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0:37: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的作文教学,观察作文占的比例非常大,要想指导好学生的作文,就要培养学生敏感的新视觉,重视学生观察力的培养。当然,观察力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学生对观察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还要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掌握观察的基本方法,并养成好的观察习惯。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由此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也从思想上重视观察的重要性。很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都是观察能力比较强,从生活中或书本上积累材料比较多的学生。那些看到作文就害怕或作文时感到无话可说的学生,往往就是不重视观察或不会观察,不留心观察各种事物的人。
一、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好奇心强,对周围的新鲜事物非常敏感,特别爱刨根问底。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们应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经常带领学生走进生活,并观察生活,走进大自然,并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 兴趣的激发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首先,形象导入,可以引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因为在习作教学中,生动逼真的导入,可以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维带进特定的学习环境中,能有效开启学生的思维空间,引发联想,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情景导入,可以图片导入,还可以游戏导入等,但无论
采用哪种方法导入,只要有利于激起学生观察的兴趣就好。其次,要采用自由表达的方式,提高学生观察的兴趣。在这个阶段教师可千万不要给学生限定时间和空间,一定要学生独立思考,充分感受,让学生有一种不说不快的感觉。最后,要想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一定要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不论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还是在表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才有观察的兴趣,表达的欲望。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光有观察的兴趣还远远不够,如果学生能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学生的观察才叫有目的,有计划,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才会更浓厚。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因为只有目的明确,学生在观察时才不至于出现乱看瞎看的现象。如果目的不明确,学生东看一眼,西看一眼,浮光掠影,印象自然不深。其次,还要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去观察。任何事物都有很多方面的特点,如果在观察时不分主次,不突出重点写出来的文章就像记流水帐一样平铺直叙,不值得一看。比如,指导学生观察人物时,可以从人物的长相、语言、行动、神情等方面去观察。观察动植物可以从构成事物的几个方面去观察。如描写一种植物,可以让学生先观察这种植物叶子的颜色、形状,以及这种植物花果的颜色、形状,并要求孩子在此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突出事物不同的特点。当然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时,还要注意观察的顺序。观察的顺序应该根据所观察的事物来决定。有的可以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有的可以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还有的可以由外到
内,或由内到外观察等。记得上学期有一节自习课,突然外面下起了一场大雨,我便带领孩子们到外面观察下雨的情景,指导学生观察天空、雨、雨中人以及物,听雨声、风吹树叶的声音,并指导学生用手去接雨水,感受雨水的清凉等。除此之外,回到教室,我引导学生按照下雨前、下雨中、下雨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互相说一说。最后,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讲述自己的发现和感受,并要求学生写下来,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充满了童真童趣。
三、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有的老师以为观察就是到写作文那一天,出示一个作文题目,然后把学生带到一个地方或到要写的事物跟前让学生看。其实不然,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就应该指导学生多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有意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指导学生去观察,形成观察习惯。这里的多看就是指把观察的范围引向社会、学校、平常的生活。通过多看,多想,我们常见的生活现象或平凡的事物,努力从生活中发现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并把它作为写作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就不会没话可说的了。 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呢?最有效的方法是要求和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或周记。当然,养成观察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坚持不懈地去观察。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在平常的生活中随时随地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观察力去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或现象,做生活的有心人。还需要我们老师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时时去督促和提醒他们。可能开始有些难度,学生会出现偷懒的现象,但只要坚持下来,习以为常以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