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8 2:30: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重庆大学微观经济学教学大纲

时间:2011-12-10 20:29来源:重庆大学考研网作者:文彦教育点击:

477次

第一篇  概论 第一章  经济学概论

学时分配:4学时

本章论述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经济学的任务、发展、分类和内容。 第一节是明确经济学的任务。不同的经济社会和经济学派,对经济学的任务有不同的理解。为了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一致,我们将经济学的任务界定为:在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如何有效地利用可供选择的有限资源,以求人们无限欲望的最大满足。

鉴于经济社会是经济学研究的前提条件,而西方经济学通常将资本主义发达市场作为既定前提而不加说明,因此,本书首先论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学生从一开始就应当明确:我们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研究经济学。然后,分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五个“W”,并引出稀缺性、选择性以及生产可能性、边际转换率、机会成本等基本概念。没有稀缺性和(或)选择性,就没有资源配置问题,也就没有经济学。

第二节简述经济思想史,说明经济学是怎么来的。本书不仅介绍西方经济思想,也介绍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和中国经济思想,以便为西方经济学的本土化打下基础。

第三节为现有纷纭繁杂、五花八门的经济学提供一个分类的方法,让学生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类型,避免以偏概全。

第四节以框图具体介绍本书梗概,包括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分析、宏观经济分析以及管理学科的经济学,使学生对全书有个“预览”。

第一章的内容是开始学习经济学必须首先掌握的基本问题,可以通过本篇的思考题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懂得。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是以下两个问题:(1)刚刚学过政治经济学的学生,往往以西方经济学否定政治经济学,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2)学生可能会片面地认为,微观研究企业管理,宏观研究国民经济。其实,微观与宏观只是两种不同 的分析方法,都是在研究一国的经济运行。

第二章  市场供求原理

学时分配:4学时

供求原理是全书贯穿始终的基本原理,因此将其作为概论的一章,首先加以论述。 第一节论述需求与供给。市场经济的心脏是市场,而市场由供求构成,缺一不可。本节首先以产品市场为例,论述供求的基本概念,包括家庭的需要与需求、企业的生产与供给、供求价格与供求法则、供给表与供求曲线、个别供求与市场供求。 第二节论述市场均衡,包括供求如何共同作用形成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供求变动对市场均衡的影响,以及政府限制供求自发作用的管制价格,最后讨论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本章教学中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概念是:需要与需求、生产与供给、供求量与供求、供求价格与市场价格。至于均衡价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异同,教材中只是概括目前国内理论界的某些共识,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要全盘否定政治经济学的这一基石。

第二篇 家庭经济行为

本篇研究需求曲线背后的家庭经济行为。在我国,家庭具有劳动者、消费者、投资者三重身份。首先,必须是劳动者(体力劳动者或脑力劳动者),取得劳动报酬。然后家庭是消费者,满足自身的物质文化需要。最后,家庭还会进行储蓄和投资,以取得未来更多的收入和消费。

本篇首先研究大家都有切身感受的家庭需求和消费选择,建立一套家庭理财的优化分析方法,并为全书提供方法论基础。 第三章  家庭需求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论述家庭的经济功能、行为目标和需求决定因素。假定家庭追求需要满足最大化,满足程度取决于收入、价格、偏好等因素。

第二节论述需求函数,假定在其他情况不变的条件下,分别研究各种因素对需求量的决定作用,包括需求价格函数、需求交叉函数、需求收入函数。考虑到需求弹性是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我们着重介绍各种需求弹性的概念、计算及其应用。 第三节需求预测具有实用价值,我们综合各种需求决定因素,形成多元常用线性需求函数,并以一元线性函数为例,介绍了参数估计的最小二乘法。

第四章  消费选择

学时分配:7学时

以主观效用为标准的需要满足最大化,有两种消费选择理论:一种是建立在基数效用理论基础上的边际效用分析法;一种是建立在序数效用理论基础上的无异曲线分析法。

第一节介绍边际效用分析法,论述效用理论和效用函数,边际效用递减法则和边际效用均等法则,并提出消费者剩余这一重要概念。如果货币边际效用不变,边际效用曲线就是需求曲线;如果货币边际效用递减,征收累进所得税就有足够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介绍无异曲线分析法。首先论述以消费者偏好公理为条件的无异曲线及其性质,边际替代率,预算约束线,既定收入下的最大满足或既定满足下的最小支出。然后,研究价格变动影响消费选择的价格消费曲线,并导出需求曲线;研究收入变动影响消费选择的收入消费曲线,并导出恩格尔系数。最后,介绍通常属于中级内容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提出马歇尔、斯勒茨基、希克斯三种需求曲线,净替代品与净互补品,以及税收效应,将消费者选择理论向前大大推进一步。

第五章  家庭理财

学时分配:1学时

本章运用消费选择的优化方法,从劳动者和投资者的角度研究家庭经济行为。 第一节从劳动者的角度研究就业与就学、工作与休闲以及劳动供给曲线。 第二节从投资者的角度研究消费与储蓄以及家庭投资的方式。至于风险投资和投资组合,将在第五篇不确定性决策中加以讨论。

从方法论的意义上说,第四章消费选择应是本篇乃至全书的重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方法将在此后各章中经常用到。

第二篇教学中最大的难点是比较抽象的无异曲线,特别是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但是,它们不仅有用,而且常用,对它们必须真正理解。为此,在电子课件中,我们特别制作了动态演示图形,希望有助于掌握这个难点。

第三篇  企业经济行为

本篇研究供给曲线背后的企业经济行为。首先研究企业制度,然后运用消费选择理论中建立的优化分析方法,分别从实物形态上研究生产理论,从价值形态上研究成本理论,最后研究企业经营决策。

第六章  企业制度

学时分配:1学时

第一节论述企业性质。有各种各样的企业理论,我们采用的是劳动分工论和交易

费用论。企业分类比较一致,都是业主制、合伙制、公司制。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形式是公司制,但企业注册登记的具体类型,则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色。

第二节论述企业行为。首先是企业目标,包括利润目标和非利润目标。其次是企业环境,包括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最后是企业经济行为模型。

第三节介绍企业会计。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含利润分配表)反映了企业的财务信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有关人士必须会看。

第七章  生产理论

学时分配:5学时

第一节生产函数从实物形态上研究产量的决定因素,包括生产性质、生产要素、生产函数和生产时期。

第二节研究一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有一种投入变动时的生产函数,说明实物产量指标、边际报酬递减法则、投入变动与产量变动以及生产三阶段。

第三节研究两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即其他条件不变,只有两种投入变动时的生产函数,说明等产量线及其性质、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法则以及生产经济区。两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可以扩展到n种变动投入的生产函数。

第四节研究生产扩张与投入变动,包括各种生产弹性——产出弹性、生产力弹性、替代弹性,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递减阶段。

第五节研究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包括各种常用生产函数——线性齐次生产函数,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替代弹性不变生产函数,技术进步的含义、类型和贡献。

第八章  成本理论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成本性质,是从价值形态上研究随产量而变的应有成本,这种经济成本是未来决策的重要依据。经济成本取决于要素价格,而要素价格取决于边际生产力。边际生产力是递减的,成本理论只假定要素价格外生且不变,我们认为在讨论成本时就应当说明要素价格的决定原则。

第二节短期成本函数,研究设备、厂房等生产规模不变,劳动力、原材料、燃动力等可变时的成本函数。通常称前者为固定投入,以资本代表,称后者为变动投入,以劳动代表。短期成本函数包括总成本函数(总固定成本+总变动成本)、平均成本函数(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变动成本)、边际成本函数,以及短期成本

函数与短期生产函数的关系。

第三节长期成本函数,研究所有投入都可以变动时的成本函数,以及长期成本函数与短期成本函数的关系。

第四节介绍成本函数估计,包括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估计的方法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如果根据第三章的需求预测得到需求函数,又有本节估计的成本函数,就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第九章  经营决策

学时分配:4学时

第一节研究要素投入的最优组合。在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础上,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研究以一定成本实现最大产量,或者以最小成本实现一定产量,包括一种变动投入的最优选择,两种变动投入乃至n种变动投入的最优组合,以及按要素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第二节研究要素投入最优组合的变动,包括生产扩张线、各种成本弹性以及替代效应和产量效应。

第三节论述有关经营决策成败的三个重要概念:规模经济的形成、类型及其识别;范围经济的形成、识别及联合产品的组合;学习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 第三篇的学习重点是生产函数、成本函数和生产者均衡。难点是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短期与长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技术进步的测定。要准确界定短期与长期的概念,有些教科书往往以一种变动投入说明短期,两种变动投入说明长期,其实,区分短期、长期的标准是,是否存在不随产量而变动的固定投入,而不是变动投入种类的多少。

第四篇  市场竞争结构

本篇将家庭经济行为和企业经济行为汇合到特定市场上,看看他们是如何成交的。首先研究完全竞争市场的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说明完全竞争为什么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然后,研究不完全竞争、外部性和公共品,说明为什么存在“市场失灵”。

第十章  完全竞争市场

学时分配:6学时

第一节在给出完全竞争的严峻假设以后,论述产品市场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并导出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

第二节在说明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的联系和区别以后,论述要素市场的需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