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3:31: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文化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文化概论 A General Survey of Chinese Culture 课程编号:0111013 课程学时:34学时 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

建议教材:李平主编《中国文化概论》(修订版),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开课单位:皖江学院中文系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任务:《中国文化概论》是为培养和检验高等学校学生所应具有的中国文化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知识而设置的。设置本课程的任务,是为了使在校大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辉煌成就的基础上,把握其精神风貌和本质特点,对其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科学的评判,从而为更新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体系和心理素质,建构具有现代意义的新的思想文化体系,提供养料和借鉴。我们希望广大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对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有所认识,而且能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等问题有所思考。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绪 论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文化的概念、结构与传承

一、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1.文化的概念

2.文化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 二、文化的结构 1.显型结构与隐型结构 2.文化的主要子系统 三、文化的传承 1.文化进化论 2.文化传播论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创造主体和发展历程

一、中国文化的生存空间 二、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 三、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国文化的起源 2.中国文化的孕育 3.中国文化的萌动 4.中国文化的定型

1

5.中国文化的发展 6.中国文化的隆盛 7.中国文化的强化 8.中国文化的转型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一、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1.天人合一,物我相通 2.自强不息,兼容并包 3.以人为本,崇尚道德 4.和而不同,中行无咎 二、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1.延续性 2.伦理性 3.政治性 4.世俗性

三、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1.整体综合的直观思维 2.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 3.类比推导的联想思维 4.观物取象的象征思维 课程的重点、难点:

文化的概念与特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课程教学要求:

在理论层面上了解文化的概念、特征、结构及传承,在知识层面上掌握“中国”、“中华民族”的涵义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并进一步理解和领会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特点和思维方式。 思考题:

1.如何理解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2.如何理解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3.怎样认识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4.如何把握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第二章 中国文化的经济政治结构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国文化的经济结构

一、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1.土地公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2.土地私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

2

1.明清时期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2.清代前期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 3.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迟滞的原因

三、传统社会经济结构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自然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 2.自然经济的多元性与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3.自然经济的坚韧性与中国文化的守旧性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政治结构

一、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与家族制度 1.宗法制度的产生及其早期发展 2.西周春秋时期典型的宗法制度 3.封建社会中家族制度的演变 二、中国古代的国家政体和官制 1.早期大一统及其官制 2.集权大一统及其官制

三、传统社会政治结构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1.家天下与家国同构 2.专制性与集权、分权模式 课程的重点、难点:

中国文化的政治结构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课程教学要求:

了解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及其迟滞的原因,掌握中国文化的政治结构的发展演变、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思考题:

1.如何理解传统自然经济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迟滞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3.如何理解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的内涵?

4.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 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格局

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儒家思想的发展流变

一、先秦儒家思想的形成 1.孔子的思想 2.孟子的思想 3.荀子的思想

二、汉代儒家思想的发展 1.天人之学的理论建构 2.天人之学的实践意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