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29: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伤损筋骨 过辛苦 过操心 过 热 过惊恐 过忧愁 好后犹须戒百七、八十日。若未过百日,犯之必死。纵过亦必致残废。 皆不可犯,犯之轻则成痼疾,重则即死亡。
按:以上逐月戒期,及天忌、人忌等日外,每月尚有六、七日毫无忌犯之日。若论保身之士,每月本属至多三、四次,故能疾病不侵,精神强固。而且寡欲者必多男,后嗣身体亦必强固。彼少年新娶,往往纵欲戕身,使百年好合,一时斲丧净尽,深可悲也。则何如谨守戒期,保身立命,使后日有偕老齐眉之乐,子孙众多之庆,何快如之!
礼念观世音菩萨求子疏
伏以观音大士,誓愿洪深,法界有情,等蒙摄受。善根未种未熟未脱者,令其即种即熟即脱。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良由大士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大士无念,以众生之念为念。故得慈起无缘,悲运同体。如皓月之普印千江,若阳春之遍育万卉。遍尘刹感,遍尘刹应,无求不遂,有愿皆从也。
弟子___同室人___痛世道之危岌,愍人心之陷溺,愈趋愈下,了无底止。仰冀大士赐我福德智慧之子,以期将来穷则独善,以倡导于一乡。达则兼善,挽狂澜于既倒。特立三约,以为先容:一保身节欲、二敦伦积德、三胎幼善教。勉行此三,以期无负大士之洪慈也。
又祈四海内外,一切同人,咸息恶心,咸发善念。咸生福德智慧之子,咸体普覆并载之仁。视邻邦如手足,以天下为一家。互相维持,不相侵暴。以期上慰乾父坤母之洪恩,下符与天地并称三才之人名。转大乱为大治,普天同庆。畅佛化于两间,万国咸宁。 唯愿菩萨,普施无畏,愍我愚诚,满我所愿。
___年__月__日,弟子___百拜上呈
求子三要
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此三要事,务期实行。再以至诚,礼念观世音,求赐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能所求如愿,不负圣恩矣。
第一保身节欲,以培先天者:若不节欲,则精气薄弱,必难受孕。即或受孕,必难成人。即或成人,以先天不足,决定孱弱。既无强健勇壮之身力,亦无聪敏记忆之心力,未老先衰,无所树立。如是求子,纵菩萨满人之愿,人实深负菩萨之恩矣。
第二敦伦积德,以立福基者:欲生福德智慧、光宗华国之子,必须敦伦尽分,孝亲敬长,善待眷属,愍恤仆使,此行之家庭者。至于乡党亲朋,俱宜和睦劝导,俾老者善教儿女,幼者善事亲长。常以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愿生西方,永出苦轮。普为同人,恳切演说,令培出世之胜因,咸作守道之良民。能如是者,一举一动,悉益自他,一言一行,堪为模范。所生之子,必能超群拔萃,大有树立。菩萨固能满人之愿,人亦可慰菩萨之心矣。
第三胎幼善教,以免随流者:古昔圣人,皆由贤父母之善教而成,况凡人乎?若求子者,肯用胎教之法,其子必定贤善。从受孕后,其形容必须端庄诚静,其语言必须忠厚和平,其行事必须孝友恭顺。行、住、坐、卧,常念观音圣号。无论出声念、默念,皆须摄耳而听,听则心归于一,功德更大。若衣冠整齐,手口洗漱,出声念、默念,均可。若未洗漱,及至不洁净处,并睡眠时,均须默念。默念功德一样,出声于仪式不合。若至临产,不可默念。以临产用力送子出,若闭口念,必受气窒之病。产妇自念,家属皆为助念,决定不会难产,亦无产后各种危险。果能如此谨身、口、意,虔念观音,俾胎儿禀此淳善正气,则其生也,定非凡品。
及儿初开知识,即与彼说因果报应,利人利物者必昌,害人害物者必亡。须知利人利物,乃真利己。害人害物,甚于害己。作善必得善报,作恶必得恶报。及说做人必须遵行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之八德,方可不愧为人。否则形虽为人,心同禽兽矣。不许说谎,不许撒颠,不许拿人什物,不许打人骂人,不许遭践虫蚁、字纸、五谷、东西。举动行为,必期于亲于己有益,于人于物无损。又须令其常念观音圣号,以期消除恶业,增长善根。幼时习惯,大必淳笃,不至矜己慢人,成狂妄之流类。如此善教,于祖宗则为大孝,于儿女则为大慈,于国家、社会则为大忠。余常谓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者,其在斯乎。其懿德堪追周之三太,庶不负称为“太太”云。愿求子者,咸取法焉,则家国幸甚。
附记禁忌,免致祸害:
凡求子者,必须夫妇订约,断欲半年,以培子之先天。待妇天癸尽后一交,必定受孕。天癸未尽,切不可交,交必停经,致成带病,颇有危险。又须吉日良夜,天气清明。大风大雨,雷电震闪,亟宜切戒。《礼记·月令》:季春,先雷三日,遒人以木铎巡于道路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古圣王痛念民生,特派官宣布此令,又复著之于经,其天地父母之心乎!遒人,宣令之官。木铎,即铃,振铃俾众咸听也。巡,行也。道路,城市街巷及乡村也。容止,谓房事。不备,谓五官、四肢不全,或生怪物。凶灾,谓其夫妇或得恶疾,或致死亡。既受孕后,永断房事,所生儿女,必定身心强健,福寿深长。孕后交一次,胎毒重一次,胞衣厚一次,生产难一次。孕久若交,或致堕胎,及与伤胎。 兹因浙江永嘉张德田居士,愍念世道人心,愈趋愈下。于去秋,函祈光作《礼念观音求子疏》,并说其保身、积德、善教等法,以期所生之子,皆为贤善,庶可渐臻太平。光屡以老辞,彼屡次恳求,情难再却,为作简疏,及与三要,以塞其责。
保身广嗣要义
●褚尚书《广嗣说》:古者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欲其阴阳完足,故交而孕,孕而育,育而寿。后世不能遵,男未满十六,女未满十四,早通世故,则五脏有不满之处,后来有奇怪之病,是以生多不育,民多夭亡。总因未知为人父母之道,此道关系不小,却是为父者不便教子,为师者不便传弟,后来始觉,悔之晚矣。特以粗浅之言,欲使后生都晓。
凡女子十四岁后,经水每月一来,三日方止,总以三十日来一次为正。若二十几日便来,或三十几日方来,便为经水不调,多难得子。故须服药,先调女经,经调然后夫妇相合,须待经血三日已净之后,方可行之。袁了凡云:“凡妇人行经将尽,只有一日氤氲之候,谓春意动也,但含羞不肯言。为丈夫者,平日密告之,令其至此自言,可以一举而得。” 张景岳云:“男女交媾成胎者,精血乃是后天有形之物,而一点先天无形之气到,然后成孕。”男子先天之气胜,多生男。女子先天之气胜,多生女。正在两气齐到,适逢其会处分也。但女子非情动之极不易到,到则子宫必开,吸而受孕矣。但恐男子精薄不能成胎,施于无用耳。故上等者,保精数月才一行,古云“寡欲多生子”是也。中等者,待女子经净之后则行,或月明朗、无风雨之夜亦可,平常之日,不近女身,或另一房,另一床,另一被,不唯生子易成,自己身体亦保。若下等者,不论时日,或三、五夜一次,此人必成内伤。又有下而又下者,夜夜一次,或一夜两次,如此亡命之徒,必定精如水薄,不久得暴病而死。 凡朔望先夜,不可行。五更半夜,身中阳气初生,一次当百次,不可行。身有小病,不可行(轻病变重,重病必死)。醉饱之后、坐船、走路,二、三日内不可行。大风大雷、大冷大热、日蚀月蚀、神前柩后、持斋祭祀、日月灯烛光照,不可行。庚申日、甲子日、本命生辰日、每月二十八日(人神在阴),不可行。且男女交媾与梦遗之后,三、五日内,莫下冷水,不可沾一切冷饭食,不可吃凉药。如必要服药治病,宁可对医明言,犹之孕妇,不可全靠勘脉,庶不误事。暑天不可贪凉,冷天不可冒风雨,若犯之,必有厥阴之症,男缩阳,女缩乳,四肢冰冷,肚疼而死,虽参附不救。女子行经体虚者,禁忌亦同。
又如小产,大半由夫妇不谨,三、五月内明产,人得而知。一月、半月内暗产,人多不知。盖一月属肝,肝主疏泄,夫妇不谨,常有前半月受胎,后半月已堕而不知者。甚有屡孕屡堕,肝脉屡伤,遂至终身不孕者有之。凡妇人受胎后,谨戒不犯,百不失一。况子在腹中,赖母经血保养,交媾一次,胎元便损一次。幸得生下,病患必多,痘症必险,多难养成。世之爱子者,多方提防保全,至十六、七岁,根本不伤,一生少病。哪知在母腹中,早已受此伤惨,出世不得成人,是谁之过?岂不痛哉!有用丸散入宫而种子,岂精血中更容渣滓混合乎?古语云:“种子而生子,断筋穿骨死。”甚言种未必生,生未必育,徒造孽也。 是皆为父母之道,昔者乐与人言,今老矣,不能遍及,作此以代口传。世人各知自爱,以爱其子可也。
●孙真人曰:人身非金铁铸成之身,乃气血团结之身。人于色欲不能自节,初谓无碍,偶尔任情,既而日损月伤,精髓亏,气血败,而身死矣。盖人之气血,行于六经,一日行一经,六日而周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谓六经)。故外感之最轻者,必以七日经尽而汗解,盖气血一周也。人当欲事浓时,无不心跳自汗,身热神迷,盖因骨节豁开,筋脉离脱,精髓既泄,一经之气血即伤,一经既伤,必待七日气血仍周至此经之日,方能复元。《易》云“七日来复”,即休养七日之义。世人未及七日而又走泄,经气不能复
元,一伤再伤,以致外感内亏,百病俱起。人皆归咎时气,指为适然之病,不知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于未能谨守“七日来复”之义也。
今立限制,以为节欲保身之本。二十岁时,以七日一次为准。三十岁时,以十四日一次为准。四十岁时,则宜二十八日一次。五十岁时,则宜四十五日一次。至六十岁时,则天癸已绝,不能发生。(男子二八而天癸至,十六岁也;八八而天癸绝,六十四岁也。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十四岁也;七七而天癸绝,四十九岁也。天癸者,天一之水,谓精髓、血脉流通宣泄,可以发生也,天癸绝则不能发生矣。)急宜断色欲,绝房事,固精髓,以清洁闭藏为本,万不可走泄矣。
以上限制日期,专指春、秋两季而言。若冬、夏两季,一则火令极热,发泄无余;一则水令极寒,闭藏极密。即少年时,亦以断欲为主。否则二十岁时,或可十四日一次。三十岁时,或可二十八日一次。四十岁时,或可四十五日一次。至五十岁时,血气大衰,夏令或可六十日一次,冬令则宜谨守不泄。盖天地与人之气,冬令闭藏至密,专为来春发生之本,尤重于夏令十倍也。依此者,可却病延年。违此者,必多病促寿。
●王莲航曰:昔莲池大师谓王大契曰:“明明安毒药于恶食中,是杀之惨也。暗暗安毒药于美食中,是欲之惨也。”呜呼!往古来今,才人志士,所志鲜成,类多无寿,殆以多欲而致然也。彼于事前亦知自爱也,于事后亦知追悔也,及乎欲心一炽,而壮志遂泯,以为一次当无伤,以后当不再及。以后又作如此想,至次次皆作如是想,欲以纵而愈炽,以至不能自制,无可奈何。由是而精竭矣,体弱矣,病矣,死矣。故事前自爱无益也,事后追悔无及也。须于将行事时遏止之,亟思此事果有何趣?事后当有何害?不禁哑然失笑,嗒然丧气。夫遏一时之欲,伸毕世之志,才人志士,所当乐从也。彼或甘于下流,自促其生者,吾末如之何矣。谨按莲师之言,盖明明对已守归戒者说,其告诫节欲,则非为邪淫也明矣。总之纵欲成患,家室尚然。何况狎邪渔色,则更自取灭亡,而甘沦于畜类也,可不哀哉!
辟自由结婚邪说文
人禀天地阴阳之气,受父母精血之质而生。其初生以至三、四岁,一举一动,皆须父母抚育。自后虽能自行动,而诸凡事理,皆须父母安排教导,否则便不能生存于世。及其年长,则父母为之择配,俾得享男女居室之乐,以期内外相辅,得以奉父母而尽子职,绵世系而防老死。此天地固然之道,圣人法天制礼,俾人各守彝伦,以尽人道与子道耳。若不依圣人之礼与父母之命,唯以两情爱恋而为夫妇,则与禽兽何异?彼不知好歹者,专效欧洲恶风,盛倡自由结婚,何不倡初生即不受父母抚育教导,而自由成立为人乎?彼若能一生于世,即自由成立,绝不受父母抚育教导,则自由结婚,实为至当之理事。若不能如此,唯年长能以自力致男女爱恋为标准者,即为逆天悖理、侮圣蔑伦之极重罪人也。其心行与禽兽同,实则禽兽不如也。何也?以禽兽不知伦理,人知伦理,知伦理而废伦理,斯居禽兽之下矣。无锡章甫居士杨钟钰,欲挽颓风,作《辟自由结婚邪说》之文。因为序引,以发其所未发,冀倡此说者,咸觉悟焉。古莘赵绍伊序
今世俗盛倡自由结婚,此荡子淫女之所为,溃礼义之防,紊内外之别。正孟子所斥
“钻穴逾墙”,《郑风》所讥“采兰赠芍”。未有端悫之士,淑静之女,而出于自由结婚者。请申论之。
《曲礼》云:“男女不杂坐,不亲授。外言不入于阃,内言不出于阃。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男女之别。”如是则男女皆别嫌明微,非礼勿视、听、言、动,安得有自由结婚? 孔子云:“放郑声,郑声淫。”恶其男女无别也。孟子云:“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则父母国人皆贱之。”贱其忘亲而寡廉鲜耻也。又云:“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盖禽兽皆自由恋爱。人为万物之灵,故圣人作为礼义,以远于禽兽,奈何去之?
《昏礼》云:“父亲醮子,而命之亲迎。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男女有别,然后夫妇有义。”《郊特牲》云:“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然则男女皆遵父兄之命,安得有自由结婚?
《内则》云:“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又云:“礼始于谨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深宫固门,阍寺守之。”又云:“男不言内,女不言外。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道路,男子由左,妇人由右。”男女之别,始于家庭,而达于道路。内外谨严如此,安得有自由结婚?
且娶妇所以养亲也,《诗·常棣》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孔子云:“父母其顺矣乎!”《内则》云:“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悦,出。子不宜其妻,父母曰:‘此善事我。’子行夫妇之礼焉,没身不衰。”先哲有言:“子之孝,不如率妇以为孝。”妇能养亲者也,古者皆由父母主婚,故能博亲欢,而申孝养也。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婚姻,礼之大本,人子具有孝心,自当以父母之心为心也。若乃不由父母,不问门第、德性,而曰自由恋爱,则与嫖客、娼妓何异?吾未见嫖客、娼妓,而能孝养其父母舅姑者也。
今自由邪说,首推翻《昏礼》,因之背天常之伦,弃父母之命,不孝又兼不信、不义。其千言万语,种种理由,不过曰“自由恋爱”而已。试问羽毛鳞介之族,何一非自由恋爱?彼何知有礼义,何知孝亲敬长?可以人而同于羽毛鳞介乎?且夫妇以义合,主之以尊亲,重之以盟约,申之以六礼,故能一与之齐,终身不改,同患难,同安乐,孝亲睦族,而宜子孙。今以自由恋爱,便成夫妇,背尊亲,蔑礼义,则金尽交绝,色衰爱弛,初则自由结合,终必自由离散,名节扫地,州乡不齿。彼以自由为终身幸辐,吾恐以不正当之自由,而牺牲男女终身幸福,玷家风而斩世泽者,居其大多数也。故曰:未有端悫之士,淑静之女,而忍出于自由结婚者。
《礼·大传》云:“男女有别,不可与民变革。”《郊特牲》云:“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盖有夫妇,然后有父子、兄弟。男女无别,则夫妇之伦斁,而伦常尽废,人禽界混。自由结婚之流毒如此,可不慎哉!
或且以东西各国为借口。讵知疏财仗义,欧美特长。各国政艺,可采亦多。独以不严男女之别为效法,以致私胎、堕胎者日众,刑律不能制止,大背人道主义。近年法国以人口减少,而强迫婚姻。日本以女学生堕落,而注重风纪。究其原因,皆由淫佚。我国教化最先,妇女名节,迥非各国所及。今当采各国之长而舍其短,不当弃我之长,而效彼之淫靡薄俗也。 孟子云:“庠序学校,皆以明伦。”管子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窃望全国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