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1:20: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深化教学改革 打造特色学院

3月12日,根据中央和省委、市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的精神,我院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并发布了我院《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意见》,这预示着一场声势浩大,深入人心的学习实践活动拉开了帷幕,为我院的发展注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自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各党支部科学谋划,合理安排,以促进工作为中心,把如何开创学院各项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工作,扎扎实实的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学习活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调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调研阶段,我们紧紧围绕我院“科学管理上水平,突出特色求发展”这一实践载体,主要针对深化教学改革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调研。在调研过程中,深入系部广泛听取师生员工的意见,注重发挥团队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将调研结果汇报如下:

一、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教学中心地位,切实把学校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发挥科研优势,打造办学特色,增强办学实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深化教学改革的建设目标:通过三年努力,树立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特色求发展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以重点特色专业为核心的专业建设,形成省、市、校级重点专业体系;积极探索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研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探索“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形成省、市、校级精品课程体系,组织编写出版一批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以专业教学团队建设为核心,培养一批省、市级专业(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学团队和专业骨干教师,努力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持续加大投入,加强实验实训条件建设,高标准建设农类种养殖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顺利通过省政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

三、深化教学改革的建设内容: 1、树立高职教育理念

通过外请专家来院作报告、外出参观考察、专题研讨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上级有关高等职业教育建设、改革、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精神,进一步明确学院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进一步熟悉教育部及省教育厅关于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重点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指标内涵和要求,在教育教学管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有新的认识和提高。建立高职教育研究所,切实加强教育教学、办学特色和学院发展战略研究。

2、专业设置规划与重点(特色)专业建设

主动适应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紧密依托***地方优势产业,优化专业设置,科学制定专业设置规划。农类专业要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办出特色,做出品牌;非农类各专业要充分结合***经济模式特别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要求,做优做强。各系部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专业建设规划,着力打造特色专业和专业特色。开展专业建设校内自评,推动专业建设与改革向纵深发展。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和实践,切实做好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作。充分发挥农业科研优势,开展研学结合实践,努力将科研和社会服务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大胆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大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力度,不断探索校企合作的途径和方法。探索建立创业创新实验班,积极开展创业教育。主动确立一批重大教学改革课题,开展人才培养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4、精品课程建设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按照“直接、必需”和“够用、实用”的原则,依据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和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以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逐步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进“教、学、做”一体的教学形式,加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

5、特色教材建设

制定激励政策,大力支持教师跟踪学科研究前沿,鼓励教师与行业企业专家

合作开发实训教材,积极组织各级各类高职教材和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编写一批体现工学结合要求的特色教材。

6、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学院总体建设发展规划,持续加大投入,科学制订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依托浙南作物选育种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充分发挥在培养农类专业学生技能和实践教学中的作用。确保实验实训开出率,增加开放时间,提高实训室利用率,完善实践教学管理。

7、实践教学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积极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和考核标准,认真制订各专业技能训练大纲。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训。

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把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使具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人数达到90%以上,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累计通过率要高于同类学校。

发挥学生社团作用,重视和加强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科技竞赛、技能竞赛的组织管理。各系部要组建技能集训队,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落实各项鼓励性措施,大力表彰获得市级及以上竞赛荣誉的学生和指导老师。

8、教学团队与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制度措施,开展优秀专业教学团队、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坛新秀等的评选,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制定《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奖励办法》,大力表彰在教学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制度,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注重双师结构,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多形式聘请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9、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严格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考核,落实相应奖惩措施。认真组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和教学专项检查,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教学情况,做好学生对教学情况和教师教学的测评工作。学院领导、各级教学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第一线,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