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皮陆唱和诗略论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4:44: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晚唐皮\\陆唱和诗略论

作者:潘彩丽

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25期

摘 要: 晚唐唱和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颇高。对晚唐唱和诗创作的典型代表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诗歌进行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来深入了解晚唐唱和诗及其艺术风貌。 关键词: 晚唐诗歌 唱和诗 皮日休 陆龟蒙

所谓“唱和”,就是以交往为目的,以赠答或寄答为基本手段,以同题或同韵或同咏为主要方式的一种诗歌交流手段。由“唱和”活动产生的诗歌称为“唱和诗”。一般而言,唱和诗滥觞于北魏,在唐代,特别是中晚唐,达到了第一个高峰。中唐最著名的诗歌唱和是白居易与元稹的“通江唱和”,关于这次唱和活动,前贤时哲论之已多。相较而言,当前学界对晚唐的诗歌唱和活动和晚唐唱和诗艺术成就的研究还略显不够。事实上,晚唐的唱和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颇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晚唐诗歌的总体风貌和诗歌在晚唐的嬗变及走向。有感于此,我拟以晚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的诗歌唱和为个案,通过对其深入研究,管窥晚唐唱和诗的一般情况。

据我粗略统计,在现存《全唐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歌中,晚唐诗歌有二万五千余首,占整个唐诗数量的44.4%,而晚唐唱和诗的总量为三千一百余首,占晚唐诗歌总量16%左右。其中,皮日休、陆龟蒙两人的唱和诗共有二百二十余首,在晚唐唱和诗中颇具代表性。

闻一多先生曾对诗歌唱和有这样的评价:“寄怀赠别本也是出于朋友之间离群索居的情感,他们已有那样的情感,又遇着那些生死离别的事,当然所发泄出的话没有不真挚的,没有不是好诗的。”[1]情感交流、心灵共鸣是晚唐唱和诗大量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其中,皮日休和陆龟蒙源于共同的生活情趣、兴趣爱好和对各自的才识倾慕,创作了大量颇具艺术水准的唱和诗,形成了独特的“皮陆唱和”,成为晚唐唱和诗的典范。 一、皮、陆唱和诗的主要内容 1.表达相同的生活意趣

皮、陆二人在日常生活中皆嗜酒、喜垂钓、好饮茶,因而具备共同的诗歌关注空间和取材范围。《全唐诗》载录有陆龟蒙的《渔具诗》和皮日休的《奉和网鲁望渔具十五咏》,以及皮日休《茶中杂咏》和陆龟蒙《奉和袭美茶具十咏》等诗歌,可以看出,相同的生活意趣为皮、陆提供了共同的诗歌空间,在共同的诗歌空间中表达相同的生活意趣,这是皮、陆唱和诗的重要内容。且看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旗》一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青帜阔数尺,悬于往来道。多为风所飏,时见酒名号。拂拂野桥幽,翻翻江市好。双眸复何事,终竟望君老。

繁华古道,行人来往,酒旗招展,好似风姿绰约的女子在酒家外招揽着顾客,诗歌生动,富含生活情趣。

再来看陆龟蒙《奉和袭美酒中十咏·酒楼》一诗:

百尺江上起,东风吹酒香。行人落帆上,远树涵残阳。凝睇复凝睇,一觞还一觞。须知凭栏客,不醉难为肠。

细细品读,好似置身其间,浓浓酒香扑鼻而来,而行人、落帆、远树和残阳,更是平添几分暮色阑珊,落日西下的韵味遐想。 2.抒发对自然山水的共同喜好

《全唐诗》收录有皮日休的《太湖诗》组诗,包括《圣姑庙》、《桃花坞》等二十首小诗,诗人通过这些小诗来描绘太湖的秀丽风景;陆龟蒙则以相同的标题,写下了二十首同样有关太湖美景的诗,以寄皮日休,两人深厚的友情由此可见一斑。此外,在《全唐诗》中,亦有陆龟蒙的《四明山诗》和皮日休的《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相互唱和。诸多此类唱和诗作的产生,亦是两人共同寄身自然的成果。皮日休在《太湖诗·桃花坞》中写道:

倚峰小精舍,当岭残耕垡。将洞任回环,把云恣披拂。闲禽啼叫窕,险狖眠硉矹。微风吹重岚,碧埃轻勃勃。清阴减鹤睡,秀色治人渴。敲竹斗铮摐,弄泉争咽嗢。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对山水自然的喜恶或多或少透射出作者对待生活的态度,可以说,皮日休是一个情感极为细腻也极富情趣的诗人,无论是对飞禽啼鸣的感知,还是对微风拂物的抒发,不管是敲竹还是弄泉,无不体现了其对桃花坞的欢喜之情和对自然的赞叹之意。同样,陆龟蒙在《奉和袭美太湖诗二十首·桃花坞》中也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愿此为东风,吹起枝上春。愿此作流水,潜浮蕊中尘。愿此为好鸟,得栖花际邻。愿此作幽蝶,得随花下宾。朝为照花日,暮作涵花津。

愿为东风、流水也好,想作好鸟、幽蝶也罢,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诗人愿与自然万物相偎相依、融为一体的期望。而桃花坞里的清雅悠然、与世无争,不正是人们苦苦追寻的世外桃源吗? 3.表达伤春悲秋的传统文人情怀

伤春悲秋,是亘古长久的主题,也是传统文人的通病,作为诗人的皮日休和陆龟蒙当然也不能例外。且看陆龟蒙《病中秋怀寄袭美》一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病容愁思苦相兼,清镜无情未我嫌。贪广异蔬行径窄,故求偏药出钱添。同人散后休赊酒,双燕辞来始下帘。更有是非齐未得,重凭詹尹拂龟占。

透过诗作,一股浓烈的悲秋情怀扑面袭来。再来看陆龟蒙《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三首》(其一):

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愁寻冷落惊双鬓,病得清凉减四支。怀旧药溪终独往,宿枯杉寺已频期。兼须为月求高处,即是霜轮杀满时。

不禁让人慨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秋水向东流。”愁的是心似孤云、无人感知满腹的悲苦,愁的是病痛袭来、乏力抗衡的无奈,独行于溪水间,宿眠于古寺中,对月凄苦,那落寞的影子好似就在眼前。应该说,陆龟蒙是懂皮日休的,懂他的无力无助,也懂他的孤独落寞。 4.表达敬禅乐佛的人生志趣

皮陆两人皆敬禅乐佛,同喜游览庙宇古刹。陆龟蒙《同袭美游北禅院》一诗中有“今日有情消未得,欲将名理问思光”二句,体现了作者遭遇困苦疑惑时诉诸佛理、禅道的思想归宿;皮日休则有和诗《奉和鲁望同游北禅院》。此外,皮诗有《宿报恩寺水阁》、《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等,与陆诗《奉和袭美宿报恩寺水阁》、《奉和袭美闻开元寺开笋园寄章上人》形成唱和。且看皮日休《宿报恩寺水阁》一诗:

寺锁双峰寂不开,幽人中夜独裴回。池文带月铺金簟,莲朵含风动玉杯。

夜深人静时,天上挂着清冷的明月,莲花池中是花朵随风微动的影子,这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不正是佛家仙风清明的象征吗?四大皆空,心外无物的境界是极难达成,但这夜宿寺庙的经历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且来看陆龟蒙的唱和诗:

峰抱池光曲岸平,月临虚槛夜何清。僧穿小桧才分影,鱼掷高荷渐有声。因忆故山吟易苦,各横秋簟梦难成。

如果说皮诗还有一丝隐晦的话,那么陆诗就显得一目了然了,僧侣分影,鱼掷有声,是宁静的山间夜景。峰抱池光,月临虚槛,对月忆故山,想必诗人曾居住类似的山间小屋,欣赏过此等别样韵味的风光,才有而今的感慨和回忆。 5.表达对社会的忧虑与感怀

晚唐社会黑暗和腐朽的政治与科场使得众多的诗人向往田园归隐般的生活状态,但亦有不少诗人借由唱和,表达了自我对政治的关怀。陆龟蒙《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一诗就透露出这样的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