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13:33: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与朱元思书》公开课教学设计
西乡六中:朱孝德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者及“骈文”的有关知识,朗读、背诵课文;关键句段能够默写。 2、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会准确翻译课文。 3、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写景的方法。 4、抓关键句子理解文章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背诵课文,读中体会语言美、景物美,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2、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解难,培养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3、辅以多媒体手段,增强直观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理解作者通过对富春江优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他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疏通文字:掌握关键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2、学习抓住特点有层次的写景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借景抒情,表达他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由欣赏美图导入。 二、简介作者及作品(播放课件):
吴均,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他的文章善于写景,尤其擅长小品书信,文辞清丽俊拔,有古气,人称“吴均体”。
书——书信,一种文体(书信体)。
本文是一篇骈体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韵文,因多用四六句故又称“四六文”,讲究对仗和声律,多用偶句(骈句),少用散句。 骈体文艺术特色: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节奏感极强。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字(播放课件):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2、图文对应,展开联想:请看图片联想文章语句。(播放课件) 3、疏通文字,积累词语(播放课件) (1)通假字: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2)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消净、消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任意东西(向东向西漂流,名词活用作动词) 皆生寒树(使人觉得有寒意,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互相轩邈(向高处和向远处伸展,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3)一词多义:
天下独绝(绝妙);百叫不绝(停止);负势竞上(向上),横柯上蔽(在上面)。 (4)古/今异义: 一百许里(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治理、筹划/政治规划) 四、小结:(略) 五、作业:
1、背诵全文,能够默写。 2、翻译全文,积累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部分词语的意思。 2、提问部分句子的翻译。
二、齐背课文,合作探究以下问题(播放课件):
1、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分式
2、“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反映了作者陶醉在山水之间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体现了作者
对自然、自由的热爱。
3、读第2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写法? 水色——缥碧
水清——见底、无碍(夸张) 水急——甚箭、若奔(比喻) 动静结合
4、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运用什么手法描写山的? “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作手法: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从而显示出山的“奇” 。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表达了作者鄙弃功名利禄的生活态度以及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的高雅志趣。(主题)
6、从描写角度来看,本文是从那些角度来描写景物的? 视觉和听觉 三、拓展练习:
对比阅读《答谢中书书》和《与朱元思书》,从写法、语言和主题方面说说异同。
四、小结:(略) 五、作业:
1、解释下面句子中划横线的字。
(1)任意东西:向东或向西漂流,名词作动词。 (2)水皆缥碧:青白色。 (3)经纶世务者:筹划、治理。
(4)窥谷忘反:看到; 通“返”,返回。 (5)横柯上蔽:树木的枝干
(6)皆生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意,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2、翻译下列句子: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没有一丝风,烟雾都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