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教材阅读法浅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21:06: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中政治教材阅读法浅见

崇州蜀城中学政治组 张 勇

【内容摘要】:教材是学生学习、阅读的根本,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学生阅读教材能力的提高,不仅对学生当前学习成绩的提高有利,对学生的高考有利,而且对学生今后的终身发展也很有利。学生应该充分使用好政治教材这个“本本”,在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政治教材的能力,让其学会阅读政治教材知识的方法是非常重要。

【关键词】:阅读 引言 标题 句子成分 关键字词等

随着以突出能力考查为核心的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入,但它并未脱离中学生原有的学科知识体系,所谓“题目在书外,答案在书中”。所以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是高考题目答案的依据。俗话说“学生的智力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我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发现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教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课文是学习过程中最基础、最普遍、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每一个学生获取信息、知识、提高概括分析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必要阅读教材的方法。下面结合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简单地谈谈如何阅读高中政治教材。

一、 按高中政治教材“编写逻辑特点”阅读——减轻记忆负担。 高中政治课的特点决定了其阅读方法有别于语文、英语课阅读,语文和外语靠大量的阅读和背诵提高能力,而高中政治侧重于理解,千万不要陷入死记硬背的误区。

高中政治教材分别是高一经济常识部分、高二哲学常识部分、高三政治常识部分,其内容不同、编写逻辑特点不同,其阅读方法也应有异。如高一《经济常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依照市场经济一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来编写。第一、二课为基础理论,包括商品经济理论、市场经济一般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至八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内容。因为市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市场经济关系及资源调节,所以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从横向结构上看,介绍市场经济的构成要素,市场主体、客体、法规、宏观调控等构成完整统一体;从纵向上看,以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为中心,大体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来介绍市场经济的具体知识。了解编写体系,同学们在阅读中,围绕这根线思考联想,分析概括,就有利于抓住中心,把握知识间的联系。

二、 按照一定的具体方法阅读。

(一)重视“引言”——注意前后两课之间的联系。

现行政治课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引言。这个引言,既概括了该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也言简意赅地点拨了本课与前一个课之间的有机联系。重视引言,能帮助我们在宏观上把握知识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例如,高一《经济常识》教材上册第四课的引言。这个引言的第一和第二句话是:“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也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各个行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产业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引言中的这两句话,言简意赅地讲了三层意思:一,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细胞;二,国民经济的产业构成——三大产业;三,第三课(企业)和第四课(产业和劳动者)之间的联系——各个行业分属于不同的产业。因此,我们不要忽视每一课的引言。

(二)熟读标题——使学习“纲举目张”。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就统领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每一课有标题,节有节的标题,框有框的标题。抓住各种标题,就把握了教材内容最主要的东西。把各种标题“串联”起来,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因此,在学习中,不能忽视各种标题,最好用色彩把各种标题加以突出。在学习、复习时,把各种标题“串联”起来,既能对知识起统领作用,又能把知识梳理清楚,还能训练思维和叙述的条理性。例如,我们把高二哲学常识第一课的标题“一切从实际出发”,第一节的标题“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第三节的标题“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串联起来,就会明了第一课是从整体上揭示物质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可知性,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处理主观与客观世界的基本要求,即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三)区别字体——吃透知识点。

现行政治课教材,在编写体例上,有三种字体:黑体字、宋体字和小字。黑体字是重点。宋体字是黑体字的延伸,它与黑体字一起构成了教材的正文。小字是对重点和正文的补充说明,它与旁边的名言警句、语录、谚语等一起对重点知识起辅助作用。阅读时,我们既要区别不同字体的字的作用,又要把它们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这样,既能熟悉教材,又能激活思维,从而把知识点吃透。 例如,“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这是一句黑体字,是重点知识,是一个重要观点。

(四)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概念,表面看好象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例如,对于高二哲学常识第二课第一节第一框中的重点概念“联系”(“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运用句子成分划分的办法,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加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