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数学教案-圆锥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8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8:33: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圆锥的认识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教材第31、第32页。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1. 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圆锥体积的计算。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2. 通过观察圆锥,建立空间观念。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从实物抽象到几何图形的能力。 重点:圆锥的特征。 难点:圆锥的高的测量方法。

圆柱纸筒,布,圆锥形的实物,圆锥模型,木板,多媒体课件,米(或沙子),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硬纸片。

出示一个圆柱,用这个圆柱外壳套住一个圆锥。

第1页/共5页

师:这是一个圆柱,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

师:现在老师用一块布把这个圆柱遮住。(边说边演示)如果这个圆柱的上底面慢慢地缩到圆心,那么圆柱将变成怎样的呢?你们能试着描述一下吗?

学生回答。

师:现在看一看老师能不能把这个圆柱变成你们说的那样。 (教师喊一、二、三,揭开遮在圆柱上面的布,露出一个圆锥) 师:像你们说的那样吗? 学生回答。

师:这个物体叫圆锥。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圆锥的有关知识。(板书:圆锥的认识)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魔术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1.初步感知。

电脑出示圆锥形实物图。

师:观察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点。

(利用课件动画光点的闪烁,闪动实物图的轮廓,移走实物的模像,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圆锥的几何图形)

师: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圆锥形的物体? 学生回答。

小结:看来圆锥不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还美化了我们的生活。

2.了解圆锥的特征。 (1)认识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圆锥,看一看、摸一摸,观察一下它有什么特点。

第2页/共5页

同桌讨论,全班交流。(教师板书: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圆锥学具,同桌互相指认圆锥的顶点、底面和侧面。

教师请同学来说一说。 (2)了解圆锥侧面。

让学生用双手摸一摸,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师: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小结:圆锥有一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3)怎样画圆锥的平面图呢?

示范:先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它的底边是虚线,然后画出圆锥的底面,底面要画成椭圆,最后标出顶点、底面、圆心O和底面半径r。

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圆锥。 (4)认识圆锥的高。

师:大家知道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那么圆锥的高在哪里呢?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然后全班讨论。

师:圆锥的高就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圆锥有多少条高呢?为什么?

师:哪位同学能画出这个圆锥的高?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画。 (5)测量圆锥的高。

师: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

课件演示测量过程,教师叙述:①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①将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①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同桌互相配合,动手测量手中圆锥的高。

师: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测量方法?有其他测量方法吗?

师:如果是圆锥形的粮堆或沙堆,又该怎样测量它的高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每个小组用米或沙子堆一个圆锥,想办法测量一下它的高。(学生合作实验,并进行交流展示)

第3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