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教学案例及反思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4:13: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生:我觉得第1行可以改成“沿着校园的小路。”

师:改得好。同学们,不光是校园里有雷锋叔叔的足迹,其实校园外也有许许多多雷锋叔叔的足迹。你能不能把平时找到的雷锋叔叔的足迹回忆起来呢?

生1:上次我们班的徐涛捡到1元钱,马上交给了老师。 生2:邹佳益做作业、背课文有困难,徐哲雯经常帮助他。

生3:有一次我和奶奶乘公交车,一个不认识的叔叔把座位让给了我们。 生4:有一次,一个乞丐到我家门口,我妈妈整了一些我穿不着的衣服送给他。

师:同学们,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确实很多。一个人做了好事,尽管他自己没有到处张扬,但是被他帮助过的人却会铭记在心。真正的雷锋早已去世,可是因为他做过那么多的好事,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怀念着他。课文中的“雷锋叔叔”并不是雷锋本人,而是千千万万个像雷锋一样助人为乐的人。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5小节的诗句吧!

生(齐):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啊,终于找到了——/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学到了欣赏诗、仿写诗的方法,更感受到了身边处处有雷锋、人人学做雷锋的精神。我们可以把看到的、听到的、亲身经历的好人好事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题材,可以尝试去写一写。(师板书:扶直歪倒的小树,冒雨降国旗,公交车上让座,下雨天借伞给路远的同学,救落水的孩子……)当然,老师更欢迎大家写自己找到的题材。

(学生想到的好人好事范围比较窄,有些不适合用诗的形式来表达,为使学生少走一些弯路,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比较适合写诗的题材,使他们打开思路,仿写出稚嫩的童诗,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6

课后反思:

“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是《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雷锋、人人学做雷锋的好风尚。但上课铃响后发生的一件意外事,使学生的注意力无法集中。如果这时强迫学生停止对这件事的关注,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对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根本办不到,甚至会适得其反。如何处理这件意外事,使它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呢?我发现这件意外事与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不谋而合,因为在这件事中,周围同学对摔跤后的史训波的帮助,不正是涌现出来的一个个“小雷锋”吗?用这件事做活的教材,可以使学生对“雷锋精神”这个概念有更具体生动的感受。

仿写这首诗原本不是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只是对少数几个写作基础较好的同学的培养。因为课前有了这件意外事作基础,使全班同学都作了一次仿写诗的尝试。课文的2、4小节是学习和仿写的重难点,新课标提倡“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我没做过多的分析,而是让学生找找这两小节诗好在哪里,这个过程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探究的乐趣。在充分感悟这两小节诗句的基础上,我让学生结合刚发生的意外事来仿写,我给学生做适当的示范和启发,做及时的修改,当学生在仿写诗句有困难时,我提供关键词语给予帮助,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

最后,我把“雷锋的足迹”延伸到校园内外,以课文最后一小节诗的朗读感悟结束这堂课的学习。并提供素材,把看到、听到、亲身经历的好人好事用诗的形式表达出来,让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去寻找写诗的材料,使这一堂意外的仿写课成为学生写作的新起点。

这堂课发生的意外事不但没有影响学习,反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课后仿写的诗,可以说远远超出二年级的写作水平。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