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名词解释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5:36: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3岁婴幼儿;除体重明显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以外,常伴有各种器官的功能紊乱。临床上分为:以能量供应不足为主的称为消瘦型;以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的称为水肿型;介于两者之间的称为消瘦—水肿型。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由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进入量少、胎脂脱落、胎粪排出等使体重下降,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持续胎儿循环: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

原始反射是指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的反射,如觅食反射、吸吮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在20秒钟以上,伴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到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原发综合征:是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病变组成,为小儿原发性肺结核的一种典型表现。

艾森曼格综合症:器质性肺动脉高压时,当右心室收缩压超过左心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多用以指心室间隔缺损合并肺动脉显著高压伴有右至左分流的病人。

差异性发绀:PDA(动脉导管未闭),当肺动脉压力高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出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

Roger病:小型室缺,缺损直径小于5mm或缺损面积<0.5cm2/m2体表面积的室缺,缺损小,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可无症状。 急性肾小球肾炎:一组病因不明,临表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疾患。

肾病综合征:一组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蛋白质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有四大特点: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明显水肿。

生理性贫血: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上升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下降,至生后2-3个月,红细胞数降至3.0X10^12/L左右,血红蛋白降至100g/L出现轻度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婴儿血循环,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素素,由此造成全身各系统的严重病变,并需排除引起这种异常病理生理状态的非感染因素。

化脓性脑膜炎: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以急性发热,惊厥,意识障碍,颅内压增高和脑膜刺激征以及脑脊液化脓性改变为特征

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炎症刺激神经垂体导致ADH过度分泌,引起低钠血症和血浆低渗透压,均可加剧脑水肿,导致惊厥和意识障碍或直接因低钠血症引起惊厥

Koplik斑:又称为麻疹黏膜斑,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粘膜上,为直径0.5-1.0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粘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陶瑟征(Trousseau征):以血压计袖带包裹上臂,使血压维持在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5分钟之内该手出现痉挛状属阳性

中性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指机体维持体温正常所需的代谢率和耗氧量最低时的最适环境温度

差异性发绀(differential cyanosis):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患儿呈差异性发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而右上肢正常

佝偻病:因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异常,造成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多见于小于2岁的儿童。典型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生长板和骨质矿化不全,表现为生长板变宽和长骨的远端周长增大,在腕踝部扩大以及关节软骨处呈串珠样隆起,软化的骨干受重力作用和肌肉牵拉出现畸形

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the newborn,HDN):指母婴血型不合而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同族免疫溶血。以ABO血型不合最为常见,Rh血型不和较罕见

原发型肺结核 primary pulmonary tuberculosis:是原发性结核病中最常见者,为结核杆菌初次侵入肺部后发生的原发感染,是小儿肺结核的主要类型,占儿童各型肺结核总数的85.3%。包括原发综合征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 原发综合征 primary complex: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