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3 11:35: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赏析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

摘 要: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1770-1827)出生在德国的波恩,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一生的重要代表作有: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5部钢琴协奏曲,2部弥撒曲等等。 关键词:赏析;音乐;第五交响曲

中图分类号:j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88-01

作为一名真诚而又独创性的艺术家,他亦把自己所谓宫廷艺术家的传统社会地位改变为自由艺术家的身份,从而确立了适应新时代艺术的新立场。他尊重人类精神的高贵,深刻,温暖,柔和,美丽和伟大,试图将这些在音乐创造中表现出来,所以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的人文主义者,是音乐文化中的“普罗米修斯”。 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创作于1804—1807年,并于1808年12月22日由他亲自指挥首演于维也纳皇家剧院。一提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人们就会想到一个声音,这就是著名的“命运的叩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生活中的苦难,障碍,矛盾,可以作为命运的象征,但是一个人应该是使命运顺从他自己的意志,他应该成为生活和命运的主人,也可以认为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通过斗争争取自由,希望摆脱苦难掌握自身命运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命运)共分4个乐章,四个乐章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联,它们被那个“著名的命运主题”贯穿为一体。不

朽的命运主题——一个由4个音构成的简短有力的音调在全曲一开始便轰然而鸣,这是全曲的核心动机。

第一乐章: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快板,第一主题开门见山地推出主题—命运的叩门,命运动机支配着整个乐章的发展,声音冷峻威严,顽强甚至凶险,它环绕在四周不时降临,强调悲剧性因素,鲜明的力度对比,紧张的和声,活跃的进行造成一种惊慌不安的情绪,扣人心弦。第二主题一支歌唱性的抒情旋律温和舒缓的出来,命运动机在低音部顽强出现,它不断的重复,调性不断的转换,力度不断增长,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与第一主题展开激烈抗争,它的乐段全奏的方式,减少和弦的和声,音响力度最强音和“命运动机”的反复,形成了这一乐段的高潮,但是命运的黑暗势力相当大,英雄要取得斗争胜利的道路很漫长而艰巨,必须要有坚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

第二乐章:这是一段抒情的慢板,由双重变奏曲式写成,第一主题为深沉安详的行板,具有沉思性质,仿佛表现了一位大智大勇,沉着镇定的领袖人物在为一场至关前途的重大战役而运筹帷幄。第二主题是具有号召力的英雄色彩旋律,具有英雄气质,它包含有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众歌曲音调,显示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和豪迈的气概。两个主题轮流变奏,低音区抒情的音乐主题与木管引出的英雄主题戏剧性展开,乐曲慢慢的从温情,柔弱逐渐发展成英雄豪迈坚实有力的凯旋进行曲。

第三乐章:这是一段诙谐的快板,有两个对比因素组成,在低音区,大提琴,低音提琴奏出神秘而沉寂的第一因素,接着由一连串沉着,抑制的和弦组成后一音素。当圆号带着命运的叩门声再次闯入时,声音响亮,威严,严峻,晦暗的c小调式在属,下属和弦相互交融的不和谐音响中,以不间断的情绪跨入辉煌灿烂开朗明亮的c大调。

第四乐章:这是一个规模庞大的胜利凯旋的进行曲主题,全段充满着光明和胜利的情绪,灿烂的阳光,鼎沸的欢声,使整部交响曲所塑造的英雄焕发出耀眼的光辉,最后的狂欢是对人的力量的赞美和歌颂。命运动机最后的挣扎,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步伐,辉煌的主题音乐再现,气势磅礴,代表人民取得最后的胜利。 听后感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不能使我完全屈服”,这是贝多芬一生向命运抗争的宣言,也是命运交响曲的音乐主题,一首英雄战胜宿命的壮美赞歌,一次历经黑暗达到光明的凯旋。恩格斯曾如此评价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如果你还没有听过这首壮丽的作品,那你一生可以说是什么都没有听过。”之所以用如此夸张的严辞来形容,是因为人类心灵深处隐藏很深的某种东西出来了,成为人主宰自己命运的人格力量。

听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我的内心被深深打动,当我了解了贝多芬创作第五交响曲时个人的遭遇时,再拿它和音乐中凝聚的强大力量做一个对比,则可以显现出贝多芬开阔的心胸和高尚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