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老师如何读懂儿童的心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3 10:57: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很多时候我们父母或者老师在教育儿童时的时候反而越教育越反着来,虽然他们很小还没有到叛逆期,但是这样确是很让人头疼。很明显这是大人们没有了解孩子的心理。如果我们读懂了他们的心理,我们在教育指导的时候就会有很大的效果。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读懂孩子们的心理呢?

我们常说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但是孩子的心理是怎么样的呢?他会怎么想呢?理解这一点的关键就是:孩子的心理其实和大人是相似的,基本心理反应已经和大人一样了。都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成功则喜,失败则不爽;被尊重则欣然,被鄙视则恼怒;自由自在就舒服,被限制则烦恼;喜欢顺利,不喜欢挫折;心里烦躁则容易发火,只不过大人经过训练或磨练,能够克制或忍耐,或者可以有更高的境界罢了,但是其基本反映机制是几乎完全一样的。所以,如果你想读懂孩子,就先想想如果是自己,是否也会这样,想想自己,再去理解孩子。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

限制太多,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不让孩子干这干那,结果孩子只能通过发脾气、生气的方式达到他的目的。而你学会跟他商量了,他会觉得商量有用,就不必发脾气了。大人不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吗? 变难为易

觉得难的东西,孩子会有畏难情绪。大人也是这样的。所以,要做的不一定是迎难而上,而是要想办法把事情变得不难,如家长的辅助,把目标分解等。 让孩子变成“董事长”

自己的事会用心,而给别人打工就不那么情愿。其实很多家长的做法就是逼孩子从董事长变成了打工者。本来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而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感觉是为了家长学习。 注意鼓励与批评

妈妈把孩子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结果越来越不喜欢作文。鼓励了他几次后,文思泉涌,再没听他吵作文难写。大人是否也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呢? 不要逼迫孩子

即使是好东西,逼着吃也会倒胃口。一位孩子的奶奶是数学老师,有了这个优势,错了就得讲一直到会,结果孩子很烦数学。大人是否也是如此呢?

正确看待孩子的情绪

很烦、生气的情况下保持常态很难。这是情绪的规律。你的做法使孩子很烦、很不高兴,又要求他很有礼貌,很喜欢你,不是等于希望他是孔夫子再世吗? 培养孩子的兴趣

有兴趣的事爱做,没兴趣的事不爱做。很多家长眼睛只盯着成绩,不但没有着力培育兴趣,还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兴趣。 不要教条主义的要求孩子

给孩子定的条条框框太多:晚上几点准时睡觉,几点之前得写完作业等等,这跟教条主义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灵活性,大人不喜欢这样的要求,对孩子却乐此不疲! 用实践结果说服孩子

实践的结果对人是最有说服力的,它胜于七寸不烂之舌。所以,我孩子不想让我给她听写时,我就同意了。而课堂听写结果没有全对时,她就明白了,以后就欢迎我给她听写了。孩子天生都是喜欢做得比别人好的,所以用结果证明哪些行为带来好的结果,她就会接受这些行为,会把这种行为变成习惯。

注意与孩子的沟通语气

如果和孩子沟通时,语气总是带有命令和责备,想想如果自己的领导也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我也会反感的,甚至故意“唱反调”。这样孩子自然不爱听,甚至逆反了。所以,为什么不想想怎么说,孩子才听得入耳,才不反感,才愿意接受。

合肥中洁心理咨询工作室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获得国家资格认证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包括儿童早期教育、青少年成长与发展问题指导、认知和行为调试、心理测试、企业员工EAP、音乐心理咨询等各类不同性质的健康咨询服务,帮助人们去面对儿童成长、家庭关系、情感问题、情绪失调和压力缓解等困扰现代人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让人们能够以更加从容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生活和工作,收获一个更加成功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