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张氏源流世系辩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 15:08: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张氏始祖挥公,因造甲胄,制弓矢,人称长弓氏,持身诚正,流芳千古,正己率物,垂令誉以万世,处己以“孝悌忠信”,接人以“礼义廉耻”,存此八节,四海为家,谆诫子孙,勿以权势凌人,勿以富贵傲人,毋阴谋害人,毋败德损己,莫论是非,莫笑人短,是传家管教子孙之宝典。而子孙能体祖先之遗训,准此不敢浮薄,由是庭训彰显阴 畅,后裔得升庙堂之上者,岂非祖宗之光前裕后,垂荫而瓜瓞绵绵,世代兴隆,千秋万载,辉煌光大,永世无疆。 编著者谨志

张氏的历史迁徙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福建省仙游《张氏族谱》 点击数:2962 更新时间:2008-7-10 21:59:18

体:小 大】

【字

我得姓祖挥公国封青阳后,就以尹城的青阳为居住地。青阳以清河以南而得名(故我世谱在提郡望时

有“尹城”、“清河”之称是也)。西汉刘邦始设郡制,改青阳为清河郡,其辖地相当今河北清河全县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和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方。东汉初改为清河国,移治甘陵(今临清东),建和二年曾改名甘陵郡。三国复清河郡名。唐以后被废,但清河县仍一直保留(今清河县治所在葛仙庄)。清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战国时介于齐、赵两国之间。据《水经注》记载:它源于河南北部,流经今河北威县以下始为清河……几经历史沧桑,今之清河县已没有清河了。而我先民自得姓祖张挥之后直至秦汉前,这样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主要都在以清河、张城为中心的古冀州大地上渔猎和农耕。直到挥公的五十八世孙仕周宣王为卿士的张仲公还居住在这里。不过,这时我张姓已经形成一个名门大家族了。

由于自然条件的变迁,人口大幅度的增长,古冀州生活的空间已经受到极大的限制,这时我先祖们为寻找新的生活空间,已经开始迁徙。至先秦时,部分先祖已从古冀州进入三晋,又从三晋走向诸侯各国。秦汉时代,政局动荡,战火连绵。因转战千里的兵卒铁流,兵祸天灾造成的流民大潮和变幻莫测的政治风云等无可奈何而又无法抗拒的因素,更加速推动着我先祖迁徙的步伐。这时又有成批的先祖从祖居地走向黄河南北,足迹遍布中原、齐鲁、燕赵、关中、巴蜀和吴越甚至西域匈奴等地。至两汉之际,我先祖又从中原大地(包括河东河内等)外迁,并以关中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周拓展,进之幅射全国各地。

(摘自福建省仙游《张氏族谱》)

张姓渊源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福建东肖“三户祠《”张氏族谱》 点击数:1584 更新时间:2008-7-10 21:57:52

【字体:小 大】

张姓渊源 一、溯源

张姓从其历史渊源来说,上古时代最伟大的帝王黄帝乃血缘亲祖。黄帝以德经天地,以仁、信治天下,选贤任能,严惩顽凶,开创了一个歌乐升平的盛世。千百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并被神化成一个民族的象征,成为中华大家庭的共同祖先之一。黄帝一生娶有四个妻室,她们是嫘祖、方雷氏,彤鱼氏、嫫母。据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1566年),张浚等纂修的《张氏统宗谱》卷上《得姓郡望》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黄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曰挥,观孤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孤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这与唐《广韵》载:“张姓本轩辕第五子挥始造弦,实张纲罗,世掌其职,后因氏焉”是一脉相承的。张挥是张姓的得姓始祖,古往今来文献记载是一致的。但张挥是黄帝之子,还是黄帝之孙,古文献记载却各持一端。据综合考证,倾向于张挥为黄帝儿子之说居多。在我国古代天象图上,廿八宿之一的张宿,共六颗星,在轩辕座下,这或许表明古代天文学家早已认定张姓始祖张挥即是黄帝之子。

张姓后裔繁衍支系,据考证还有两支源流血脉:一支是春秋时晋国有个贵族叫解张,后来他的后代用他的名作为姓,世代姓张;另一支是三国时还有位叫龙佑那的,诸葛亮赐他姓张,他的后代居住云南。但张姓还是以黄帝血缘亲祖张挥一支为主流,张挥之后,张姓子孙到汉代已发展成为人口众多,地位显贵的巨族大姓,唐代名列十大“国柱”之姓,明代已分布于全国的1113个县,覆盖率达93%,迄至20世纪80年代末,终于成为拥有一亿人口的泱泱大族,位尊百姓之首。

历史上,张姓未建立过王朝政权,故无他姓归附到张姓的血缘旗帜之下,乃凭自己家族团结和奋进精神,培育了无数杰出人物:在思想文化领域张载、张栻对于儒家理论的升华,僧肇(俗姓张)对于佛学的中国化,张天师世家1800余年来的领袖道教,张衡的地动仪,一行(俗姓张)的测量子午线,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贡献好些都是划时代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56位战功赫赫的古今将帅,汉代以来的63人(次)宰相,还有张居正的万历改革,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之论,张学良的兵谏抗日等,又都功在当世,名垂青史。而西汉张骞的交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美藉华人张福林的飞升太空等,已将中华文明传之世界,传之外星,这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也是极其光辉的篇章。这一切表明张姓家族正是凭着这一精神和力量,以求生存和发展,成为冠首百家的大姓。

张姓祖居之地,张挥以尹城国清阳为居住地。清阳以在清河以南而得名,汉代它属于清河郡、清河国,所以后世张氏谱书提到得姓郡望时,多述及清河郡,谱书的版心也往往标有“清河堂”之样,以示不忘先祖之地。清河是一条古老之河,清河之水不知养育了多少张氏子孙,直到周宣王时的张仲,还居住在这里。汉唐以来,这片土地上的张氏子孙更是生生不息,枝繁叶茂,成为国家倚为柱石的巨族大姓。 二、迁徙

对于张姓家族来说,迁徙发展是永恒的。数千年来,他们不负其先祖黄帝轩辕赐给他们“长弓’徽记时的厚望,迈着坚毅的步伐,扛着家族那面具有军武之威的旗帜,勇敢地走向神州大地。先秦时期,他们就从三晋走向诸侯各国。到了秦汉时代,转战千里的兵卒铁流,兵祸天灾造成的流民大潮,祸福旦夕的政治风云等等,这些无可奈何而又无法抗拒的因素,推动着张姓先民们迁徙的脚步,而战后统一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的安定发展,更需要繁荣昌盛、人丁茂密的张氏家族自己去追寻新的生活空间。

张姓迁徙的最大特点是由中心向四周的辐射。总的趋向是以中原以关中为中心,向东西南北拓展,辐射到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异邦。

(一)南下三潮。张姓向东南和华南地区的迁徙有3次大的浪潮。第一次是新汉时期,开始于西汉末年王莽当政建立新朝之时。台湾屏东县《清河百忍族谱》记载,张氏祖脉在清河,后因“生子众多迁入徐州,逐渐南下。西汉末年,王莽当权,时元始元年九月十三日,一祖带领男妇族人众多,过杨子江,分往衢州(今浙江)、托州(今江西)、福州、韶州(今韶关)、汀州(今福建长汀)、赣州等处。一祖迁往建州(今福建),一祖入湖州

(今浙江),一祖入演州(今越南演州)。各成桑梓,四海散处。”

第二次是东晋至南北朝时期。自公元四世纪初叶“永嘉之乱”爆发后,西晋政权很快灭亡,国家再度处于长期的分裂之中。张姓先民活动的中心中原和关中地区,在长达270余年的时间内,始终处于战乱之中,尤其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由于“胡”汉贵族地主之间挑起的种族仇杀与掠夺,使得他们的生活环境屡遭摧残。为了求生,他们和北方其他姓氏的人民一起背井离乡大量南迁,形成了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人口大流徙。

第三次起于北宋末年金兵南下到后来蒙古族南下。其间全国经历了三次大移民,张姓族人与北方人口向巴蜀、两淮、东南、岭南地区流移。在南移的大潮中,南方地区还伴有张姓东移或西移的行动,如抗金名相四川绵竹张浚就东迁湖南宁乡,经过数代发展,成为大族。

(二)涌向西北。张姓向西北的大迁徙,开始于东汉末年。其时天下大乱,中原、关中等地很多张姓人家,随着数万户流民西进张鲁建立的汉中地方政教合一政权的辖地避难。

(三)走向西南。张姓向西南地区的移民最早见于公元前316年,秦国惠文王派张若为蜀国守,组织秦民万家入川。今云南、四川的白族张姓,相传是张若于春秋战国时从陇西组织的移民。至今张姓已遍布西南各省。 (四)进入关东。与唐代同时的渤海国有很多张姓贵族。五代初年渤海国为契丹所逼,向我国东北边境及朝、俄方向逃遁,有些张姓先民也就随之从渤海地区北上关东。到辽金时代,东北地区渤海张氏就成为大姓。现东北地区的张姓还有一些是山东、河北各地闯关东人的后裔。

以上所述说明,在张氏家族的迁徙发展上,安居是暂时的,进取、开拓乃是永恒之举。

(摘自福建东肖“三户祠”《张氏族谱》)

张姓始祖挥公为黄帝五子正辩

作者:张平沼,张… 文章来源:天下张姓与清河 点击数:3005 更新时间:2008-7-10 23:56:28

体:小 大】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