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星璀璨各现异彩 形象逼真个性鲜明——《水浒传》美文主题阅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0:51:5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群雄璀璨各现异彩 形象逼真个性鲜明

【主题导读】

一部《水浒传》洋洋洒洒为我们描写了一百零八个英雄豪杰的形象,他们各具本领、各具特色,历来为后人称道。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说“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让我们走入《水浒》,聆听名家的评语,感悟精彩的人物!

晁盖 张恨水

评《红楼梦》者曰:“一百二十回小说,一言以蔽之,讥失政也。”张氏曰:“吾于《水浒传》之看法,亦然。”

王安石为宋室变法,保甲,其一也。何以有保甲?不外通民情,传号令,保治安而已。凡此诸端,实以里正保正,为官与民之枢纽。而保正里正之必以良民任之,所不待论。今晁盖,郓城县东溪村保正也。郓城县尹,其必责望晁氏通民情,传号令,保治安,亦不待论。然而晁氏所为,果何事乎?水浒于其本传,开宗明义,则曰:“专爱结识天下好汉,但有人来投奔他的,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嗟夫!保正而结识天下好汉,已可疑矣,而又曰:“不论好歹,便留在庄上住。”是其生平为人,固极不安分者也。极不安分而使之为一乡保正,则东溪村七星聚义,非刘唐公孙胜吴用等从之,而县尹促之也,亦非县尹促之,而宋室之敝政促之也。使晁盖不为保正,则一土财主而已。既为保正,则下可以管理平民,上可以奔走官府。家有歹人,平民不得言之官府不得知之,极其至也,浸假远方匪人如刘唐者,来以一套富贵相送矣,浸假附近奸滑如吴用者,为其策划劫生辰纲矣。浸假缉捕都头如朱仝雷横者,受其贿赂而卖放矣。质言之,保治安的里正之家,即破坏治安窝藏盗匪之家也。

读晁盖传,其人亦甚忠厚,素为富户,亦不患饥寒,何以处心积虑,必欲为盗?殆家中常有歹人,所以有引诱之欤?而家中常有歹人,则又身为保正,有以保障之也。呜呼!保甲而为盗匪之媒,岂拗相公变法之原意哉!一保正如此,遍赵宋天下,其他保正可知也。读者疑吾言乎?则史进亦华阴史家庄里正也。水浒写开始一个盗既为里正,开始写一盗魁,又为保正。宋元之人,其于保甲之缴,殆有深憾欤?虽然,保甲制度本身,实无罪也。(渝)

(摘自《水浒人物论赞·晁盖》)

【赏析】被老舍称为“国内惟一妇孺皆知”的通俗小说作家张恨水,把写小说时的充沛情感一劲儿流露在一部《水浒人物论赞》中。作者在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从晁盖做里正结交“歹人”一事来论述了宋朝失政的弊政,盖里正不通上下,专结歹人。芮忠厚之人,也会耳濡目染也。本文以文言文作成,读来却很通畅舒服,足见其古文功底之深厚。

《水浒传》中宋江的忠义观念

梁文娟

“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个主角,就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我们从上梁山前、上梁山后、受招安后三个阶段讨论其性格发展。

上梁山之前,宋江是“义”字当头的英雄。《水浒传》第十八回他明知晁盖截取生辰纲,犯了弥天大罪,但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冒险私放晁盖。作为官吏,法在他观念里边是

根深蒂固的,一旦跟义发生了矛盾以后,他为了救自己的朋友、兄弟,宋江知法犯法,而置国家的法度于不顾,置个人性命安危于不顾,义压倒了法。

上梁山之后,宋江凭借个人组织与军事才能,以其忠义双全的人格魅力成为梁山的领袖。他关怀兄弟,仗义疏财,为朋友两肋插刀,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对江湖的好汉有巨大的号召力。《水浒传》一共写了三次聚义,第一次是第十五回描写为了窃取生辰纲晁家庄聚义。第二次聚义就是三十四回描写清风寨聚义,宋江把花荣和秦明给动员上了梁山,这是第二次聚义。第三次就是四十回,白龙庙小聚义,他就把十几个好汉都鼓动上了梁山,包括张顺、张横、李俊、李立,还有就是戴宗和李逵,都是梁山重要的首领。《水浒传》有几次比较大的战役,大多数他都是为了救自己的兄弟,为了救这些弟兄而打仗。这一阶段宋江的忠君意识表现得也非常强烈。他把梁山的聚义厅改成忠义堂,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说: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水浒传》的第一大关键,读者不可草草看过。宋江还宣扬“替天行道”,只反贪官,不反皇帝,他亲自指挥、亲自领导了不少战役:三打祝家庄、夜攻曾头市、两赢童贯、三败高俅,打击地方恶势力与朝廷奸党,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军事谋略和外交策略。这个阶段是宋江性格转变的关键时期,梁山事业的辉煌使得朝廷恐慌,这也正是宋江接受招安、得到朝廷认可的资本,在“全忠仗义”、“替天行道”双重旗子招引之下,义渐渐向忠倾斜。

受招安后,宋江改“替天行道”的大旗为“顺天护国”,成为朝廷的忠臣,他平辽、平田虎、平王庆、征方腊,脚踏实地地实践“一心报答赵官家”的愿望和理想。征方腊是《水浒传》写得最惨烈的。征剿结束时,108位英雄,死的死,亡的亡,伤的伤,残的残,出家的出家,所剩无几,而宋江对待俘虏的方腊将领更是残暴不堪,或推出斩首,或挖心取肝,此时,他完全变成荼毒生灵、助纣为虐的刽子手。甚至宋江被御赐药酒害死,弥留之际毒死李逵,充当朝廷鹰犬。宋江临死表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就这样云消雾散了。宋江的悲剧不但是宋江个人的悲剧,而且是梁山众英雄的悲剧,梁山事业始于“义”,而终于“忠”。可以说“义”使众英雄走到一起,除暴安良,行侠仗义,建设了梁山事业的辉煌,而“忠”则如同一条铰链把梁山众英雄一个个送上了断头台。

(摘自《文学教育》 2008年第1期,有删改)

【赏析】自古,人们讲究“忠义”之节操。宋江作为“水泊梁山”上的头把交椅,总首领,将“忠义”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却也无可厚非。然而“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的信念却成为他的悲剧,也成为梁山的悲剧。一场轰轰烈烈的事业因义而举,因忠而灭,悲哉!

林中杂想 张晓风

我躺在树林子里看《水浒传》。

一路看下去,不能不叫痛快,武松那人容易让人记得的是景阳岗打虎的那一段。现在自己人大了。回头看那一段,倒也不觉可贵,他当时打虎,其实也是非打不可,不打就被虎吃,所以就打了,此外看不出他有什么高贵动机,只能证明,他是天生的拳击好手罢了。倒是二十八回里做了囚徒的武松,处处透出洒脱的英雄骨气。初到配军,照例须打一百杀威棒,武松既不去送人情,也不肯求饶,只大声大气说:

“都不要你众人闹动。要打便打!我若是躲闪一棒的,不是打虎好汉!从先打过的都不算,从新再打起!我若叫一声,便不是阳谷县为事的好男子!”——两边看的人都笑道:“这痴汉弄死!且看他如何熬——”

武松不肯折了好汉的名,仍然嚷道:要打便打毒些,不要人情棒儿,打我不快活!

不想事情有了转机,管营想替他开脱,故意说:新到囚徒武松、你路上途中曾害甚病来? 武松不领情,反而强嘴:“我于路不曾害病!酒也吃得,饭也吃得,肉也吃得,路也走得!”

两边行仗的军汉低低对武松道:“你快说病,这是相公将就你,你快只推曾害便了。” 武松道:“不曾害!不曾害!打了倒干净!我不要留这一顿‘寄库棒’!寄下倒是钩肠债,几时得了!”

等正式晚饭送来,他虽怀疑是“最后的晚餐。”,还是吃了。饭后又有人提热水来,他虽怀疑对方会趁他洗澡时下毒手,仍然不在乎,说:我也不怕他!且落得洗一洗。

这几段,真的越看越喜,高兴起来,便翻身拿笔画上要点,加上眉批,恨不得拍掌大笑,觉得自己也是黑松林里的好汉一条,大可天不怕地不怕的过它一辈子。

回想起前天随队来四湖的季医生跟我说的一段话,她说:“你看看,这些小朋友,他们问我,目前群体医疗的政策虽不错,但是将来卫生主管部门总要换人的呀,换了人,政策不同,怎么办?”

两人说着不禁摇头叹气,我们其实不怕卫生主管部门的政策不政策,我们怕的是这才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什么先自把初生之犊的锐气给弄得没有了?为什么这一代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人中最优秀的那一批,却偏偏希望像古代的新媳妇,一路由别人抬花轿,抬到婆家。在婆家,有一个姓氏在等她,有一个丈夫在等她,有一碗饭供她吃——其实,天晓得,这种日子会好过吗?

前些日子,不知谁在服务队住宿营地的门口播放一首歌:告诉我,世界不会变得太快,/告诉我,明天不会变得更坏,/??/这未来的未来,我等待??

听久了,心里竟有些愀然,为什么只等待别人来“告诉我”呢?一颗恭谨聆受的心并没有“错”,但,那么年轻的嗓音,那强盛的肺活量,总可以做些什么可以比“等待别人告诉我”更多的事吧?少年振衣,岂不可作千里风幡看?少年瞬目,亦可壮作万古清流想。如此风华,如此岁月,为什么等在那里,为什么等人家来“告诉我”呢?为什么不是我去“告诉人”呢?去啊!去昭告天下,悬崖上的红心杜鹃不会等人告诉他春天来了,才着手筹备开花,他自己开了花,并且用花的旗语告诉远山近岭,春天已经来了。万物之中,无论尊卑,不都各有其美丽的讯息要告诉别人吗?

想想年轻是多么好,因为一切可以发生,也可以消弭,因为可以行可以止可以歌可以哭,那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真的,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摘自《张晓枫经典散文》有删改)

【赏析】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曾说:“《水浒传》这部著作是伟大的,并且满含着全人类的意义,尽管它问世以来已经过去了几个世纪。”张晓枫从武松英雄骨气中透视出了现代年轻人的弱点——他们的锐气、英气的怠失。作者由书中走出,回归社会,以散文的笔触警醒现代年轻人。联想丰富,对比鲜明,语言清新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