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罗山皮影戏发展现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1:58: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罗山皮影戏发展现状

作者:金鹭

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21期

【摘要】罗山皮影是一种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的综合艺术。它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地方特色。然而,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加速今天,皮影戏已经呈现出严重濒危状态。本文在前者的研究基础上,广泛进行文献搜集和调查研究。对罗山皮影戏的历史及其现状进行研究。 【关键词】罗山皮影;发展;现状

皮影戏,是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的综合性艺术。它是属于我国民间流传的傀儡戏之中的一种,它用兽皮雕刻人物以及其他图形为道具,借助灯光在屏幕上成影。中国皮影分为河南、山西、陕西、唐山四大流派。罗山皮影戏是河南皮影戏的代表。

一、罗山皮影戏剧本与剧目

皮影戏没有固定的脚本,剧目有比较多,全凭大脑记忆很吃力。农村信息闭塞,书籍极少,能得到一本小说是相当费事的。偶尔看到一本小说,就要将小说中精彩的内容记录下来,每一情节拟出一个标题,作为一个单元。这种记录下来的故事情节就叫做“戏路子”。每个艺人都有自己几本戏路子,这样一方面方便自己平时复习,另一方面,如果有些剧目记得不太清楚,戏路子就可以作为一种可供查阅资料;而且,这些戏路子都很简单。这些戏路子看似简单,但如果不了解故事的人,就很难看懂记录中所记述的内容。但是皮影艺人就是仅凭这些简单的记录,就可以演出一个多小时的戏,靠的全是自己的才艺。

皮影戏的剧目繁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分类能更好的、更清晰的展现这些剧目的特征。 (1)按照题材来分:皮影戏可以分为文戏和武戏。文戏多是叙述性的故事,少打斗动作;而武戏多叙述战争,有很多打斗动作,风格粗犷豪放。豫南影戏武戏多文戏少,与当地淳朴豪放的民风有关。现存的剧目有《封神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等。

(2)按照故事发生的年代分:《罗山县戏曲志》提供414种剧目,其中唐代故事74种,宋代故事94种,明代故事90种。三者之和占总数的五分之三。

(3)按演出时间长短来分:按照演出的长短来分,皮影戏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大部书,一种是单本戏,一种是杂出。 二、罗山皮影戏的音乐流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音乐上来分,豫南影戏分为东调和西调两个流派。东调影戏包括信阳市的潢川县、固始县、息县、商城县等地;西调影派就是信阳罗山县、光山、新县以及南阳桐柏县等地。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西调影派。 (一)唱腔与板式

西调皮影的唱腔多为五声徵调式,由主腔和小调组成,主腔一四平腔为主,属于板式变化体结构。罗山称四平腔为“中平腔”。它不是弋阳腔系中的四平腔,也不是皮黄腔系中的四平调,而是源自山歌之类的民族小调的四句头唱腔。和一般的板式变化体结构的唱腔不同的是,它的唱腔单元不是由一对上下句组成,而是由四个句子构成,有“起、承、转、合”的固定顺序,是四句一体的结构,这四个句子分别是①扬腔,这是第一句称呼,因旋律多向上扬而得名;②平腔,旋律较为平缓,这是第二句唱腔;③短板,这是第三句;④平腔,多重复第二句,名字也相同。他们的句式多为七字句或十字句,也按照板式变化而形成不同旋律、节奏。男女分腔,按生、旦、老生、丑、净等都有自己的主腔。女角、小生的四平腔多为宫调式。 除四平腔这一主腔外,还有寒调、悲捻子、打匍、寻板等辅助性唱腔。它们也都属于板式变化体。

(二)伴奏音乐

西调影戏的伴奏音乐很有特色,都没有弦乐器,只有锣鼓、唢呐伴奏。演唱的时候都是“徒歌”,唱完一句敲一阵锣鼓、吹一阵唢呐,再唱,再伴奏。所以,皮影的伴奏音乐都是有锣鼓经和唢呐曲牌构成。

锣鼓经,包括开场锣鼓、动作锣鼓和唱腔锣鼓。除了动作锣鼓之外,开场锣鼓、唱腔锣鼓都是和唢呐一起演奏的。

动作锣鼓,又称“身段锣鼓”,是配合影人上下场、走场、打斗等各种动作的。演奏时,可根据武打动作的长短灵活安排,长短可自由控制。

唱腔锣鼓,是用在起唱和腔句之间用于伴奏的锣鼓,即前奏和国门,与唢呐合奏,在唱腔锣鼓中,唢呐用的相对较少,一般只在扬腔、平腔之后用,有些场合的起板前奏也用,但远没有锣鼓用的普遍。

除了伴奏、帮腔之外,唢呐还用在各种较为隆重、庄严、喜庆的场合以渲染气氛。另外还有一些从地灯、花鼓戏等借用的曲牌,但现在的演出中很少用了。

除了多样话的突出特征之外,影戏音乐的另一个明显特点就是容易改弦易调,可变性强。很多流派没有自身的声腔音乐体系,极容易在其他艺术影响下,放弃原来的声腔体系,不断进行更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罗山皮影戏的现状 (一)罗山皮影戏的生存状况

罗山皮影戏是一项特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首先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传统表演艺术”,但同时用于影戏表演的道具“皮影”又是一些精美的工艺制品,所以它又属于“传统手工艺技能”。作为一项特殊的非物质文化,皮影戏当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

豫南影戏还有一些其他的演出形式,最主要的是皮影的会戏演出、皮影的商业演出。 1.皮影的会戏演出

在罗山的某些乡村,每年都会举办一些酬谢神明的表演,这时主办方就会请一些演出团体来演出,这其中就包括皮影班。会戏的演出一般在春季,由于这样的演出并不是经常性的,一年可能只有那么几次,而且皮影戏班不一定就会有机会参加,所以,会戏并不是皮影的主要演出方式。

2.皮影的商业演出

商业演出是指商家为了推销其产品或者提高产品的知名度而进行的皮影演出。罗山皮影戏在国内并不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请皮影商业演出的多是当地的商家,外地的商家很少。相对的,由于豫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皮影的商业演出并不频繁,而且,戏班多是一些有名的戏班。即便是那些有名戏班,也很少在外地演出。

由于豫南皮影艺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日趋衰落,皮影戏后继无人;戏东请人的时候有百般挑剔,艺人却又无可奈何皮影戏的本身要符合戏东的要求,就要在一定的程度上舍弃皮影的艺术性,罗山皮影戏的生存状况实在是令人担忧。

但是,如果从另一中角度上来看,豫南经济的发展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承担的其皮影的费用,在民间一些习俗的保留下,将会给罗山皮影戏保留一定的生存空间,所以,罗山皮影戏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消亡的。 (二)罗山皮影艺人生存状况

在农村,没有多少人会把皮影戏真正的当做艺术来对待。对于戏东来说,请人来演戏时,首先考虑的不是戏班的技术或者是皮影的艺术性,而是考虑自己和艺人的关系;如果和哪个艺人是朋友或着亲戚,那肯定会优先考虑这个戏班,另一方面从费用上来说可以适当的低一些。当然,如果戏东和这些艺人没什么特殊的关系话,那就要考虑价钱和这个戏班的知名度。 为了有更多的演出机会,艺人们也想出了自己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