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人文地理终极笔记 -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12: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人文地理学研究内容

一,人地关系的传统。人文地理学研究人文现象空间特征与人类活动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活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作用的变化和规律以及探讨如何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以协调人地关系。

二,区域研究的传统。人类活动在地球表面创造了各种人文现象,人文地理学并不研究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人文现象的所有方面,而是从地域的观点出发去研究人文现象的区域差异、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及其形成过程、发展规律和演变趋向。

三,空间分析的传统。 人文地理学关注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区位和空间变化,着重说明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人文活动和人文特性,探讨其形成过程,揭示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向。

综上所述,人文地理学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差异(包括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思想意识)和空间组织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性

社会性(02真题)

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形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的分布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人文地理学的是社会性还突出地反映在其历史性上。各地区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地运动中,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的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文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区域性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性,人文地理学与其它人文学科的差异,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文地理学包含了区域研究的特性,重视了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 综合性(06真题)

综合性的特点来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人文地理学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人文现象,对所有关联要素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从总体性的角度进行研究,注重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人文地理学自身的优势也在于他综合研究一个区域的人口、经济、社会、文化、政治、聚落等各方面形成发展的条件、特点、分布规律和人地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后在一个更高层次上发现发现问题,提出解决矛盾的构思。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人文地理学是一个横断学科。

人文地理学家名词解释

埃拉托色尼 古希腊著名学者,被称为地理学之父,首创地理学(geographe)这一名词,geo为地球,graphe未描述。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活动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洪堡 德国地理学家,被尊为近代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的伟大功绩在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强调地表事物的综合研究,注重野外考察,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

李特尔 德国地理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的开山大师,他认为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家乡,

并致力于探究自然环境对人类历史的因果联系,创立了范围原则。

拉采尔 德国地理学家,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倡导者,环境学派代表人物。认为地理环境是人地关系的主导因素,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种族的发展,决定人的生理、心理、以及人类分布、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进程,在其所著的《政治地理学》中,把国家比作生命的有机体,认为向邻国扩张领土使其生存的基本法则。

赫特纳 德国地理学家,近代地理学区域学派奠基人,强调地理学的区域特性,注重空间分布的研究。代表作《地理学:它的历史、性质和方法》

白兰士 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创始人,人地相关学派的代表人物。致力于人文地理学和区域地理学的研究,人为自然环境提供了可能性的范围,而人类在创造他们居住地的时候,则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愿望,凭借自身的能力来利用这种可能性。

哈特向 美国地理学,区域学派代表人物,强调区域差异的研究,其代表作《地理学的性质》和《地理学性质的透视》。他认为地理学是描述作为人类世界的地球各地方之间变异特性的科学,地理学最关心的是人的世界和非人的世界之间的关联。

施吕特尔 德国地理学家,景观学派创始人,提出景观研究是地理学的中心目的,注重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景观,探索由原始景观变成人类文化景观的过程。

阿努钦 苏联社会经济地理学学者,他在《地理学的理论问题》中抨击了非人文的地理学和非自然的经济地理学,强调统一地理学的观点。(06真题拉采尔、赫特纳、弗里德曼)

中国人文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进展(10真题)

新中国成立后,人文地理学在中国经历了一条曲折的发展过程,由于受苏联模式的影响,人文地理学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经济地理学取代了人文地理学。1980年以后人文地理学才得以恢复,得到长足发展。 (一)1949---1979

这一时期经济地理学一枝独秀,人文地理学处于衰落阶段。这一时期地理科学全盘学习苏联的理论和方法,把地理学分为经济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门独立的学科,我国经济地理学得以快速发展,而对人文地理学则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二)1980---1990

这是人文地理学的复兴阶段1978年以后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学术思想大为活跃,与国外地理学界交流增多,国外人文地理学发展迅速并成为各国地理科学中最活跃的一个分支,研究成果在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也要求开展多方面的人文地理研究,这就促使中国地理界从新评价人文地理学的地位和作用。

(三)1990年以来中国人文地理学进入全面发展,提高阶段主要特征有:1、分支学科发展迅速,2、从以往侧重于文化区、文化体系的研究转向文化发展过程、文化行为背后地理背景及动态过程的研究,3、从过去对宏观文化区的研究转向微观文化区的研究,4、对文化现象的某一问题作专题研究,深化人文地理学研究领域。

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特征或具有文化特征的人的群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形式文化区与功能文化区的差异(00、10、12真题)

答:(1)形成机制的不同:形式文化区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或具有相互联系的文化现象,在空间分布上具有集中的核心区与模糊边界的文化区。而功能文化区在形成上与形式文化区不同。它不是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该文化特征受政治、经济或社会某种功能的影响,其内部彼此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从而确定其分布区范围的文化区,如国家,农场。(2)边界划定不同:形式文化区有三个层次,一是中心区或核心区,位置大体位于该文化区的中部或接近几

何中心的部位。这里相对来说,就是该文化现象表现较为典型的地方。在其周围地区该文化的典型性则随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可称之为外围区。在其外围区想歪的边缘开始出现另一种文化现象,形成两种文化想混的现象,是一个过渡带,所以确定形式文化区的边界十分困难,它具有一个文化特征表现典型的核心区,文化特征相对一致而又逐渐弱化的外围区以及边界较为模糊的过渡带。而功能文化区都有中心,它是对该区内某种功能起着协调和指导作用的所在地。如首都。功能文化区的边界并没有一个交错的过渡带,而是由其明确该功能中心的范围所划定的确切界线。因此,功能文化区引起中心位置明确及边界的界线确切、中心功能性作用、区内的功能联系而与形式文化区具有显著差异。(01名解功能文化区)

迁移扩散与扩展扩散的差异(02真题、08名解扩展扩散、11名解迁移扩散)

答:迁移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传播,其所占据的空间也就越来越大。这种扩散具有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大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而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根据其传播的情况不同分为:接触扩散(contagious diffusion,亦称传染扩散)、等级扩散(hierarchical diffusion)、和刺激扩散。

1,接触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到该文化现象的人,如同接触到易于传染的病菌一样,就自然而然的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传播。

2,等级扩散。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3,刺激扩散。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愿文化现象做某种程度的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这种受某种文化现象的刺激作用,为适应当地情况,是改变后的该文化现象得以传播称刺激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与拥有该文化现象的人或集团紧密联系。某种文化现象的人或群体迁移到新的地方会将该文化现象传播到该地。这种扩散具有速度快、空间上不连续,易于保持自身的特点而与扩展扩散相区别。 文化生态学:是指人类生存的整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理论研究文化产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分支学科。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P31)

地理环境为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环境条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加速或延缓作用;环境条件的差异性影响人类文化进程。

制度文化也叫社会文化,是反映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这种文化表现为

各种各样的制度,例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法律、婚姻等制度以及实施这些制度的组织机构。(00、06真题)

精神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育化出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

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是文化整体的核心部分。(04真题)

文化整合:文化除了可分为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精神文化外,它们各又可分为一些文

化特质。是指在一个文化系统内,各文化层次,各层次的文化特质在功能上协调这就是该文化系统实现了文化整合。文化整合的实现可以发挥文化正向功能作用,促进文化系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