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2 21:37: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 社会经济概况
作用下,形成多层次非地带性气候,有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多种商品生产基地。
2.1.2 自然环境概况
(1)地质地貌
梅州市地处五岭山脉以南,全市85%左右的面积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山地,故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市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人口470万,辖六县一市一区。
(2)水系水文
主要河流有琴江、五华河,宁江、石窟河、松源河、梅江、韩江。梅江全长307公里,为主要河流,汇五华河、琴江河、宁江、石窟河、松源河,流经大埔三河坝汇梅潭河和福建的汀江后称为韩江。韩江经潮州、澄海县注入南海,全长478公里。韩江源于广东省紫金县白山栋流经大埔县的三河坝与澄江汇合后称韩江,全长400多公里,是广东省的第二大江。韩江古称恶溪、鳄溪,因鳄鱼出没而得名。差干河、柚树河和石正河3条水系,为韩江二级支流。差干河县内集雨面积479.9平方公里,河流长度71.16公里;柚树河县内集雨面积767平方公里,河流长度77.9公里;石正河县内集雨面积95平方公里,河流长度31.7公里。 韩江,位于广东省东部,是前潮汕地区(包括现在的广东省梅州地区的大埔县、丰顺县,潮汕地区的揭阳市、汕头市、潮州市)各民系人民的母亲河(如图2.1-1所示)。
(3)气候特征
梅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日照、雨量充足, 年平均气温20.7℃──21.4℃,无霜期300天以上,平均气温28.3°C-----28.5°C,1月平均气温10.9°C-----13°C,年平均降雨量250.3亿立方米,或1400--1800毫米,4--9月为雨季。 平均降雨量1500毫米。 在复杂地形作用下,形成多层次非地带性气候,有利于发展立体生态农业和多种商品生产基地。
(4)环境概况
7
2 社会经济概况
图2.1-1 梅州市水系图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梅州市的环境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环境 质量基本保持稳定。据梅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和各县(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梅江水系水质多年达到Ⅱ—Ⅲ类良好水质标准,梅江为全省水质较好的河流之一。由潮州市监测、省环保局发布的数据表明,梅州与潮州交界的韩江赤凤断面水质一直优于Ⅱ类标准。大埔县境内韩江、汀江、梅潭河等江河水质保持Ⅱ类水质标准,全县饮用水源为清洁水质,符合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
2005年,梅州市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99.70%,27项监测指标中,年均值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要求,水质良好。全市7个主要江段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梅州与下游潮州市的韩江交界断面赤凤断面水质达标率达100%,达到Ⅱ类水质标准。
梅州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空气质量日报污染指数?(API)范围17~91,保持在Ⅰ级和Ⅱ级之间。梅州市中心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达到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2类标准。生活噪声和工业噪声是影响我市区域环境噪声的主要声源。
8
2 社会经济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2.1 人口增长趋势分析
梅州市现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兴宁市和平远县六县一市一区(图2.2-1)。
图2.2-1 梅州市行政区划图
2006年末梅州市总人口500.9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23.40万人,非农人口所占比重为24.6%,性别比106.1:100,人口密度314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3‰。1986-2006年梅州市人口统计见表2.2-1。
9
2 社会经济概况
表2.2-1 梅州市1986-2005年人口统计
年份 (年)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总户数 (万户) 82.35 85.40 87.60 89.05 91.12 93.43 96.42 98.16 100.81 102.91 104.89 107.05 111.10 113.60 117.12 118.84 121.37 124.97 125.54 127.01 128.16
总人口 (万人) 404.27 411.80 417.78 425.05 433.54 438.85 443.09 447.64 453.24 458.81 464.61 469.44 473.42 476.13 485.15 486.38 488.32 490.60 496.89 498.92 500.94
人口(男) 人口(女) (万人) 206.79 210.99 214.01 217.96 222.31 225.17 227.80 230.21 233.04 235.93 239.30 242.17 244.56 245.99 250.07 250.54 251.60 252.73 255.79 256.55 257.73
(万人) 197.48 200.81 203.77 207.09 211.23 213.68 215.29 217.43 220.20 222.88 225.31 227.27 228.87 230.14 235.08 235.84 236.72 237.87 241.10 242.37 243.21
非农业人口
自然增长率
(万人) 56.09 59.54 60.04 61.41 62.30 64.70 68.32 72.37 76.77 81.38 86.23 91.08 94.57 96.91 100.11 101.39 118.61 120.01 121.58 122.58 123.40
(‰) 10.15 10.85 9.08 9.12 18.11 14.99 13.24 12.50 12.57 12.23 12.21 11.22 9.53 9.50 7.30 5.42 4.90 5.05 4.86 4.81 4.93
注:表中数据引自《梅州统计年鉴2007》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趋势见图2.2-2。
2.2.2 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2006年,梅州市全市生产总值349.24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7.58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153.36亿元,同比
10
2 社会经济概况
增长15.0%;第三产业增加值118.30亿元,增长7.4%。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6年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2.2∶43.9∶33.9,对比“九五”末期的2000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8.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8.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
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1990年1995年2000年2004年2005年1029322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705476664728
图2.2-2 梅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2.2%(上年为100%),上涨2.2个百分点。其中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2.2%,上涨2.2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零售价格总体上有所下降;农产品价格继续有所上涨,其中食品类上涨3.7个百分点,粮食价格下降0.3个百分点;居住类价格上涨5.3个百分点,其中水、电、燃料类价格上涨8.3个百分点。
2006年末全市从业人员212.85万人,其中在岗职工22.75万人,比上年增加0.47万人。全市城镇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失业人员就业2.69万人,全市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71%,年末国有企业中下岗失业人员仍有27194人。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劳动就业和保障压力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慢,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经济总体发展速度较慢,经济结构、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县域经济发展不够平衡,部分县(市)经济发展速度较慢,财政负担较重;安全生产仍存在一些隐患。
梅州市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见表2.2-2。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