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成长历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54: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名师成长历程 花园口小学 邵新礼

题目出自三毛的随笔,原句是: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你若盛开,清风自来。有点禅语的感觉。

被评为名师,令我有些惶惶,但上级和同事的认可,增强了我的自信。责任感使我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坚定了我沿着教育之路走下去的决心。

曾经的我有过彷徨。2009年,我在郑州教育博客上写过这样一段话:要到而立之年的我总觉自己一事无成,好想做一事业,可惜又没那本事儿,只有空叹息。想到享受生活,又没那资本。看着当初上学时总被老师掂着领子批评的同学,开着车叼着烟??自己却在一所乡下不到200人的小学执教,心里落差咋就那么大呢!

努力奋斗吧,可再怎么奋斗不还是一个小学老师吗,能有质得飞越吗?

??

我相信只要努力就有希望,如果有朝一日我满头银发,但能像教学大家一样潇洒的教学,不也一样令人向往……

如果有那么一天,知足了……

时隔六年,回起当年自己写过的话,可能不那么清晰,但当初的愿望却不知不觉像种子一样在心里发了芽——成为教学“大家”。什么是大家,不太好说,可能像窦桂梅 - 于永正 - 孙双金 - 薛法根 - 魏书

生这些老师吧,遥远但却真切,可笑但却执著,枯燥但却热爱??

像黑暗中的行者需要光的指引,教师的成长同样启迪,而读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一、读书

优秀教师的学习都是自觉的。“学无止境。我先天不足,唯有后天勤奋补上!”

我在繁重工作的同时,锲而不舍地坚持学习,不但阅读学校订阅的杂志,像《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电脑报》等期刊杂志,还经常到惠济区图书馆借阅图书,记下了多本读书笔记,并将自己的读书感想发表在郑州市教育博客中,与网友交流思想,共同提高。我阅读的书类也很广泛,不但有教学类、文学类、科学类还有心理学、电子科学等,因为我始终相信厚积才能薄发。

学习使人进步,但学习也可能束缚人的思想。所以在学习的同时我更加注重实践,实践比学习更重要。实践就可能出错,但是,不能怕出错就不敢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才能创新。

我想正是因为我的广泛阅读,进而厚积薄发,在不断的积累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批判性的反思,所以才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游刃有余,而且能时时体会到教学的真正乐趣。

如果再说的高尚些——教师的乐趣就在于,为了寻觅教育的理性而努力奋斗,契而不舍,从不言败——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铸造的铁骨精神。

特级教师于永正所说:“我们的教育需要理性,别让一些非本质

因素过多地打扰了教育,比如商业、权威、权力、习惯等———这些已过多地干扰了课堂的方向。理性状态是对教育最好的救助。”而优秀教师的思考又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思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总结对一名优秀教师是非常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会有这样的困惑:教着教着,突然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教了,学生一天一天带着,没有突出成绩,也没有教学事故,可就是不知道如何去突破。有时会为了学生的纪律问题而花费大量的精力与时间,不仅题得不到很好地解决,我们也会陷入更深的烦恼之中,这是教师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更是缺乏教育理性的表现。诚如周彬老师所讲的,除了自信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地从教育心理学中找到“方法”,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工作,让学生从课堂学习中获得良好的读书习惯。这时及时的思考与总结就显得尤为重要。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保持教育理性状态的前提是群体具有反思能力。教师要想不想不断成长就要把自己处于反思的‘多震地带’,反思宏观的教育,也在反思教育的细节,尤其要不断反思自己。也正由于在实践的土壤里,在审视自己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才使我有了成长和进步。

二、宽容

要对自己宽容,接纳自己的不足;只有宽容待已,才会宽容对待自己的学生。

陶行知先生明确倡导“教育要爱满天下”。这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最难。每一个在一线工作的教师都深有体会。教师要平等地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