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网络文化的现状及管理(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7:41: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我国网络文化的现状及管理(一)

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随着近两年网络应用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手机网络功能的普遍实现,一些由网络文化而产生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如何科学地管理网络文化,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制止不良网络文化的侵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网络文化现状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随着近两年网络应用技术的不断完善,特别是手机上网功能的进一步开发和3G网络的推广,我国网络文化发展也有了一些新的情况,如何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成为当前网络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的现状

网络文化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层面的文化。网络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互联网和手机媒体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技术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开发。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及网络文化形态的形成。在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文化体现出了快捷性、自由性、开放性、互动性及创新性的特点,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力量之强、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在人们广泛接受网络文化的同时,网络文化的现状也令人喜忧参半。 1.网络文化的优势明显

(1)多样化文化形态,促进创新文化产生

网络的包容性和交互性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为网络文化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随着网络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加强,不但原有的传统文化形态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也日益丰富起来,增强了人们对与世界及本国文化的认同感,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社会监督功能得以增强,成为民意反映渠道

网络文化多功能、包容性强的特点,为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另一条有效的途径。网络文化的民意汇集功能使平民能够通过网络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看法,这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提供了一个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捷径,并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起到了监督作用。从某一角度来说,网络文化的全民参与性对社会和谐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彰显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软实力”

网络文化的民族性、无疆界参与性,为凝聚民族精神提供了广阔平台,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提供了新的渠道。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的广泛传播,易于生产出容易被西方社会接受的内容,更能够便捷地传播到世界上网络开通的每一个角落,更有利于帮助世界各国人民建立对中国的正确认识,有效消除西方媒体对中国社会敏感问题的失实报道而产生的负面影响。 2.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信息安全成为最大隐患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接近95%的用户都是采用美国微软的窗口系统,中国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从美国生产的。这一现象不但不能促进网络文化长足健康的发展,而且使得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保障。特别是一些涉及国家重点产业项目的企业、单位及个人,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的对象,稍有疏忽就会导致国家核心信息的流失,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