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地理学详解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5 19:56: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绪论

1.土壤的定义: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层,具备植物着生条件和肥力特征。

其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其功能:有肥力及产性能, 缓冲与净化功能

3.单个土体:在土壤调查时,必须在调查范围内确定一个最小的土体作为取样单元,而这个最小土体足以调表某一种土壤的大部分特征,这就称为单个土体。 4.聚合土体:两个以上的单个土体组成的群体,称为聚合土体,又称土壤个体或土壤实体等。 5.土壤系统:土壤系统是由固相(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和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表现出肥力、能量交换和净化的功能。

土壤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成为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

6.土壤生态系统:土壤与其地上部生物和地下部生物之间进行复杂的物质和能量的迁移、转化与交换,构成一动态平衡的统一体。 7.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一种疏松而不均匀的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与环境体系,是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部分,

它处于地球表层不同圈层界面及其相互作用的交叉带,是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的中心环节,也是结合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纽带。

8.土壤地理学奠基人道库恰耶夫的成土因素学说,即土壤是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时间等综合作用的产物。 基本观点:

1 土壤是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2 各因素同等重要、相互不可替代、共同影响土壤的发生发展 3 成土因素的发展和变化影响土壤的发展和变化

4 成土因素具有地理分布规律,土壤也具有地理分布规律 重要意义:

1 揭示了土壤与环境的辨证统一性 2 比较全面、正确解释了土壤的起源 3 预测或预控土壤发展方向 9.土壤圈的功能

(1)土壤圈与生物圈进行养分元素的循环,土壤支持和调节生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提供植物所需养分 、水分和适宜的理化环境,决定自然植被的分布。

(2)土壤圈与水圈进行水分平衡与循环,影响降水在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迁移过程及水平分布,也影响水圈的化学组成。

(3)土壤圈与大气圈进行大量及痕量气体的交换,影响大气圈的化学组成,水分与能量的平衡;吸收氧气,释放CO2、CH4、H2S、氮氧化合物和氨气,影响全球大气变化。 (4)土壤圈与岩石圈进行着金属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循环,土被覆盖在岩石圈的表层,对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各种外营力的破坏。 第一章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气相三相组成。按容积计,典型的土壤中矿物质占38%,有机质占12%,液相和气相共占三相组成的50%。液相和气相经常是处于彼消此长的状态,两者之间的消长幅度在15~35%之间。

一 、 固相组成:土壤矿物、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

土壤固相组分中矿物的种类及其与有机质的比例变化可以从土壤相对密度得到反应。 土壤相对密度:单位体积土壤固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质量。 有机质多和轻质矿物多的土壤相对密度小,反之则大。 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质量。 土壤孔隙多,容重小,反之容重则大。 (一)土壤矿物

土壤矿物:土壤中各种无机固态矿物的总称。 是岩石的组成单位 。称为土壤的“骨骼”。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按成因一般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四大元素:氧(O)、硅(Si)、铝(Al)、铁(Fe)三大化合物:二氧化硅(SiO2) 三氧化二铝(Al2O3)三氧化二铁(Fe2O3)

原生矿物:由地壳深处熔融状态的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矿物。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各种岩石受到一定程度的物理分化,而未经化学分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与结晶构造均未发生改变。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颗粒很小,具有胶体性质。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大多数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与构造都要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1)简单盐类。2)次生氧化物:(1)氧化铁矿物;(2)氧化铝矿物;(3)氧化锰矿物;(4)氧化硅矿物。

3)次生铝硅酸盐类:它们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 铝硅酸盐粘土矿物的晶体是由硅氧四面体片和铝氧八面体片两种基本晶片连接而成的薄片层状结晶体。土壤中许多重要特征,如粘性、膨胀性、吸收性和保蓄性等,都与这些次生粘土矿有密切的关系。 (1)1∶1型矿物 高岭石、埃洛石

高岭石:其结构单元联结紧密, 高岭石晶体不易分割成极细的薄片, 可塑性、粘结性、收缩性和膨胀性都很低,代换量也低,所以富含高岭石的土壤供肥、保肥能力差,造成植物养分不足。

埃洛石:又称多水高岭石。是高岭石的同分异构体。它含有较弱的层间水分子,所以相邻二层间的联结力较弱。

埃洛石比高岭石易分解,高岭石比埃洛石更稳定。在湿热气候条件下的土壤中含量最多。 (2)2∶1型膨胀性矿物 蒙脱石和蛭石

蒙脱石:通过氧键联结,水分子 被吸收到两晶体单元之间的空隙处,引起晶格膨胀,但它吸收的水分,植物难于利用。

蛭石:是黑云母和伊利石等2∶1型层状硅酸盐经过脱钾作用而成,也可从蒙脱石或绿泥石转变而来。

膨胀性比蒙脱石小得多,属有限膨胀的粘土矿物。 由于蛭石硅氧片中的硅大部分为铝所取代,这是蛭石具有很高的净负电荷的主要原因,所以它的阳离子代换量比蒙脱石还要高。

蛭石分布于风化作用不十分强烈的地带,我国西北、华北等地土壤含有较多的蛭石,特别是褐土中含量较高。

(3)2∶1型非膨胀性矿物 伊利石

伊利石:晶层紧密地相互结合,不表现膨胀性。其代换量、水化作用、膨胀、收缩和可塑性等性质介于蒙脱石和高岭石之间。

伊利石广布于一般土壤中,但以温带干旱地区的土壤含量最多。 富含伊利石的土壤富含钾素。 (4)2∶2型矿物 绿泥石

绿泥石:其晶层之间吸附水分较少,所以不易膨胀,其代换量远低于蒙脱石和蛭石。 土壤中绿泥石大多是母质带来的,特别是石灰性土壤中含量更高,黑云母也可转变为绿泥石。 黄土和河流冲积物中有较多的绿泥石,变质岩区的冰碛物中绿泥石更多。 绿泥石经不起化学风化作用,随着风化和成土作用的加强,母质中原有的绿泥石将迅速消失。 (5)混层矿物

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体结构相似,而且易于互相转变,所以,常常有几种结构的晶层夹杂在一起形成混层矿物。

不同的生物气候带下,土壤矿物种类也有所不同。一般情况下, (1)干冷气候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原生矿物

(2)湿热气候下,土壤中含有较多的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钛 (3)过渡气候下的土壤多含层状铝硅酸盐矿物

热带亚热带土壤红壤、砖红壤,美国分类中的老成土、氧化土中,以高岭石为主。 温带地区土壤黑钙土、栗钙土,美国的软土以蒙脱石-伊利石为主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土壤灰钙土 ,美国干旱土 伊利石为主 (二)土壤有机质(SOM) 概念:指土壤中形成的和外部加入的所有动植物残体,及其不同分解阶段的各种产物,以及分解产物合成的腐殖质的总称。

1)来源:植物的枯枝落叶、根系等;土壤动物、微生物残体;施入的有机肥、工农业废水废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