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伊利诺斯银行危机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2:56: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险将是巨大的,可能是银行无法承受的。伊利诺斯银行放松了贷后检查,不能发现不良贷款的早期预警信号,因此不可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4.5央行等部门加强对银行的监督

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监管不力,忽视了商业银行出现危机的早期预警信号,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问题进一步恶化。美联储虽然发现了伊利诺斯银行诸多不合理和不正确的规则与现状,但是并没有严格的要求对方采取方案降低风险,而银行本身过于信赖自己的判断,认为能源行业的萧条只是暂时的并没有采纳美联储的建议,进而在能源萧条时导致了危机的产生。对于中国而言,由于在金融监管体制和运行体制的建设上远没有国外这么健全,因此更应该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从根源上规避风险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4.6增强流动性风险防范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处于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之下。这使得国内银行在日常经营中面临的流动性压力相对较小。宏观政策背景和市场环境的相对宽松,导致了各商业银行长期忽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但是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仍与之差距较大。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尚且缺乏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其管理仍主要依靠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强制推动。因此,我国银行应增强流动性风险管控意识,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自身情况实际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办法,主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预测、防范风险发生。

4.7适时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及银行破产清算制度

在此次伊利诺斯银行危机中,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于稳定情绪消除恐慌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方面我国仍然欠缺很多。

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银行业尚未建立有效的存款保险制度。政府隐性地对可能发生的存款损失究底,使得公众一直抱有银行存款受国家无条件保护的观念。然而,国家对银行流动性风险担保的力度有限,一旦发生特别严重的流动性风险事故,现有体制极有可能难以达到公众的预期。此外,我国银行业发展到现在,尚未建立破产机制,也缺乏银行破产清算的实例,这进一步加深了国家担保的负担。

- 6 -

有限的国家担保力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问题。一般来说,发达国家银行业均建立了有效市场化运作的存款保险制度。通过对存款的分级保障改变了国家无条件兜底银行流动性风险的不合理机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公众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关注,促进了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银行破产清算制度规范了银行因发生流动性风险等原因而难以为继时的清算方式,降低了风险事件在整个金融系统中蔓延的程度。因此,适时引入、建立国际通行的存款保险制度以及银行破产清算制度对于改善当前主要依靠国家担保的保障方式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姝威. 欲速则不达——美国伊利诺斯银行失败的教训[J]. 金融信息参考, 1998, 4: 063. [2] 金勇静. 美国银行界的新风波[J]. 国际金融研究,1984,03:19-20.

[3] Aharony J, Swary I. Additional evidence on the information-based contagion effects of bank

failures[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96, 20(1): 57-69.

[4] Peavy J W, Hempel G H. The Penn Square bank failure: effect on commercial bank security

returns—a note[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1988, 12(1): 141-150.

[5] Santomero A M. Commercial bank risk management: an analysis of the process[J].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1997, 12(2-3): 83-115.

[6] 廖岷, 杨元元. 全球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与监管的发展状况及其启示[J]. 金融研究,

2008 (6): 69-79.

[7] 孟筠, 朱崇实. 公开的银行援助--伊利诺伊斯州大陆国民银行和信托公司案例分析[J].

经济资料译丛, 2002(4):59-60.

[8] 李玉婷.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 (16):

66-67.

[9] 乔志强. 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研究[J].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9 (7): 27-32.

[10] 王元园.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探析[J]. 时代金融, 2012 (3):

83-84.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