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3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0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3:43: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目 录

第一章 地质说明书 第二章 工作面设计

第一节 三机配套 第二节 采煤方法与工艺 第三节 风量计算与选择 第四节 系统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 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节 8103工作面初采 第二节 工作面生产管理安全措施 第三节 一通三防管理

第四章 工作面收尾

1

第一章 地质说明书

一、表格填写

1、工作面境界、范围 东 部 西 部 南 部 北 部 以2.8米等厚线为轨道下山、皮带下8102采空区 8104采空区 界 山、总回风下山 2、煤层赋存特征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煤层厚度 平均值 m 7 煤层倾角 平均值 度 3-4 煤层硬度 f 3~5 煤层层理 发育程度 发育 煤层节理 发育程度 不发育 煤灰分 % 25 质 挥发分 % 25 容重 t/m3 1.41 自然发火期 月 3-6 相对瓦斯量 m3/t 2.71 煤尘爆炸指数 % 34 瓦斯及二氧化碳倾向性 无危险 冲击地压危险性 无危险 3、顶底板特征 顶 底 板 岩石类别 厚度 岩性 老顶 砂岩 2.53 顶板 直接顶 泥质粉砂岩 4.82 伪顶 底 板 铝质泥岩 3.93 4、储量 煤层名8103工作面尺寸 煤层厚地质储可采储煤层生工作面称 长度 宽度 度(米) 量(万量(万产能力 回采率 吨) 吨) 吨/m % 8#煤层 1350 180 7 224.53 188.6 9.45 84 二、说明

1. 工作面工程布置示意图如下:

2

8103工作面工程布置示意图北 槽 顺 道 轨0 4 1 8 停采线槽 顺 带 4 皮 0 槽8 1 顺 带 皮0 3 1 8 槽 顺 道 轨0 3 1 槽8 顺 带 皮0 2 1 8 槽 顺 道 轨 2 0 18 西回八煤总风下山东八煤皮带下山停采线八煤轨道下山南2.

8103工作面东部以2.8米等厚线为界,无村庄保护煤柱。西部为八煤轨道下山、皮带下山、总回风下山;南部为8102采空区;北部为8104采空区;地表为黄土塬,无建筑物、河流。

地质构造:工作面煤层走向为70度,倾角3~4度。工作面范围内,无大的断层及地质构造,煤层赋存较为稳定。 煤层:8煤层为现井田和接续区主要可采煤层,为薄~厚煤层,局部可采。煤层厚度0.20~7.96m,平均5.70m,赋存稳定,一般在中下部含夹矸1~3层,最多6层。夹矸厚度0.10~0.57m。夹矸多为泥岩、砂质泥岩,局部为粉~细砂岩。该煤层在现井田和接续区内均属结构中等~复杂煤层。8#黑色半暗煤,中间部位有一明显夹矸层,厚度在3-8公分,赋存稳定。 顶底板:8煤层直接顶板多为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粉~细粒砂岩,厚度0.00~6.55m,为易冒落的软弱不稳定顶板。间接顶板为中~细粒粉砂岩,属软弱~中等坚硬的较稳定顶板。底板多为灰褐色铝土质泥岩,厚度0.71~16.01m,为中等坚硬的较稳定底板。8煤层间接顶板为中~细粒粉砂岩,分选中等,致密,钙质或矽质胶结,抗压强度42.374~62.776Mpa,

3. 4.

5.

3

容重为2.26~2.69g/cm3。底板抗压强度57.24Mpa,容重为2.51g/cm3,为中等坚硬的较稳定底板,遇水膨胀、有底鼓现象,根据矿井生产实测,底鼓最大高度达1.00m。

6. 水文地质:据《陕西省旬邑县燕家河煤矿精查勘探地质报告》分析,矿

井开采煤层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侏罗系中统直罗、延安组承压裂隙复合含水岩组,充水方式为顶板进水型,富水性微弱。在正常情况下,富水性中等的白垩系下统宜君、洛河组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岩组的水难以通过导水裂隙带进入采区。特殊情况下必须防范君、洛河组孔隙~裂隙承压含水岩组的水通过导水裂隙带进入采区的可能;工作面四周无采空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已采工作面情况,开采期间顶板有少量淋水,工作面最大涌水量20立方米/小时,底板无强含水层。

7. 瓦斯:8煤层均属瓦斯风化带范畴,瓦斯分带大面积属CO2——N2带。据

《陕西省旬邑县燕家河井田勘探(精查)地质报告》化验分析,甲烷值大部分为0,最高值61.07%,最高含量1.15mml/g·r。根据《陕西省煤炭工业局2009年陕煤局发(2009)2号文件》矿井瓦斯鉴定结果为: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2.71m3/t,二氧化碳相对涌出量为1.48 m3/t,属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煤层无瓦斯突出危险性。 三、8号煤层柱状图如下:

8# 煤 柱 状 图柱状图岩厚岩石名称岩石性质描述2.53m粉砂岩灰色,局部夹杂泥岩,含碳屑粗粒长石,石英夹杂,灰色灰色灰色中细粒砂岩,中下部夹杂泥质粉砂岩泥质 含碳屑和植物化石1.34m0.70m2.0m砂岩泥质粉砂岩砂岩2.82m砂岩5.70m8#煤黑色半暗煤,夹矸厚度0.3米左右2.10m泥岩黑色浆质,下部渐变为含碳泥岩,夹灰褐色铝质泥岩色铝质泥岩 灰褐色1.93m泥岩 4

第二章 工作面设计

第一节 三机配套

一、

工作面支护平面图如下:

8103回采工作面平面图8103轨道顺槽8103皮带顺槽超前支护100米后端头支护180m超前支护100米端头支架基本支架采空区 二、 工作面设备总体配备

工作面前后输送机均采用端卸式,电机与传动装置均采用垂直于输送机中部槽布置方式。

运输顺槽分别采用转载机和伸缩皮带机。

移动变电站布置在8103皮带顺槽外部联络巷处设备硐室内,集中供电。乳化液泵站及工具室集中安装在轨道顺槽距离工作面400处储车线上,便于减少压力损失,随工作面推进及时搬运至预备泵站位置。

辅助运输采用600mm轨距的轻轨铁道和相配备的绞车布置在回风顺槽中央,供工作面生产和搬移工作面过程中,运输设备和材料时使用。 三、 主要设备选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