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理论研究(中)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5:22: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2] 参见陈聪富:《侵权行为法上之因果关系》,载《台大法学论丛》第二十九卷第二期,第213页。

[43] 参见王旸:《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第488页。

[44] See Re Polemis, [1921] ().

[45] See John G. Flem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Law of [46] 参见王旸:《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第489页。

[47] See Harvey McGregor, McGregor on damages, fifteenth edition (1988),

[48] 参见王旸:《侵权行为法上因果关系研究》,载梁慧星主编《民商法论丛》第11卷,第490页。

[49] See Goodhart, Essay in jurisprudence &Common Law, Chaps6 and 7;Cambridge legal essay (1930)Yale LJ449.

[50] See Fleming James, Legal Cause,(1951)60 Yale LJ449. [51] See Rylands v. Fletcher (1886) LR 1 Ex. 265. [52] 参见狄骥:《拿破仑法典以来私法的普通变迁》,转引自张新宝:《侵权行为法》,第54页。

[53] See Leon Green, The Causal Issue in Negligence Law. (1961) 60 Mich. LR543,547.

[54] K·科茨 、H·茨威格特:《比较法总论》,第149页。

[55] 参见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193页。

[56] 对于相当性的认定标准,有学者认为应采折衷说。可参见李仁玉:《比较侵权法》,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00页。

[57] 参见黄茂荣:《法学方法与现代民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第一版,第186页。

[58] 参见《国际比较法百科全书 侵权行为 损害的近因和远因》,第6页。

[59] 参见李锡鹤:《民法哲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版,第

332页。

[60] 参见王利明:《侵权责任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407-419页。

[61] 参见李锡鹤:《民法哲学论稿》,复旦大学出版社20XX年10月版,第331页。

[62] 参见王家福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法律出版社1991年9月版,第462页。

[63] 参见《国际比较法百科全书 侵权行为 损害的近因和远因》,第16页。

[64] 参见杨立新:《侵权损害赔偿》,第61、65页。转引自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年版,第4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