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卷(解析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5:09: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卷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面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凄恻的样子) ..B.会当凌绝顶(凌驾) .C.从今若许闲乘月(如果) .D.浩荡离愁白日斜(无限) ..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下面诗句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有误的一项是( ) A.齐鲁青未了(不尽) ..C.吟鞭东指即天涯(呻吟) .

B.莫笑农家腊酒浑(浑浊) .D.决眦入归鸟(眼眶) .

5.下列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望岳》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B.《登幽州台歌》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二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漫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通过描写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C.《游山西村》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

象;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颈联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尾联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以频来夜游之情收结,余韵不尽。

D.《己亥杂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诗的后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这首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二、填空题(共1小题,每小题0分,满分0分) 6.按要求默写出诗句。 (1) ,独怆然而涕下。 (2) ,吟鞭东指即天涯。 (3)箫鼓追随春社近, 。 (4)岱宗夫如何, 。

三、阅读理解

7.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诗人通过书写 的感慨,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3)“古人”“来者”分别指的是 。“独”字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整首诗通过采用 的表现手法,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 的感情基调。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8.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赏读并完成题目。

①诗歌中“阴阳割昏晓”和“齐鲁青未了”都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②“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的;“决眦入归鸟”一句蕴含了诗人之情。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蕴含着的深刻人生哲理。 (2)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①造化钟神秀 .②阴阳割昏晓 .

(3)诗歌的尾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4)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写“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9.阅读《登飞来峰》一诗,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政治抱负呢?) (4)这首诗中正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侧面写飞来峰高的诗句是 。

(5)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泘云”既是实写眼前景,又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诗中的“最高层”,字面是指 ,实则指 。

(6)这是一首哲理诗,一、二句作者用“ ”突出塔之高,为下文作 。 (7)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