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大题整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13 4:53: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皮肤性病学大题整理

一、试述皮肤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第七章,P51) 1、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等选择药物。化脓性皮肤病-宜选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选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选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 2、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选择剂型。

①急性炎症性皮损:红斑、丘疹而无渗液,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有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 有糜烂、渗出不多则用糊剂。

②亚急性炎症性皮损: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③慢性炎症性皮损: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 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 3、掌握外用药物治疗的注意事项 ①必须询问病员有否药物过敏史,并告知患者外用药引起过敏反应或刺激时应立即停用。

②向患者和家属详细告知用法。

③用药应根据患者性别、年龄损部位而有所不同。

④刺激性强的药物,如高浓度水杨酸不宜用于婴幼儿、面部或皱褶处。 ⑤外用药物浓度应由低至高;药物用久易产生耐受,故需经常变更药物。

二、简述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第九章,P63-64)

前驱症状: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部出现局部疼痛或感觉过敏。部分病人可无前驱症状。

好发部位:依次是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

皮疹特点: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的,簇集性的小水疱。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

自觉症状: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一般不复发。

(单侧带状,疱疹,神经疼痛)

治疗:本病有自限性,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1. 内用药治疗

抗病毒治疗:如阿昔洛韦,早期、足量; 糖皮质激素:抑制炎症;

营养神经;止痛;提高免疫力。 2. 外用药治疗

水疱无破溃-炉甘石洗剂;渗出明显-呋喃西林湿敷。 3. 物理治疗

氦氖激光、紫外线治疗。

三、各类湿疹的鉴别诊断。(第十四章,P108三表格)

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急性湿疹 急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 复杂,多属内因,不易查清 多属外因,有接触史 好发部位 任何部位 主要在接触部位 皮损特点 多形性,对称,无大疱及坏单一形态,可有大疱及死,炎症较轻 坏死,炎症较重 皮损境界 不清楚 清楚 自觉表现 瘙痒,一般不痛 瘙痒、灼热或疼痛 病程 较长,易复发 较短,去除病因后迅速自愈,不接触不复发 斑贴试验 常阴性 多阳性 慢性湿疹与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的鉴别 慢性湿疹 慢性单纯性苔藓 病史 由急性湿疹发展而来,有多先有痒感,搔抓后出现反复发作的亚急性史,急皮损 性期先有皮损后有痒感 病因 各种内外因素 神经精神因素为主 好发部位 任何部位 颈项、肘膝关节伸侧、腰骶部 皮损特点 圆锥状,米粒大小灰褐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丘疹,融合成片,浸润肥片,呈苔藓样变,边缘见厚,有色素沉着 扁平发亮丘疹 演变 可急性发作,有渗出倾向 慢性,干燥 手足湿疹与手足癣的鉴别 手足湿疹 手足癣 好发部位 手、足背 掌跖或指趾间 皮损性质 多形性,易渗出,境界不深在性水疱,无红晕,领清,分布多对称 圈状脱屑,境界清楚,常单发 甲损害 甲病变少见 常伴甲增厚、污秽、脱落 真菌检查 阴性 阳性 四、试述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的抢救原则及预防/急性荨麻疹的休克治疗(第十五章,P118) 治疗:

病情严重、伴有休克、喉头水肿及呼吸困难者,应立即抢救。 1.0.1%肾上腺素0.3-0.5ml,即刻皮下或肌肉注射(注意有心血管病的老人慎用) 2.地塞米松5-10mg,即刻肌注或静滴,然后可将氢化可的松200-400mg加入5%-10%葡萄糖溶液500-1000ml内静滴;

3.上述处理后收缩压仍低于80mmHg时,可用升压药(如多巴胺); 4.给予吸氧,支气管痉挛严重者可静注0.25g氨茶碱,喉头水肿呼吸受阻时可行

气管切开;

5.心跳骤停时,应进行心肺复苏。 预防:(同药疹的预防,P125)

1. 用药前先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避免应用已知过敏药物;

2. 应用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等药物时,应按规定做皮试(备好急救药品) 3. 避免乱用药物,尽量减少用药品种。对过敏体质者,尽量选用致敏性较低的药物;

4. 注意药疹的早期症状,用药期间如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瘙痒、红斑、发热等表现,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药物并密切观察,已出现的表现应妥善处理; 5. 建立患者药物禁忌卡片。

五、重型药疹有哪些,其治疗原则是什么?(第十六章,P125-126) 临床上将病情严重、死亡率较高的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及剥脱性皮炎型药疹成为重型药疹。 治疗:

1. 及早使用足量糖皮质激素:一般可用氢化可的松300-400mg/d静滴,或用地塞米松10-20mg/d静滴,糖皮质激素如足量,病情应在3-5天内控制;病情严重者可选择甲泼尼龙,1g/d静脉注射,连续3天,以控制病情;

附:激素的等效剂量换算(可能会考) 药物 药效分类 等效剂量 相当抗炎作用 氢化可的松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美卓乐 去炎松 地塞米松 短效 中效 中效 中效 中效 长效 20 5 5 4 4 0.75 1.0 4.0 4.0 5.0 5.0 25 2.防治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如有感染存在,选用抗生素时应避免使用易过敏药物(特别注意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选用过敏反应较少的抗生素,如红霉素,林可霉素;选用抗真菌药物。

3.加强支持疗法: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注意维持血容量,必要时可输入新鲜血浆、血液或血清蛋白以维持胶体渗透压,也可减少渗出;肝脏损害时,加强保肝治疗。

4.加强护理及外用药物治疗:应给予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病室温暖、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