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11黄河源鄂教版-精选教学文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42: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黄河源》 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会10个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准确地运用词语,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4. 了解黄河的变迁,激发学生对母亲河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对母亲河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想象黄河源头的美丽环境,感受祖国河山的美丽。 教学难点:

重点理解最后一段,体会用词的准确,以及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一、 导入

1. 师:同学们,老师想请大家欣赏一段画面,请你猜一猜,画面中出现的河流是我们

国家的哪一条河?(PPT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学生欣赏) 师:同学们猜的非常对,这就是我们祖国的母亲河之一黄河。 2.板书课题“黄河”

3.师:请问同学们,你们对黄河有什么了解,对黄河有什么印象吗?(生畅所欲言) 师:确实,黄河是气势磅礴、波涛汹涌的,可是这壮丽的黄河发源于哪里,它的源头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着作者一起去寻找那神秘的黄河源吧。(板书课题“源”)

4.来,请同学们一起读一遍课题吧。 5.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同学们一起来说说这个“源”是什么意思呢?源头。那黄河源呢?黄河的源头。 二、整体感知

1.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注意课后生字的读音。

2. 师:同学们已经读完了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思考下,作者游览完黄河源有怎样的感

受呢?(提示: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词语来回答)同座位互相讨论,然后请同学起来回答。

生:迷恋(板书)

3. 同学们很会找,这么快就找出了答案。那么,黄河源头的景色为什么使人迷恋呢?

(PPT出示思考提示:黄河源头有哪些景色?这些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让你迷恋? 现在请同学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在课文中找出具体的的景色画出来。 三、具体体会(引导:这些景物有哪些让你迷恋之处呢?请找出具体描写的地方。蓝天、白云、鲜艳的鲜花哪里都有,为何我只对黄河源的这些景色感到迷恋呢?)

1.第一段:也许你想象中的五千多米的高山一定是非常险峻的吧,可是这里却是缓缓的斜坡。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里的景色使人迷恋呢?(提示:这个景色有哪些值得让人迷恋的地方呢?) 生:(相机引导学生回答:这里写出了山高坡缓。) 师:那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次。

2. 越往上走,就越觉得好像来到了天上一样。白云一会儿在蓝蓝的天上飘舞,一会儿

又在半山腰里游荡。山上的羊群裹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真难分辨出哪是羊群,哪是白云。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里的景色使你迷恋呢? 生:那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一次

第 1 页

(1) 重点体会出“飘舞”、“游荡”、“若隐若现”,表现出白云的轻盈。 (2) 语言点:一会儿……一会儿…… 3. 黄河源的泉水

(1) 引导学生体会句子:

一股泉水越来越细,河道竞像我们小时候在渠边挖的小水沟,一块块小石头就像摆在棋盘上的棋子。

师:你为什么觉得这里的景色使你迷恋呢? 生:(引导:因为这里的泉水很“有趣”)

师:怎样有趣呢?(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两个比喻句体会。河道像“小水沟”,小石头像“摆在棋盘的棋子”)

师:那请你带着你的感受再读一次。 PPT图片:奔腾的黄河

师:同学们看看这黄河的图片,和作者描写的黄河源比较,有什么体会呢? 师:谁也无法将眼前的黄河源与“气势磅礴”“一泻千里”等词联系起来,令人惊奇之余又是那么趣味盎然。

于是,作者发出什么样的感叹? 生:“啊,令人向往的黄河源竟是这样有趣”。

师:面对如此有趣的黄河源,作者又做出了怎样的举动呢?

生:我不禁跳下马来,找了一块石头,搭起了万里黄河“第一桥”。

师:同学们想想,这里的“第一桥”为什么加引号呢?(因为这只是一块小石头,不是真正的黄河第一桥。)

师:作者做出了如此的举动,心情如何呢?(兴奋)那就请同学们带着兴奋之情朗读下这句吧!

师:因为泉水的有趣,所以使人迷恋。那还有什么景色使人迷恋? 品读第四段。“泉眼里,不断冒出的水泡像珍珠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泉边生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花,把碧绿的草坡点缀得十分鲜艳。几十条细流沿着布满奇花异草的缓坡向一起汇去……”

师:为什么这处的景色使人迷恋呢?谈谈你的感受 生:(引导回答:泉水的晶莹,景色的梦幻)

师:能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吗?(从你的朗读中啊,老师也仿佛看到了那梦幻般的美丽的景色)

谁会想到那浑浊的滚滚黄河竟源自这清亮无比的泉水,源自与如此梦幻般的黄河源头,作者再次发出感叹:

啊!这就是黄河源头吗?捧起水,洗洗脸吧!这是多么值得纪念的呀! 师:在作者的感叹声中,我们感受到什么?(怀疑,兴奋、喜爱)

4. 黄河的源头真美啊!正是这些源头的奇景,真使人迷恋!可是作者迷恋的紧紧是黄

河源头的景色吗?读最后一句,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奔腾的黄河是有涓涓细流汇集而成的,这个汇集过程象征着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作者感到骄傲和自豪。)

四、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找出能看出顺序的语句画出来。 1.向往已久的黄河源头就要到了。 2.越往上走。 3.又走了几十步。

总结:是按照游览的顺序来写的。

第 2 页

那同学们可以仿照着这种顺序来写写我们非常熟悉的校园吗?现在请同学们拿出纸和笔,试着来写一写。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