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期末复习答案完整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5:01:0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答: (1)试验方法。这是一种最能体现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包括标准实验法、准实验法单个案基线测量法 (2) 期群调查法。这是指针对社会政策的同一个人群进行跟踪调查,访问其个人生活状况的改变程度,从而判断某向社 会政策的实际影响。( 3)截面调查法。是指在某项社会政策实施以后,对其服务对象进行抽样调查,从而判断若 干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4)个案研究法。这个方法一般是根据某个政策或服务方案的逻辑模式,通过有目的的 抽取样本,进行某个主体的半结构性访谈和观察,获得资料,然后分析资料,对整个政策或方案进行判断。 (5) 民族志调查法。这种方法是强调在一个自然的情境下,通过开放的、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全面了解特定情境下的信 息,强调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合作互动和反思对话,注重研究过程的直觉和主观理解,通过不断的比较和对话,来 提炼主题,形成概念,产生互动模式,解决相关背景意义。

5.根据政府在住房问题上承担的责任,市场经济国家的住房政策分为哪些模式?

答:分为雏生型、社会型、和全面责任型。 雏生型住房政策是指在急速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大城市集中,人们往 往以违规自建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社会型住房政策指的是将市场当做解决住房问题最有效的办法,主要依靠市场 机制解决住房问题,政府扮演一种拾遗补缺的角色。全面责任型住房政策是指政府把满足全体国民的住房需求作为 自己的责任,并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6.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政策改革具有哪些特点?

(1)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2)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 3)教育管理权责的地方化( 4)高等学校招生和就业的 市场化

7.社会政策具有哪些特征?

答: (1)权威性。社会政策是由政府或有社会权威的机构制定和发布的,具有很强的合法性,并被有组织地加以实 施。 (2) 较强的价值取向。 社会政策是针对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而制定的, 政府就通过社会政策来解决问题。 (3) 追求社会公平。社会政策向那些遭遇不公平待遇、又处于生活困境的人提供帮助,以促进公平。 (4)一定的公共 性。 社会政策是偏向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 公共性又是有限的, 所以是一定的公共性, 也就是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8.社会保险包括哪些险种?

答:(1)养老、遗属和残疾保险。 (2)失业保险。 (3)疾病保险 (4)工伤保险 (5)生育保险

9.中国保障性住房政策运行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保障性住房政策对于遏制房价的迅猛上涨,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要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在运行中出现了 如下问题: (1)数量问题。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严重影响了住房福利的可得性。 (2)质量问题。一些保障性住房建筑 商和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而降低了施工质量、装修质量、减少配套设施等,直接影响住房质量。 (3)覆盖范围问 题。保障性住房一般以户籍为给付条件,覆盖范围非常狭窄,对非户籍人口存在制度性的社会排斥。 (4)住房福 利传递效果问题。在资格审核体系不完善和不严格的情况下,存在虚假资料骗购的行为,导致一部分保障性住房流 入中高收入家庭。 (5)住宅区隔问题。一些地方保障性住房空间安排过于集中,而购买保障性住房的多为低收入家庭或城市改造过 程中的回迁户,社区人口的同质性强,容易导致住宅区隔化。

10.促进就业的政策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扩大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 (2)提供职业培训,改善劳动力供给。 (3)提供就业服务,改善劳 动力配置过程。

11.社会政策制定包括哪些内容?

答: (1) 确定政策对象 。 社会政策制定的首要内容是确定政策对象的范围, 即一项社会政策所覆盖的人群的范围。 (2)政策目标。社会政策的目标一般都可以定义为提高弱势群体的福利待遇,改善其生活状况。 (3)资源调动。制定 社会政策要考虑的一项主要内容是资源调动。 (4)组织设计与实施方案。任何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均需要建立 一定的组织机构来落实相关的工作。

论述题

1.从社会政策功能的角度,论述社会政策在满足人的需要中发挥的作用。

答:社会政策在满足人们的需要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有较强的财力和能力。政府掌握着巨大的资金,形成巨大的财政能力。政府也有强大的组织体系去实施 这项政策。所以,政府是能够运用社会政策手段、最有能力满足民众基本需求的力量。 (2)社会政策支持的稳定 性。社会政策是由政府这一最具权威性的部门制定、实施的制度性安排。这种稳定的支持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给政策 对象带来安全感。 (3)社会政策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社会政策针对较大面积的民众问题的,通过实施社 会政策,具有相同困难的民众都可以得到 好处。 (4)社会政策较能体现社会公平。因为社会政策具体确定了对困 难人群的救助标准和福利服务标准,所以它可以保障基本的社会公平。

2.中国扶贫开发的经验有哪些?

答: (1)政府主导。在资金、项目、扶贫对象、资金使用等各个方面,政府都占主导地位。 (2)社会参与。包括 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社区和公民个人的参与,提高了政府扶贫的效率。 (3)开发式扶贫。 关注贫困人口 “造血” 功能 的培养, 开发式扶贫是临时性物质救助与长期的技术、 教育救助相结合的一种方式。 (4) 参与式扶贫。是“赋权”思想在扶贫工作中的应用,注重培养贫困者的参与能力,给予其一定的自决权,调动了他 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多层次扶贫。与其他贫困救助计划相互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多管齐下。

3.论述我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特点

答: (1)它是一种奇特的混合模式。是指福利和救济混合、福利和工资混合、国家和单位混合。 (2)它是一种双 重分割的体系。首先是城乡二元分割,其次是城市单位内外的分割。 (3)它是一种身份差异的等级化福利。城乡 之间、单位之间、单位

内外的福利水平差异较大。 (4)它是一种基于工作伦理的就业关联的福利。只有进入工作 单位,成为一名职工,才能享受全面而优待的福利待遇。 (5)它是一种去家庭化的福利制度。 “单位-集体”福利 其实是在代替家庭的照顾功能。

4.论述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答: (1)及时回应社会问题的挑战;当一个政府对社会变迁及其后果有较科学的认识及预测、对社会问题等比较敏 感时,就会及时出台各种类型的社会政策来对其加以应对。 (2)社会政策的科学性保障了干预的有效性。 (3) 作用发挥的有效性。

5.论述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并非是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进行的,免不了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有:

(一)政治、社会与经济环境对政策实施的影响。在政策实施过程中,作为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政策实施机构及其实施人员自然要与其所处的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环境因素自然会影响政策对象对政策的接受方式。(1分)政策实施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如果政策决策体制发生了变化,则政策实施的体制亦会相应变化。(1分)政策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社会环境宽松,条件适当,有利于复杂社会政策的实施。(1分)

(二)政策问题对政策实施的影响。由于每一个社会问题的形成原因以及复杂程度都各不相同,因而作为政策问题的解决难度也必然有所不同,而这就必将直接影响政策的有效实施程度。(1分)政策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影响着政策的实施,一般来说,政策问题越复杂,实施的难度就越大。(1分)政策对象的数量和政策对象对政策的认可或接受程度直接影响政策的实施。(1分)政策的明晰性,即政策方案和政策目标是否具体明确,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是否明确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1分)政策资源的充足程度,即政策实施的经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权威资源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1分)

(三)政策实施的组织特征对政策实施的影响。一项政策方案通常主要是由组织,特别是由各种政府组织来组织实施的。所以,组织的特征对政策实施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2分)其中科层组织的官僚化、组织间合作与沟通和组织与政策对象关系都会对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影响。(2分)

(四)政策制定者与实施者之间的关系对政策实施的影响。(1分)政策制定者与政策实施者通常分属于不同的层次或部门,他们之间对政策实施的理解的不一致对政策实施的效果造成影响。(2分)

6.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目标偏离表现为哪些形式?

答: (一)政策附加。社会政策实施者在原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 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 (二)政策敷衍。是指政策实施 者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只做表面文章,并未采取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来贯彻实施该政策,而是将政策束之高阁,

阳奉 阴违,敷衍塞责。 (三)政策利用。社会政策成了某些实施者手中的资源。他们为了满足自身或某些利益群体的不 当要求,随意改变或变通性地实施政策。 (四)政策抵制。社会政策的实施对象对现有的

政策不认同,不接受,从 而产生抵制情绪,使社会政策不能够实施到位,达到预期的效果。

7.论述当前我国社会保险存在的问题

答: (1)多种社会保险体系容易引发社会排斥。传统的保险体系是根据所有制、单位级别、城乡二元结构等纵向分 层体系来规划职工保障的。 (2)统账结合的混合模式难以促进社会平等。 (3)统筹层次低、保障标准差异大, 难以保障公民的社会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