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2 4:1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哪些?(0507,0804简答) 1. 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

2. 加入群体的难度:加入一个群体越困难,这个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 3. 群体规模:规模越大,凝聚力越小。

4. 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女性的凝聚力量高于男性。 5. 外部威胁:如果群体受到外部攻击,凝聚力就会增强。

6. 以前的成功经验:如果群体一贯有成功的表现,它就容易建立起群体合作精神来吸引群体成员。(F)

二、 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

1. 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不

能简单地说凝聚力高就好。首先,凝聚力高既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其结果。其次,才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

2. 群体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是相互影响的。群体成员间的友好关系有助于降低紧张情绪,提供一个顺利

实现群体目标的良好环境。

3. 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认识到,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群体的的凝聚力

越强,群体成员就越容易追随其目标。

(1) 如果群体绩效规范比较高,那么凝聚力高的群体就比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 (2) 但如果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很高,绩效规范却很低,群体生产率通常也低。 (3) 群体生产率比较高,不过比不上凝聚力和绩效规范都高的群体。 (4) 如果凝聚力和绩效规范都低,群体生产率肯定低于一般水平。

三、 关于凝聚力的评价 1. 问卷调查法 2. 数量分析法

第七章 群体内部互动行为

第一节 协同效应

一、 群体促进效应

1. 群体促进效应(0804名词):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参观,活动效率会提高的现象。即指在别人面前,绩效水平提高或降低的一种倾向。

2. 结论:群体的工作效果比个体单独工作的效果的总和要好。

二、 社会惰化效应

导致社会惰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0404简答) 产生群体惰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克服?(0407论述) 1. 社会惰化(0504名词):是指一种倾向,即个体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更努力。 2. 社会惰化效应产生的原因如下:

(1) 一方面,当群体中的成员认为其他人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时,就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以此来

寻求一种公平和心理的平衡;

(2) 另一方面,是由于群体责任的扩散。因为群体活动的结果不能归结为具体某个人的作用,个人投

入与群体产出之间的关系就很模糊,于是,个人就会降低群体的努力。 克服:管理人员应提供衡量个人努力程度的手段。(F)

三、 协同效应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第二节 群体压力与从众

一、 社会压力与从众

群体压力:群体总是或多或少对个体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这种约束,使个体感到一种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就是群体压力。

二、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

简述从众行为的概念及影响从众行为的主观因素(0904简答) 从众行为: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就会产生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的倾向,即从众行为。 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有: (一) 个人因素(主观)

1. 智力因素(智力越低,从众行为越明显)

2. 情绪的稳定性(情绪高涨和低落时从众行为明显) 3. 自信心(自信心差从众行为明显)

4. 个性特点(服从性强和受暗示性强的人容易从众) 5. 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好的人容易从众)(F)

(二) 环境因素:群体的气氛、群体的竞争性、群体成员的共同性、群体目标、群体的规模。

第三节 群体沟通

沟通:是信息的传达和理解的过程,出是也是感情的交流过程。 一、 沟通的过程(沟通模型包括七部分) (1) 沟通信息源 (2) 编码

(3) 信息:事实上是经过信息源编码的物理产品。 (4) 通道:指传送信息的媒介物。 (5) 解码 (6) 接受者 (7) 反馈。

二、 沟通的类型与特征

1. 按沟通的表现形式:口头、书面、非言语性沟通; 2. 按沟通的方向:上行、下行、平行沟通; 3. 按组织的结构特征:

(1)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

莱维特认为正式的沟通网络有五种基本形式: ① 轮式沟通:层次较少,并形成一个沟通网络的中心,位于中心的人物有较强的权力特征。特点是:

A. 沟通速度快而准确,容易出现领导核心,信息传递集中;

B. 由于沟通的来源依赖于中心人物,因此,存有沟通的丰富、饱和性较差的缺点。 C. 成员沟通的满意度较差。 ② Y式沟通:增加了沟通的层次,集中表现了组织的结构特征(最常见的一种)

A. 强调沟通的集中性、层次性;

B. 表现出更多信息失真,沟通的每一个层次都可能会导致信息传递准确性的下降; C. 降低了沟通的速度。

D. 重要特点:位于沟通网络中间环节的人物的重要性突出起来,使组织权力运行系统更为复杂。 ③ 圆式沟通:最大特点是沟通网络中成员的平等属性。优势在于成员满意度高;但缺少集中性,使沟通

效率较慢,不利于群体的领导。 ④ 链式沟通:更加突出了沟通的层次性。除了强调沟通过程的权力特性外,几乎没有什么益处。它适合

保密度高的沟通;保证了沟通传递的单一或直线特点。 ⑤ 全方位沟通:最民主、畅通的沟通。强调成员充分的信息交流和民主讨论,是内聚力式的沟通方式。

(2) 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渠道的补充。

戴维斯认为有四种非正式沟通形式: ① 集束式:信息的传递以几个人为传递中心,这些人有选择地将信息转达给相关人。(最普通) ② 偶然式:它的传播是以偶然的方式进行的,传播对象的选择性较差。 ③ 流言式:指沟通网络中有一个主要的信息源,主动将某些信息进行广泛的传播。 ④ 单线式:强调保密性。

三、 小道消息

(1) 小道消息的特点: ① 它不受管理层控制; ② 大多数员工认为它比高级管理层通过正式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更可信、更可靠; ③ 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利益。 (2) 小道消息的的目标 ① 建构和缓解焦虑; ② 使支离破碎的信息能够说得通; ③ 把群体成员甚至包括局外人组织成一个整体; ④ 表明信息发送者的地位或权力。 (3) 小道消息的作用

过滤和反馈双重机制,它使我们认识到哪些事情员工认为很重要。 (4) 减少小道消息消极影响的建议 ① 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 ② 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 ③ 对目前的决策和未来的计划,强调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指出其不利的一面; ④ 公开讨论事情可能的最差结局,这肯定比无言的猜测引起的焦虑程度低。

四、 有效沟通的障碍

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有哪些(0707简答) (一) 失真源:沟通过程模型中的大部分因素都有造成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二) 沟通焦虑:一些人总有某种程度的沟通焦虑或紧张。

(三) 过滤:指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以使信息显得对接受者更为有利。

(四) 选择性知觉:接受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听信息。 (五) 情绪:在接收信息时,接受者的感觉也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解释。 (六) 语言:年龄、教育和文化背景是三个最主要因素。

五、 有效的倾听 1. 使用目光接触

2. 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 3. 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 4. 提问 5. 复述

6. 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 7. 不要多说

8. 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

第四节 群体决策

试比较分析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利弊(0507论述) 一、群体决策的利与弊

(一) 群体决策的优点是什么?(0407简答) 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各有其优势,但都不是可以适用于任何环境的,与个体决策相比,群体决策有下面一些主要的优点: 1. 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 2. 增加观点的多样性 3. 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 4. 增加合法性

(二) 简要说明群体决策的缺点(0304简答) 1. 浪费时间 2. 从众压力 3. 少数人控制 4. 责任不清

(三) 效果与效率

就准确性而言,群体决策更准确。但就速度而言,个体决策优势更大。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有创造性和可接受性。(F)

二、 群体思维和群体转移 (一) 群体思维

群体思维:指这样一种情况-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群体思维是伤害群体的一种疾病,它会严重损害群体绩效。

1. 群体思维现象的几种表现

(1) 群体成员把他们所作出假设的任何反对意见合理化。

(2) 对于那些暂时怀疑群体共同观点的人,群体成员对他们施加直接压力。 (3) 那些持有怀疑的人,往往通过保持沉默来避免与群体观点不一致。 (4) 好象存在一种无疑议错觉,如果某人保持沉默,则认为他赞成。

2. 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有哪些?(0907简答) 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有:群体凝聚力、群体领导者行为、与外部人员的隔离

(1) 群体凝聚力: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讨论较多,但这个群体是否不鼓励群体成员提出自己的意见,

尚难确定;

(2) 群体领导者行为:如果领导公正无私,群体成员会提出更多的解决方法; (3) 群体领导在讨论初期,应避免表现对某种方案的偏爱

(4) 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会使内部可选择和可评价的不同方案减少。

(二) 群体转移

1.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志和观点,在

某些情况下谨慎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2. 为什么会出现冒险转移?

(1) 在群体讨论中,成员更加熟悉; (2) 现代社会崇尚冒险; (3) 群体决策分散了责任。

三、 群体决策技术

试比较分析四种群体决策技术(0704论述) 群体决策的最觉形式是发生在面对面的互动群体中,这样就非常容易造成互动群体给成员以压力,迫使他们达成从众的意见。脑力激荡法、命名小组法、德尔斐法和电子会议法是可以减少传统互动压力的有效办法。 (1) 脑力激荡法:也称脑力风暴法,意思是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其

方法是,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度,在这个程序中,群体成员只管畅所欲言,不许任何人对别人的观念加以评价。但这种方法只是创造观念的一种程序,虽然群体凝聚力任务导向较高,但观点的数量、质量、决策速度都一般化,且潜在的人际冲突也较高。 (2) 命名小组技术: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像传统的互动群体一样,

群体成员都出席会议,但必须依次说明自己的观点进行个体决策,然后再对各种观点进行排序、选择,做出最终决策。这种群体决策不像互动群体那样限制个体思维,且除了观点的数量、质量、任务的导向、成就较高外,其余各项指标与其它方法相比也较适中。 (3) 德尔斐技术:是一种更为复杂、更费时间的群体决策技术。除了不需要群体成员见面而采取问卷匿

名回答形式外,它与命名小组法相似。这种方法可免除群体压力,节省费用,让不同地区的人员一起参与决策,并像前两种方法一样提出较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但耗时太长,如需快速做出决策,就不适用了。 (4) 电子会议:是近年来才产生的一种新的决策技术,是命名小组法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主要优

势是:匿名、可靠、迅速,比传统互动群体要快55%,但也有其缺点:一是只写不说;二是没有奖励;三是信息相对不丰富。

第八章 群体的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的性质

一、 人际关系的含义和作用 (一) 含义

1.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主要指人们之间的

心理关系,特别是组织成员之间的心理关系。

2. 人际关系的特点:它是以人们的直接的感情的相互作用为基础而产生和形成的。 3. 人际关系的分类:相亲相近的感情;相互疏远的感情。

(二) 简述人际关系的作用(0204简答,0304论述,0604简答) 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的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度都有很大影响。 1. 首先,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

2. 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 3. 第三,人际关系还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F)

二、 关于人际关系的理论解释(霍斯曼)

社会交换理论(0904名词):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

交换论的原则: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多的报酬。

三、 简要说明人际反应特质的内容(0607简答) 人际反应特质:指人们在人际关系中拥有的自己独特的反应倾向。包括以下需求: (一) 包容的需求 (二) 控制的需求 (三) 感情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