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5 13:45: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及对策

作者:王炳锐 吴莹

来源:《科教导刊》2012年第08期

摘 要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是人口涌入城市、组成家庭后必然出现的教育问题,也是一种社会问题。实际上,家庭保障既是导致问题形成的直接因素,又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文章仅从社会保障理论视角具体分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并拟从家庭保障、住房保障和教育救助等不同角度,解读社会保障如何为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护航——即提出问题解决对策。

关键词 流动人口子女 家庭教育问题 社会保障 家庭保障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Analysis of Causes and Solutions of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 of Childre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Based on the Angle of Social Security Theory WANG Bingrui[1], WU Ying[2]

([1]. Graduate School,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2]. School of Humanities,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118)

Abstract The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 of childre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s an educational problem which inevitably emerges after population's flowing over into cities and forming families, which is also a kind of social problem. Actually, family security is a direct cause of the problem, as well as one part of social security. This paper analyzes causes of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 of childre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from the angle of social security theory, and plans to interpret how social

security convoys for family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i.e. proposing solu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of family security, housing security and education aid.

Key words children of floating population; family education problem; social security; family security

1 相关概念界定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本文研究内容限定在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下面有必要逐层做一下概念界定。所谓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乡镇或城市市区,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以生育为目的异地居住的18至49周岁的育龄人员。①实际上,文中的流动人口主要是指在流入地从事经商活动的外来人员。按照庄芙蓉文中定义描述,流动人口子女主要就是指随父母到流入地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人口。②严格来讲,流动人口子女一般是指6~15岁左右的适龄上学少年儿童。在家庭范围内,父母对流动人口子女包括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和教育可以认定为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问题实则可以理解为父母对子女实施教育、施加影响这一过程的消极结果。 2 问题分析视角——社会保障理论

社会保障一词从英文social security翻译而来,该词汇的官方使用最早出现于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 1935)。③在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中,社会保障针对的主要是老年人、遗属和残疾人,为他们提供现金补助和生活保障,可见社会保障最初就是以生活困难的社会公民为保障的对象。在中国,学界对于社会保障的含义看法不一。郑秉文认为,社会保障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基础相适应,国家和社会依法对社会成员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④郑功成教授认为,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应该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健、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保障等社会措施的总称。⑤可见,社会保障是国家和政府为满足社会成员整体全方位的基本要求而实施的更高层次的保障。而在社会保障这个更高层次的保障体系之下,存在着子体系——家庭保障。家庭保障是社会保障的有力支柱,是社会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有效地帮助维护了社会的安定。无论是社会保障,还是家庭保障,都在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保障三个层面上保障着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来看,社会成员在整体范围内很大程度上更需要家庭保障。

可以将社会保障子体系——家庭保障的含义从功能上进行细化描述。所谓家庭保障,是指由家庭提供的对家庭成员的生活保障,它包括经济保障、服务保障和精神慰藉等内容。⑥中国著名哲学家梁漱溟先生在研究中西方社会结构之后,揭示出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结构单元,具有重要的社会结构功能。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生活的核心和基础。为家庭成员提供包括生、老、病、死等全方位的保障。家庭可以说是精神的家、物质的家和肉体的家的三位一体。目前,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涌现出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在城市组成家庭。在流动人口家庭化形势下,流动家庭这一特殊家庭结构模式应运而生。流动家庭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冲击下的产物,但是从传统家庭的角度来看,依然具有重要的保障功能,对于流动人口这一群体来说,由于流动人口自身存在劣势,家庭保障成为最重要的保障机制。比如,在流动家庭中,家长及家庭主要成员在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对其生活提供大部分服务等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然而,在现实情境中,来自家长的家庭内部障碍性因素影响了家庭教育实施。流动家长并没有提供给子女有效的家庭保障,家庭保障的缺失突出地表现在子女家庭教育上,已经成为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最直接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另一方面,正如前文提到,社会保障就是为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上有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权利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然而对于流动人口这一弱势群体来说,目前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二元结构体制下的户籍制度将流动人口隔离在社会保障范围之外,突出地表现在购房政策,流动人口的户籍管理以及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这些都间接增加了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的难度。无论是问题形成的直接性因素,还是间接原因,社会保障理论都提供了很好的反面视角,以解析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形成因素。

3 流动人口子女家庭教育问题成因分析 3.1 家庭教育受家庭内部障碍性因素影响

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流动家长为子女提供家庭保障能力欠缺,直接影响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主要表现为:

首先,在客观条件方面,流动家长提供的住房条件难以满足流动人口子女的学习环境,大多数流动家庭住房面积狭窄、设施简陋;其次,从流动家长方面看,多数流动家长自身文化水平有限,对待子女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的教育知识和教育手段,教育观念上极为落后。同时,受经济能力影响,流动家长难以为子女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对子女缺少必要的教育投资。比如,据相关调查显示,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子女没有自己的房间、学习桌,拥有电脑的流动人口子女更是屈指可数。物质教育投资甚是匮乏,而精神投资亦是微乎其微。许多流动家长很少会给孩子买书,带孩子去书店、文化宫和图书馆。迫于自身观念顽固不化和经济能力有限,流动家长很少会给孩子报辅导班学习,更不会去请家教,自身又难以辅导孩子功课。这些严重影响流动人口子女学习成绩;第三,很多流动家长与子女经常缺乏有效性沟通,一是缺乏交流的时间,也缺乏正式交流的语境,⑦加之教导方式不当,难以促成良性亲子互动。很多流动家长在沟通中常伴有打骂、训斥行为,很难做到积极鼓励、引导和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取向。低效能的沟通使得子女缺乏精神慰藉的家庭港湾,很多流动人口子女很少会向父母倾吐心中的压力与不悦,而将想法埋藏心底。此外,多数流动家长的行为没有起到示范和精神领袖作用。所有这些家庭内部因素显示出,家庭保障的现状反而阻碍着流动人口子女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教育陷入困境。

3.2 流动人口社会保障被户籍制度隔离开来

这一点可以理解为,流动人口在多方面受户籍制度影响,使得社会保障匮乏,这间接影响了流动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影响主要表现为:

首先,受户籍制度影响,流动人口得不到住房保障。目前,我国仍然是按照户籍制度实行住房的属地化防范式管理,这是流动人口住房保障的最大障碍。虽然在落户政策上有所改善,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了外来人口的居住证制度,但是流动人口在谋求落户目标时,仍然主要是通过购房来落户。目前,外来人口在购房落户上限制性政策依然很多。比如,房屋应该达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