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教案-人教版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22:35: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第三章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用途。

3、能写出在常温、加热时,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能归纳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并迁移应用到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过程当中。 5、了解金属氧化膜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掌握钠的主要性质、铝与氧气的反应。 2、通过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3、通过课后探究活动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初步学会探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习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钠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及产物和铝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现象的解释。

难点:从实验现象中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养和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 【学习方法】实验学习、小组讨论学习

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环节 章 介 绍 【图片展示】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金属起着重要作用。金属材料对于促进生产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改善人类生活发挥了巨大作用。当某种金属的提炼技术获得突破,并在经济上可行后,这种金属的应用就有可能获得迅速发展,同时也有可能极大地推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成为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思考与交流】 (1)初中我们知道金属有许多共同的物理性质,大家来说说看? (2)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归纳】 金属共同的化学性质有:金属与氧气反应,活泼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反应,下面我们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学生活动 对金属的作用充满兴趣,对了解金属充满期望。 教学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金 属 通 性 (1)物理性质 不透明、有金属光泽、易导电、易导热、有延展性等。 (2)能与氧气反应;能与酸反应;能与一些盐溶液反应。 【引入】 有一种金属,我们从接触化学开始就接触了学 它的化合物,我们每天炒菜都要加入它的一种化合物,这种金属元素在我们的身体中起生 着重要作用。可是至今我们都没有见过它的实单质。大家猜猜它是谁?—— 验:今天我们就来掀开它神秘的面纱。 【实验探究】 钠的实验目的:认识金属钠的颜色、状态、硬度物理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实验要求:仔细操作、注意安全、认真观察、性质 小组讨论、主动发言 实验步骤:参阅课本P47 实验3-1 化学与技术:金属钠作冷却剂 学 生 【阅读材料】 核能是二十一世纪重要的能源。在核反应中,用金属钠作冷却剂。钠在98℃时熔化;883℃时沸腾,具有高于大多数金属的比热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而且价格较低,适合用作反应堆的冷却剂。然而早期困扰着核专家的却是如何控制几十吨钠着火事故。 【设问】 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常温下,钠容易与氧气反应。那在加热条件下呢?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要求:仔细操作、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主动发言 实验步骤:用小刀切下绿豆大一小块金属 观察记录: ①保存在煤油中,在煤油下层。 ②切开外皮,看到银白色光泽。 ③切口很快变暗。 ④钠很软 结论: ①密度比煤油大,不与煤油反应 ②和大多数金属单质一样 ③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4Na+O2===2Na2O ④硬度较小 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讨论等形式列举初中化学所学的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一些盐溶液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 通过动手实验掌握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保存方法。培养观察现象,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了解金属钠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思考。 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钠的使用性。并引出钠与氧气燃烧的探究活动。 观察记录: ①受热融化成银色金属球 ②剧烈燃烧,火焰黄色 以操作现象新颖的实验为知识难点作铺垫,有利于精心整理 学习资料 钠,用镊子把它放在试管一端,用试管夹夹住另一端加热。 验: 观察提示:金属钠受热后的变化,火焰颜色,钠与产物颜色。 【讲解】钠燃烧事故之所以让人们恐慌,除氧气了反应剧烈外,还因为我们不能用二氧化碳关于这一点我们下节课再来详反应 和水去灭火,细研究。 实【渗透法律知识】金属钠属于易燃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的设置,应当符合消防技术标准。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应当设置在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位③生成淡黄色固体 结论: ①熔点较低 ②加热与氧气剧烈反应 ③2Na+O2 △ 教学难点的突破。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及讲解为下节课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做铺垫。 培养学生消防安全的法律意识。 Na2O2 过 渡 置,并符合防火防爆要求。 我们在点燃镁条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 燃起来更容易些。这说明金属镁也已被氧思考 化,且在镁的表面有一层保护膜存在,那么,铝的情况又如何呢? 动手实验 观察记录: (1)将未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2)将已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 解释:Al2O3的熔点(2050℃)远高于铝的熔点(660℃),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的液态铝不会滴落。 4Al+3O2 △ 通过类比思维,让学生了解活泼金属易于氧气反应。 讲解氧化膜对金属的保护作用。 补充铝的燃烧实验,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 [实验探究]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有何现象?现象有何不同?如何解释?生 写出反应方程式。 实 验: 【过渡】那有没有办法让铝也像钠和镁一样铝与燃烧起来呢? 氧气学 反应 2Al2O3 通过对零散的实验现象的综合思考,总结出金属的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 通过钠、镁、铝结构示意图,分析金属和氧气的反应规律? 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金属越活泼就越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单质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气这样的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越容易失去电子,则越剧烈。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金属元素在地壳中以化合态存在的根本原因。 金属与其它非金属单质的反金属除了能被氧气氧化以外,还能被氯气、 点燃 2Na+Cl22NaCl 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和硫化物。试着写出几种活泼金属与分2Na+S===Na2S 别氯气、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Mg+Cl2MgCl2 【归纳、小结】规律:金属最外层电子数少,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单质表现还原性,易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总结出金属与非金属反应的规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