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3:18: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杆状核粒细胞增多:6%:轻度左移;10%:中度左移;25%: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重度左移或称为类白血病反应
类白血病反应 :患儿男, 2.5岁,日本籍,于10天前
肾移植术后、AIDS 单核细胞Monocyte
因受冷而发热,自测体温38℃(腋下),无畏寒、头痛、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急呕吐、腹泻,就诊于当地医院,血常规 WBC 28.9×109/L,性感染的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及粟粒性结核;慢性单核阿莫西林0.125g 3/日治疗,无明显好转,4天后患儿面、细胞白血病
背及双上肢皮肤反复出现散在红色丘疹,停药否无区别。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1999年7月5日急诊住我院。实验室检查,血象:Hb110g/L, 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慢性嗜酸性白WBC 23×109/L,血小板 121×109/L,幼稚型异常淋巴
血病及淋巴瘤
56%,成熟淋巴 21%,嗜酸性粒细胞2%,中性粒细胞 21%,血小板计数platelet 骨髓穿刺二次,骨髓细胞分类象同血涂片象。
是由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生成;在止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
细胞核右移:正常人周围血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者为主,作用
若五叶者超过5% 时为核右移,此时常伴有白细胞总数减计数方法:显微镜计数法;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法 少。一过性地出现核右移是正常现象。如在疾病进行期突参考值100~300×109/L 然出现核右移的变化,则表示预后不良 临床意义
临床意义
血小板增多 > 400×109/L;见于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
生理性增高:见于妊娠期、分娩时、新生儿期;剧烈运动、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脾切除等。 热水浴;严寒、高温;午后高于清晨;饮食后高于饮食前等病理性增高: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病例:患者朱全妹,女性,47岁,因砖墙砸伤腰骶臀部致左下肢活动受限伴腰骶臀部皮肤发紫5天于2001—12—04由急诊收治入院。
血小板减少 < 100×109/L;见于血小板减少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X射线照射。 病例 患者:女32岁 已婚 ,有一8岁女儿,无业 主述:经常头痛、疲乏、失眠。右肋骨下疼痛,胸骨疼痛。患者长期服用减肥药,无间断血液检验结果: ?WBC:15.4×109/L RBC:5.53×1012/L
1.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2.腰骶部、髂后部、右臀后部皮?NC: 85.2% Hb: 150g/L 肤严重挫擦伤伴皮下积血 3.骨盆严重骨折 4.会阴部、?LC: 11.6% PLT: 1321 ×109/L 肛门严重挫裂伤血常规检查结果:Hb:92g/L RBC:3.0?MO: 1.8% RDW: 17.8 % ×1012/L PLT:271×109/L
?EOS: 0.9% BAS: 0.5%
WBC:32.7×109/L:中幼粒细胞: 2% ;晚幼粒细胞:5%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杆状核粒细胞:35% ;多核粒细胞:45% ;淋巴细胞:9% 多项参数测定 单核细胞: 4%
中性粒细胞减少: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某些血液病;脾功能亢进;慢性理化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 淋巴细胞Lymphocyte
仪器组成:1.主机 2 终端机 3 打印机 工作原理
阅读报告:1.18、23 项参数中英文报告2.图解3. 警告标志4. 含义报告
病理性增多见于:病毒性感染;某些慢性感染;各类淋巴细库尔特原理:孔径阻抗细胞计数原理 胞性白血病
白细胞自动化分类
二项式分类 粒细胞和非粒细胞
北京大学医学部 - 11 -
三项式分类 淋巴中性粒细胞和中间细胞 五项式分类 嗜中嗜碱嗜酸淋巴单核细胞 红 细 胞 直 方 图 缺铁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轻型 β- 血红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叶酸治疗后
Mechanisms of abnormality in hemostasis and coagulation
一、出血与止血Haemorrhage and Hemostasis 二、凝血与抗凝Coagulation and Anticoagulation 三、纤维蛋白溶解与抗纤维蛋白溶解Fibrinolysis and Antifibrinolysis
四、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临床意义 Laboratory Diagnosi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Haemorrhage Disease 第一节The Basic Theoretcis
一、出血与止血Haemorrhage and Hemostasis
止血的三个基本条件:(1)血管结构与功能正常:完整性、弹性、收缩,释放因子,激活血小板、凝血系统 (2)血小板功能与量的正常:黏附、凝集、活化、提供界面 等(3)凝血系统的正常:14个因子,(HMW, Kininogen, kallikrein K)
二、血液凝固机理The mechanism of coagulation 凝血机理
血小板基本结构与功能
三、抗凝血系统The System of Anticoagulation 1细胞抗凝 2.体液抗凝
四 纤维蛋白溶解机制Fibrinolysis System and Mechanism
FDP 1、抗凝血酶作用
2、结合纤维蛋白单体进而抑制纤维蛋白的聚合 3、抑制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 4、抑制Ⅺa 活化FⅨ Summary
?止血:血管收缩 血小板激活 凝血系统活化 局部血粘度升高
?血小板:黏附 聚集 释放 促凝物质 ?提供磷脂界面 ?凝血系统:一条共同途径 两条凝血道路三个凝血阶段 四组(14个)凝血因子
第三章Examination of Abnormality ?抗凝:细胞抗凝 体液抗凝
in Hemostasis and Coagulation ?纤溶:纤溶酶 FDP
北京大学医学部
- 12 -
第二节 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临床意义Laboratory 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稀释 Diagnosis
and
ClinicalSignificance
of
the 增多>400x10^9/L
原发性:骨髓增生性疾病:CML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Haemorrhage Disease
出血、血栓性疾病的检查Examination of Haemorrhage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骨髓纤维化早期 and Thrombosis Diseases
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 急性溶血 某些癌症
Important Factors:血管Blood vessel血小板Platelet2. Platelet adhesion test PAdT (黏附率%) 凝血因子 Coagulate Factors纤溶Fibronalysis System
一、血管壁检测
毛细血管抵抗试验( CRT,90-100mmHg M<5 F<10)
原理
增高:血栓前状态/血栓性疾病:心梗 心绞痛 糖尿病 脑血管病 妊高征 肾小球肾炎 动脉粥样硬化 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避孕药
血管壁结构和/功能缺陷: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减低:vWD 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血小板无力症 尿毒症 过敏性/单纯性/其它血管性紫癜
AL 肝硬化 MDS 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异常蛋白血症
血小板量和/质异常:原发性/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血小3.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方法:利用切变力板增多症、先天性/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 血管性血友病 (v WD)
vWF:Ag测定(94.1%±32.5%)减低:vWD
或诱导剂诱导血小板聚集,检测自发性血小板聚集和循环血小板聚集。
常用的血小板聚集诱导剂
增高:血栓性疾病 心梗 心绞痛 脑血管病 糖尿病 妊ADP:引起血小板外形改变,GPIIb/IIIa上纤维蛋白原受高征 肾小球病 6-keto-PGF1a
体暴露,结合纤维蛋白原聚集。 血小板表面有三种ADP受体。
减低:同上 肿瘤转移 周围血管血栓形成 Col:引起血小板活化、粘附、颗粒释放、聚集。 TTPThrombomoduline antigen TM:Ag Endothelin-1, ET-1 二、血小板数量和功能
1、血小板计数 (platelet count, PCT)
低剂量聚集由释放引起。对ASA敏感。受体有GPIa/IIa、GPVI。胶原粘附需vWF和GPIb。
AA:激活血小板,促释放而聚集,通过环氧化酶形成TXA2,对ASA敏感。
2、血小板粘附功能(platelet adhesiveness test PAdT) Adr:通过TXA2形成而活化磷脂酶c,故可被ASA抑制。不3、血小板聚集功能(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PAgT) 完全抑制GPIIb/IIIa活化和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4、血块退缩试验(clot retraction test,CRT) 5、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测定 6、血小板第三因子测定 1.Platelet count 参考值:100~300x10^9/L 临床意义:减少< 100x10^9/L
其他诱导剂:凝血酶、TXA2类似物、 PAF、5-HT 以及A23187等。
另外:抗原抗体复合物、纤溶酶、蛋白溶酶、某些病毒、细菌及其产物、血管紧张素、某些肿瘤细胞和颗粒材料也可引起血小板聚集成为诱发血栓形成的病理机制。 诱导剂种类选择与血小板
生成障碍:再障;巨幼细胞性贫血;AL;放射性损伤;骨髓纤先天性/获得性缺陷 维化
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新生儿/先天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 TTP SLE 恶性淋巴瘤 风疹 DIC
遗传性或获得性缺陷
ADP Adr Ris血小板无力症(GT) 无反应 无反应 正常
北京大学医学部 - 13 -
巨大血小板综合症(BSS) 正常 正常 无反应 血管性血友病 (vWD) 正常 正常 无反应 诱导剂种类和浓度选择与抗血小板药物监测 抗血小板药物
ASA——AA ↓ 、Col ↓ 、ADP↓ 抵克力得——ADP↓
脏和瓣膜移植
减低:血小板无力症 贮存池病 尿毒症肝 硬化 骨髓增生性疾病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L 抗血小板药物 低/无纤维蛋白血症
4.血小板活化标志物及其检测方法
活化标志物 检测方法
自发性血小板聚集(SPA)在急性心梗预后判断中的意义 血小板聚集
方法:全血或PRP在不加诱导剂条件下于370C1000rpm连 自发性聚集 聚集仪 续搅拌20min。
判断:重度 10min内聚集率 >20% 轻度 20min内聚集率 >20% 阴性 20min内聚集率< 20% 临床意义:预后判断
分组 发病时检测数 5年内发生再梗死 例数 发病率(%) 重度组 26 9/26 35.0 轻度组 29 3/29 10.3 阴性组 94 6/94 6.4 每6个月测一次
血小板检测在血栓性疾病中的用途 (1)血栓前状态的预告因子
(2)指导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疗效判断 (3)血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4)预后判断
诱导剂诱导聚集 聚集仪 (比浊法与电阻抗法)
切变力诱导聚集 改制的锥板粘度计 循环血小板聚集体 血小板比率 血小板活化产物(在血浆中或在尿中)
β-TG 酶标法或放免法 11-去氢-TXB2 同上 活化标志物 检测方法 活化状态的血小板
活化的GPⅡb-Ⅲa 酶标法或流式细胞仪 P-选择素 同上 血小板周转
体积 血小板分析仪 寿命 核素标记 其他
[ Ca2+] 荧光光度计 or FCM
作为血栓前状态检测,需要明确血小板是否处于“活化”5.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及意义 状态 。
正常血小板:CD41 CD42 CD42b CD61?95% CD62P CD63?3%
指导治疗和抗血小板药物使用通常采用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酶活化血小板:糖尿病伴微血管病变、高血压病、冠及以下一些检测:
心病、高脂血症、脑血栓形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
1.MPV、血小板数和P-选择素不稳定心绞痛和 心梗鉴别; 硬化 CD42a ?? CD42b ?? CD62p ?? CD63 ?? 2.自发性血小板聚集试验 急性心梗预后判断; 3.Col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数、MPV 三项指标在预示先兆子癫的发病上有意义。 PAgT的临床意义
血小板相关疾病
巨血小板:综合征(BSS)血小板巨大 CD42a?? CD42b?? CD61??
血小板无力症:(GT)CD41?? CD61??CD42aCD42b ? / ?
增高: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心梗 心绞痛 糖尿病 血小板群异 脑血管病 高脂血症 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口服避孕三、凝血系统检查
药 妊高征 妊娠晚期 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 人工心1、凝血时间内源途径(cloting time,CT)
北京大学医学部 - 14 -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内源途径(active partial 凝 缩情况正常于1/2~1h开始,24h凝缩完全。 thromboplastin,APTT)
结果判断
3.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外源途径(plasmaprothrombin (1)完全凝缩:血块与管壁分离,血清析出1/2~1/3 time, PT)
4、纤维蛋白原测定(fibrinogen test) 5、凝血酶时间测定共同途径(thrombin time )
(2)部分凝缩:血块大部分凝缩,血清析出<1/3 (3) 凝缩不良:血块略有凝缩,少量血清析出 (4) 不凝缩:血块维持原样,无血清析出
6.复钙交叉试验(cross recalcification test, CRT ) 5.毛细血管脆性试验(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四. 抗凝血物质检测
一级筛选试验临床意义及应用
血浆抗凝血酶活性测定;血浆抗凝血酶抗原测定;血浆蛋参考范围 实验名称 可能原因 白C测定;血浆蛋白S测定等 五.纤溶活性与降解产物检测
1.出血器法4.8-9 BT 血管 2.试管法4~12min CT 凝血因子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激活物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3.100~300×109/L PC 血小板 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物测定;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4.完全收缩/24h CRT 抗凝物质 合物测定;血浆D-二聚体检测;血浆纤维蛋白相关肽检5.10个出血点以内 Capillary Resist Test 测;
第三节 一级筛选试试验
1、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 BT)测定。
原理:血流停止时间主要受血小板及毛细血管的影响。 方法:出血时间测定器法 参考值:6.9 +/- 2.1min
2、凝血时间(Coagulation time,CT)测定
6.比服药前延长2’以内 Aspirin耐量 必要时测血小板粘附试验或聚集试验 第四节 二级筛选试试验
1、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rothrombin time, PT) 原理:血浆+组织凝血活酶(III)+ 钙→ 凝血时间 外源途径
方法:Quik氏法(现已用仪器取代)。每次做正常对照。
原理:血液接触带阴电荷表面(如玻璃、白陶土)激活参考值:12~14s或大于正常对照3s以上为异常;PTR XIIa,最后使fibrinogen转化为Fibrin.(检查内源性1.0+/- 0.5;INRISI 1.0+/- 0.1 途径)。
2、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e partial thromboplastin
方法:试管法,3只内径相同的小试管(内径8cm)抽血time, APTT)。
液入针筒时计时。每管注入血液1ml,37℃水箱,4分钟后原理:血浆+脑磷脂+白陶土激活XII→XIIa 每30s观察一次,血液不动为止(-管),以二管凝血时此试验主要测定内源系统第一阶段有无凝血障碍。 间为准,第三管可做为血块收缩用。 参考值:4~12min 3. 血小板计数
4、血块凝缩试验(CRT)
原理:血液凝固 血小板收缩酶 血块收缩、血清析出 血块凝缩影响因素:1) 血小板量和质2) FI 浓度3)FXIII的水平4)红血球的比积
参考值:35s~45s,患者结果较正常对照延长10s有意义 3、凝血酶时间共同途径(thrombin time, TT) 原理:受检血浆+标准凝血酶 血浆凝固 方法:患者血浆 正常血浆 凝血酶试剂 0.1ml 0.1ml 0.1ml 37℃水箱 观察凝固时间
参考值:与正常对照相差3s以内为正常,若超过正常对
方法:静脉采用1ml,置于内径8mm,干试管内,加塞照3s以上为延长。 静止37℃水浴箱中, 于1/2h、1h及24h分别观察血块4、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北京大学医学部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