实现也起着很大作用。首先,要提高老师的教育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师资为支撑,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公平。其次,树立学校和教师管理的公平理念,只有在公平环境下,才有利于学生健康的发展。在学生看来,教师往往是社会公平的评判者。这就需要我们学校建立一个公平的教学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公平,育人的态度与行为上对所有学生真正做到公平对待,真正做到有教无类。
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教育公平需要一步步的实现,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管是政府,还是社会和学校都应为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出一份力、负一定的责任。 参考文献:
[1]薛二勇.论教育公平发展的三个基本问题[J].教育研究,2010. [2]陈成文,曾成武.教育公平与建设和谐社会[J].当代教育论坛,2005. [3]赛明明.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4.
作者简介:乔凯丽(1991-),女,内蒙古人,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政治学理论专业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政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