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五三课堂教学模式汇报材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7:09: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三五三”课堂教学模式

材料汇编

构建师生和谐共同体 第一篇 理论研究 打造有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课改实施七年来的问题与思考

1、课堂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我们通过看教案,发现有的教案的教学目标,只写进了知识技能目标而没有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思考。在课堂上,老师过分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三年级“多位数的读写法”一课,有的老师这样设计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计数单位、数位和十进制计数法的含义;(2)、会正确读出和写出亿以内的数。 2、理解教材不深入,把握教材不准确,驾驭教材能力有待提高。 3、学生主人地位的提升与教师指导的淡化。 4、学生自主探索与课堂时间的矛盾。

5、自主学习流于形式,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新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操作被广泛采用,但是实效性较差。重形式,轻过程,重尝试,轻反思。

6、教学设计重教法,轻学法,表现在课堂上,重教案,缺乏随学生学习应变的机智。

7、老年教师课堂教学方法陈旧,对推进新的教学方法不热情,年轻教师积极吸纳新的教学理念,乐意实践,但是不重视深入反思,不善于深入研究。 二、重温教育的真谛——教师与学生的作用 1、引导(教师的作用) 所谓“引导”就意味着:(a)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标 的;(b)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文化上的优势;(c)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 道义上的责任;(d)受教育者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严。“引导”区别于“宰制” 、“驱使”、“奴役”和“愚弄”。

为什么说教育是一种价值引导?教育是由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这种主观意趣内含着教育者的价值 选择和价值预设--诸如:什么是理想的社会?什么是美好的人生?什么是幸福 的生活?什么是理想人格?什么生命境界值得追求?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等 等。

2、自主建构(学生的地位)

自主建构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模塑而成的,因为任何知识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 择性的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性的:一方面, 通过使

用先前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另一方面, 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 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

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相统一的教育,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 的唤醒与潜能的显发;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视界的融合与内心的敞亮;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抛弃灌输(目标与途径)----学数学就是做数学; (2)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从经验中学习; (3)正视价值冲突(个性)----重视学习过程;

(4)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与交往----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是基本形态。 我们要关注学习结果,也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过程,就是要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三、打造数学有效课堂教学——“三五三”模式 (一) 有效课堂的三元素:

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具体做到: 符合课标理念,体现三维目标的要求。

1.立体式 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学生积极、快乐、向上。

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度 2.快节奏 自然流畅。

3.大容量 讲容量,讲效率,重能力.

(二)课堂教学五大环节:

情境引入—自主探索—反思交流—建立模型—综合应用

例如计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