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7 20:44: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7、公共部门人力资本指的是公共部门工作人员为了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后天获得的具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整和。
8、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产权指的是为在市场交易过程中,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针对公共权力使用者的人力资本的所有权及其派生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利的归属依法生成契约而分别拥有的一系列权利。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10、公共部门人力资源流动是指根据工作需要或个人意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变换公职人员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人事管理活动与过程。 11、调任是指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担任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以及公务员调出机关任职的人事行为。
12、转任是指公务员因工作需要或其他正当理由,在国家机关内部进行跨地区、跨部门的调动,或在同一部门中不同职位之间进行转换任职的人事交流活动。
13、挂职锻炼是指机关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有计划地选派公务员在一定时间内到上级、下级或者其他地区的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担任一定的职务,经受锻炼,丰富经验,增长才干的人事交流活动。
14、公共部门工作分析就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公共组织中某职务或工作的目的、职责、隶属关系、工作环境以及任职资格条件等相关信息,对该职务或工作的性质以及完成该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等资格条件做出明确的规定的过程。
15、品位分类是以国家公务员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并以其地位高低来分类和确定待遇。
16、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以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17、人才测评是建立在心理学、行为科学、管理学、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一种科学的综合选才方法体系,它通过对人员的知识水平、能力、个性特征、职业倾向和发展潜力等方面素质进行综合的测量和评价,为人事决策提供支持信息。
18、评价中心是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员素质测评的新方法,它是应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能力、个性和情境测试对人员进行测量,并根据工作岗位要求及企业组织特性进行评价,从而实现对人个性、动机和能力等较为准确的把握,做到人职匹配,确保人员达到最佳工作绩效。
19、无领导小组讨论,是公共部门人才测评中探索并使用的一种新的适用于集体测试的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把4-8名应试人员分为一组,不指定小组负责人,考官不直接参加面试,要求应试人员在限定的时间内就给定的问题提出一个小组意见。
20、文件筐作业又称公文处理,它是一种效度高、而又能为多数参加者所接受的一种面试方法。其操作方法是提供一定数量的备忘录、信函、报告等文字性资料,让应试者阅读完这些资料后,决定处理意见。
21、管理游戏亦称商业游戏,是评价中心常用的方法之一,以游戏或共同完成某种任务的方式,考察小组内每个被试者的管理技巧、合作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素质。
22、角色扮演即让候选人成对地扮演各种角色并讨论各种相关的问题,主要是用以测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情景模拟活动。在这种活动中,评价者设置了一系列尖锐的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要求候选人扮演某一角色并进入角色情景,去处理各种问题和矛盾。评价者通过对候选人在不同人员角色的情景中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测评其素质潜能。
2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获取是指以科学的测评手段和方法为工具,通过招募、甄选、录用和评估等程序,从组织内外获取合适的人员填补职位空缺,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2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指为了促进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组织实际工作情况和员工发展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所实施的培养和训练。
25、选任制是以选举的方式任用公职人员,即由法定选举人投票,经多数通过,决定公务员职务的任免。
26、委任制是指由有任免权的机关按照公务员管理权限直接委派工作人员担任一定职务的任用方式。
27、降职是指由原来的职务调整到另一个职责更轻的职务,是由高的职务向低的职务的调整。它意味着公务员所处地位的降低、职权和责任范围的缩小、待遇的减少。
28.人力激励是指通过各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人的需要、动机、欲望,形成某一特定目标并在追求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保持高昂的情绪和持续的积极状态,发挥潜力,达到预期的目标。 29、绩效是指某一组织或员工在一定时间与条件下完成某一工作任务所表现出来的工作行为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对组织而言,绩效的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作效率、工作数量与质量、工作效益。
30、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公务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
31、360度绩效评估又称为全方位评估,它是指从员工自己、上司、直接部属、同事甚至客户等各个角度来了解员工个人的绩效,包括沟通技巧、人际关系、领导能力、行政能力等。 32、薪酬就是组织成员向其所在的组织或单位提供劳动而获得的所有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各种福利保健收入。
3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福利一般是指通过举办集体福利设施、发放各种补贴等方式满足本单位、本部门员工某些普遍性和共同性的消费需求,并且以低费或免费形式提供。
3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机制是指依据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规范对公共部门以及公职人员从事公职管理活动的行为进行监督、监察和纠正的一系列方式、方法、手段的总称,它是一种内外结合的“他律”行为。
3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约束主要是指公共部门组织与个人的“自律”行为,约束就是管制,是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道德、乡村民约等社会规范对行为进行管制,既包括行为人的自我管制,也包括外部的行为管制。 四、简答题
1、(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将组织中的人本身看作资源,强调其再生性和高增值性;(2)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能动性;(3)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内容不断进行拓展,不仅包含传统人事行政管理的基本内容,而且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重视和增强了一些新的管理内容;(4)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强调的是人力资源使用和开发并重。 2、(1)要注意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性;(2)要注意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竞争性;(3)要注意区分普通人力资源和高素质人才资源;(4)应该确立大的人才战略。
3、(1)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2)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理的权力;(3)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具体管理中,体现出了自身的性质。如针对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与公职人员的政治要求,强化了其德才的测评、考核与培训的方法和技术;而针对公共部门产出的非量化性特征,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必然发展出适用于公共组织的绩效评价指标。
4、(1)政府所有行政组织系统与公务人员管理形态都以韦伯的“理想型官僚体制”为典范,管理法规齐全,管理制度明确,管理功能完善;(2)管理的人力资源以专业性人才为主,重视启用专业人才;(3)具有相应的职业保障制度,并建立了相应的保障体系,便公务人员的职业稳定;(4)实行政务官与事务官两官分途的制度,保证了行政工作的连续性;(5)实行公开考试,公平竞争的选录制度,公务人员的录用与甄选以注重才能为标准;(6)公务人员体制以有效的政策规划与严密的法治管理为支撑。
5、(1)在发展的方向上都指向现代的功绩制;(2)在发展的路径上都是由封建制而官僚制,继而为民主型的开放制。各国在发展路径上的差别只在于其在这条发展道路上的位置不同而已;(3)在对公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上,由传统的通才模式向专才模式过渡。专业化的要求日趋强烈,尤其是对科技专才的需求,已成为各国发展的关键之所在;(4)在人事价值观上由重视个人权威及特权观念向对事不对人的平等价值观过渡。
6、(1)人力资源生态环境的不平衡性;(2)人力资源政策体制建设环境还不完善;(3)人力资源管理环境滞后;(4)劳动力市场环境还不成熟。
7、人力资本的性质可以从其与物质资本及其他形式资本统一性角度来认识和理解。人力资本的性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人力资本的生产性。人力资本的生产性是人力资本最本质的性质。人力资本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特别是在现代经济中,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的重要性更加显著。(2)人力资本的稀缺性。同其它形式的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是一种稀缺资源。这种稀缺性一方面是由于无论是在何等优越的条件下,一个人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及其维持的实践终究是有限的;另一方面是因为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存量的增加投入劳动、时间和金钱等稀缺性资源。所以存量水平越高的人力资本,其稀缺性也就越大。(3)人力资本的可变性。一个人或者一个人口群体的人力资本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其存量水平或价值可能会增加,也可能消耗、闲置和贬值。因此,在人力资本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投入一定的成本进行维护,使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发挥正常的生产功能。(4)人力资本的功利性。人力资本是其所有者用来谋取经济利益的一种手段,一个人之所以愿意牺牲或放弃眼前的利益和满足,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就是为了在将来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利益和满足。当然,人力资本本身还可以导致外部效益和非经济效益,而这类收益对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8、人力资本虽然具有许多与其他资本一样的共性,但还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概括为:(1)人力资本是存在于人体之中,与其承载者不可分离,不能够直接转让和买卖,只能被出租,或转让使用权;(2)人力资本的形成与效能的发挥都与人的生命周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受其个人偏好的影响;(3)一个人可能拥有不同形式的人力资本但其总量是相当有限的,同时一个人所具有的非互补的人力资本也不能同时使用;(4)人力资本的形成一般是在消费领域,当然有时也在生产领域;(5)人力资本不仅是一种经济资源,而且还是一种涵义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
9、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公共部门根据一定时期组织发展战略需要,在对外部环境和本部门人力资源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的基础上,为确保组织对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上的需求,制定本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行动方针的过程。
这个定义主要强调以下四点:(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以组织战略目标为基础的,是为实现公共组织战略目标服务的;(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要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以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适应性和科学性;(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制定行动方针的过程;(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10、(1)挑选的专家应有一定的代表性、权威性;(2)在进行预测之前,首先应取得参加者的支持,确保他们能认真地进行每一次预测,以提高预测的有效性。同时也要向组织高层说明预测的意义和作用,取得决策层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支持;(3)问题表设计应该措辞准确,不
能引起歧义,征询的问题一次不宜太多,不要问那些与预测目的无关的问题,列入征询的问题不应相互包含;所提的问题应是所有专家都能答复的问题,而且应尽可能保证所有专家都能从同一角度去理解;(4)进行统计分析时,应该区别对待不同的问题,对于不同专家的权威性应给予不同权数而不是一概而论;(5)提供给专家的信息应该尽可能的充分,以便其作出判断;(6)只要求专家作出粗略的数字估计,而不要求十分精确。
11、(1)用人所长的原则;(2)人事相宜的原则;(3)依法流动的原则;(4)个人自主与服从组织相结合的原则。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必须有一个基本条件,即劳动者个人能根据自身条件及外部环境决定流动去向。在人员流动中坚持个人自主原则,就是允许人员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条件选择组织和岗位,组织要尊重个人选择,照顾和保护公职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合理要求。同时,由于公共部门的特性,公职人员有义务服从组织因工作需要而做出的流动安排,并按规定的期限到职就任,不得拖延或拒不服从安排。
12、(1)人力资源市场构成人力资源流动基本渠道;(2)人力资源市场改变人力资源流动的方式;(3)人力资源市场扩大人力资源流动的范围;(4)人力资源市场提高人力资源流动的效益。 13、(1)完善人力资源市场的法律体系;(2)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3)加强对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功能;(4)维护人力资源市场的秩序。
14、(1)人力资源的市场主体地位未完全确立;(2)市场法规和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3)户籍制度改革滞后;(4)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15、品位分类制度的优点是:(1)结构富有弹性,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便于人事机构调整公务员的职务,所采用的级别随人走,免除了因职务变动和另有任命所带来的不安全感,能调动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2)它是建立在公务员应该是具有多面的知识的通才,而不需要很专门的知识这一认识基础上的,比较适用于担任领导责任的高级公务;(3)注重按行政首长和上级主管的意图行事,有利于集中统一地领导,树立行政权威,工作任务特别是临时性的任务指派也容易。
品位分类制度的缺点是:(1)不注重对工作人员现有岗位设置是否合理进行调查分析,因人设岗,容易造成机构臃肿、职责不清,人浮于事局面;(2)在人事管理中主观随意性比较大,没有统一、规范的要求;(3)过分重视学历、资历、身份等静态因素,不利于学历低、资历强但能力强、水平高的人才脱颖而出。因此,近年来英国对品位制度作了较大改进,表现了向专业分工和职业分类方向发展的趋势。英国现行的分类管理制度是在品位分类的基础上,吸收了美国职位分类的精神建立起品位分类与职位分类相结合的分类制度。
16、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1)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2)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3)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4)可以做到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推诿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解决机构重叠、层次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问题,提高组织机构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
使组织机构经常处于合理高效的状态。
职位分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而对高级行政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2)实施职位分类的程序繁琐复杂,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参予,否则难以达到科学和准确地步;(3)职位分类重事不重人,强调“职位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规定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积极性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4)职位分类在考核方面过于注重公开化和量化指标,使人感到繁琐、死板、不易推行。
17、(1)经济高效;(2)测评面宽;(3)误差易控;(4)督导力强。
18、(1)测评的素质更全面;(2)测评内容的不固定性;(3)考官与考生交流的互动性;(4)测评手段的灵活性与针对性;(5)主观性强。
19.(1)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组织人才输入和引进的质量,进而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2)人力资源获取工作有助于塑造和推广组织形象;(3)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有效性影响组织人员的流动率;(4)人力资源获取工作的质量影响到人事管理费用。
20、(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提高公职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怔;(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公职人员所涉及的业务内容和处理方法也处在不断更新和变化之中。一些新的理论和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公共管理中,这些变迁给公职人员提出了挑战,要求他们更新知识结构,通过快速的学习,运用新的方法从事公共管理活动,以跟上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潮流;(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充分开发人才资源的重要渠道,是公职人员自身职业发展的重要台阶;(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是公共部门管理职能调整和转变的要求。
21、(1)部内培训。部内培训是指各职能部门内部自设培训机构.根据本部门工作的需要对本部门人员所进行的培训;(2)部际培训。部际培训是指由若干职能部门横向联合举办的培训;(3)交流培训。交流培训是指通过部门之间、地区之间人员的交流对公职人员实施的培训,有时也表现在公并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相互调任或借调,目的在于帮助公职人员扩大知识面,增强在各种环境中处理问题的能力;(4)工作培训。工作培训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对公职人员所进行的训练,通过政府高层领导或公共部门中经验丰富的人员的言传身教和具体帮助指导,使新进人员、下级工作人员或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年轻人接受锻炼,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增长才于;(5)学校培训。学校培训是指由各部门选送部分有培养前途的公职人员,委托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对之进行培训,或者指公职人员仅据有关规定,通过考试到公共部门的高中级行政学院或国内外高等院校脱产研修的形式。(6)选择培训。选择培训是指公职人员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状况和兴趣,自由选择培训专业方向进行培训的形式。
22、(1)讲授式培训法。讲授式培训法是由教师在课堂上给受训者进行系统讲授的培训方法,
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培训方法;(2)研讨式培训法。研讨式培训法是如今广泛运用于职业培训的方法;(3)案例分析培训法。案例分析培训法是目前公职人员培训中普遍采用的方法;(4)合作研究培训法。合作研究培训法一般是在公职人员培训的中后期采用,是由教师指定或由学员自愿组成研究小组,共同承担研究项目,在搜集资料、调查了解情况和分析研究问题之后,写出对策性的研究报告。这是对学员进行的一种综合的理论、智力和技能的训练,也是学员接受培训后的综合性成果;(5)角色扮演培训法。角色扮演培训法是指事先设计制造一种情景,由受训者分别扮演模拟情境中的不同角色,从事指定的活动,通过此种方法训练学员在复杂情况下处理问题的能力。角色扮演培训法常常用于对管理人才的培训;(6)人格拓展训练培训法。人格拓展培洲法是指由教师设计出模拟的惊险情景或极限训练方法,让学员参与其中。通过此种训练,培养学员的忍耐力和克服障碍、实观目标的意志力;
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培训还包括自学法、领导成就训练法等,还可采取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的视听技术培训法和计算机培训法等。
23、(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2)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4)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地发放工资和奖金;(5)管理者要要注意正确运用表扬激励。 24、(1)目标是一种外在的可以得到精确观察和测量的标准,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直接调整和控制,具有可应用性。(2)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帮助下属设立具体的、有相当难度的目标,使下属认同并内化为自己的目标,变成员工行动的方向和动力。(3)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尽可能地使下属获得较高的目标认同:一是使所有下属人员了解组织目标,并参与目标设置过程;二是支持和鼓励下属认同目标,相信下属人员的能力及承担完成目标的责任;三是对目标的实现采取各种形式的激励和肯定,以强化和调动员工完成目标的积极性。(4)加强和做好目标进程的反馈工作。信息反馈是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运用目标理论,通过设置、核查目标,使员工经常看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并随目标的实现进程不断予以反馈,实施反馈控制。
25、(1)正确选择强化物。要根据员工的需要和特点,正确地选择正反两方面的强化物,不能搞“一刀切”;(2)正确选择强化的方式。员工的差异性很大,组织应该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合适的强化方式;(3)正确选择强化时间。选择强化的时间段时必须注意最适合于强化的时间;(4)设立一个目标体系。分步实现目标,不断强化行为;(5)及时反馈、及时强化;(6)强调员工的社会学习;(7)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强化。
26、(1)公共部门绩效目标的复杂性;(2)公共部门绩效形态的特殊性;(3)公共部门绩效的评价机制不健全。
27、(1)制定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过程的起点,是员工与直接上级就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及其有效完成的标准以及员工个人发展确定目标,达成共识的过程;(2)持续沟通。持续沟通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与现代模式的本质区别之一;(3)
实施绩效评价。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对员工在一定期间内的工作绩效进行考察和评定,确定员工是否达到预定的绩效标准的管理活动;(4)提供绩效反馈。绩效评价结束后,上级或主管应就绩效评价结果与员工进行沟通使之明确绩效不足或改进方向及个人特性和优点。绩效反馈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步骤;(5)绩效改进指导。绩效评价结果反馈给员工后,如果不进行绩效改进和提高的指导,这种反馈就失去了意义。
28、(1)不同等级的公务员一起考核;(2)重视定期考核,忽视平时考核;(3)考核过程中出现论资排辈评优秀的现象;(4)按比例分配名额。
29、(1)考核内容缺乏针对性、可比性;(2)岗位之间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不一致;(3)考核制度设计也有不尽合理的地方。考核制度设计较多考虑了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但对领导者如何考核却语焉不详,如果领导者不负责任或有私心,无法从制度上对其加以约束。在对工作人员的考核中,有的领导干部因不愿意得罪人而不敢坚持原则、标准;有的甚至自己想获得优秀,或希望将与自己关系好的人评为优秀,不想按原则、标准进行考核,这都会导致出现考核不公平的现象;(4)考核中没有规定不称职人员的比例。
30、(1)公务员工资结构不够合理;(2)公务员工资总体水平偏低,难以体现公平原则;(3)工资调整不及时、增长机制不完善;(4)津贴制度不完善,补充功能难发挥作用。
31、(1)福利项目设置不合理,制度老化;(2)福利待遇差距大,标准悬殊;(3)福利形式过于社会化;(4)福利资金提取和使用混乱,“小金库”盛行,滥发补贴和实物的现象突出,缺乏有效监督。
32、(1)对公职人员守法的监控。即对公共组织在对其成员管理的过程中执行贯彻法规情况的监控;(2)对公职人员执法的监控。也就是对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实施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决定、命令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反法律、法规及政策的行为提出建议、加以纠正甚至予以必要惩戒的过程;(3)对公职人员廉政的监控。主要是依据法律和道德的规范对公务员个人执行公务的行为进行的监控;(4)对公职人员勤政的监控。这一方面的监控着眼于公职人员行政活动的效能和效率。
3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与约束的主要内容分为内部监控约束和外部监控约束。(一)内部监控约束即公共部门内部对人员的监督与约束。它主要由如下两方面的形式组成:(1)合同监控约束。合同监控约束就是指个人与组织签订合同书,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以合同的形式约束个人行为,并防止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流失。在政府部门实行的公务员聘任制,就是合同化管理人才的体现。我国在《公务员法》里专门规定对一些专业性较强的职位和辅助性的职位可以进行聘任,聘任就要签订合同,按照合同进行管理,这是过去暂行条例所没有的。我国目前对事业单位人员实行聘用制,单位与职工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单位与个人的聘用关系,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2)制度监控约束。制度监控约束是指通过建立健全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公
职人员的行为,它是人才管理的基础工作。公共部门的制度监控,不仅是对全体公职人员的全部行为的监控,而且还必须贯穿于所有行政程序与行政过程的始终。约束监控制度若设计得科学严密,能对行政行为本身构筑起预置性防范的屏障。同时约束监控制度还能为组织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通过监控与约束,保障组织正常、高效地运作。
(二)外部监控与约束是社会对公职人员形成的一种外在约束与控制。它包括法律监控与约束、道德约束、社会群团和媒体监控与约束。(1)法律监控与约束。法律约束与监控是运用法律制裁措施对公共部门及其成员通过法律途径维护组织与成员的合法权益的同时,约束其行为。(2)道德约束。从职业伦理的角度来看,公职人员所必须达到的精神状态也必然不同于对普通职业的要求,这种精神状态具象化为“职业道德”,并被社会认同。作为“职业道德”,它依赖于公职人员内在的精神认知,并通过主观意识的约束来实现。道德约束对公职人员队伍中的所有成员都是一样的,是公务员所“共有”的约束。(3)社会群团和舆论的约束监控。社会群团对公职人员的约束监督,主要是通过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等形式来实现的。对公职人员实行舆论约束监控主要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途径实现的。公务员的一切言行均在舆论约束监控之列,如公务员是否称职;是否公正廉洁;是否遵守党纪国法;是否具有高尚的品德及修养等。舆论约束监控的作用特别巨大。
34、西方国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监控与约束机制历经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多元化和双向化格局,并使这种格局呈现出了系统性、制度化、独立性和双向性的运行方式。(1)系统性。西方国家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监控系统既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具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组织网络。各监控部门职能划分相对科学,且各具有特殊的监控力领域。部门内的监控内容清晰,事前事中事后监控齐全,既有对公务员个人的监控又有对公务员管理活动的监控,兼顾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和公务员的个人利益。(2)制度化。西方各国的监控都有着完善的制度保障,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就很重视有关的监控条款。最直接的对公务员的监控来自行政法规中的规定。在西方除了有健全的实体法的约束,更有对监控程序的程序法规定,特别是对公务员进行惩罚时的程序规定较为细致周延。为了防止惩戒权的滥用,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西方各国政府大多建立了公务员惩戒的救济制度。(3)独立性。西方各国都很强调监控机构的独立性,特别重视行政系统内监控机构的独立性。保持监控机构的独立性,就必须使监控机构的管理权、用人权、财政权都完全脱离于被监控机构。美国的伦理道德办公室就是为了加强廉政方面立法而从人事管理总署内分离出来的一个独立机构。(4)双向性。西方政府与公务员的法律关系被定位为雇佣关系,单个公务员与行政机关相比无疑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西方通过组织工会进行集体谈判来影响行政机关以保证公务员个人正当权益的实现。工会就有关公务员切身利益的有关问题通过与政府的谈判,一方面实现维护公务员集体权益的目的,一方面以此来监控政府的人事管理活动。
35、(1)在我国,公职人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作,“党管干部”是我国对公职人员管理
的基本原则。所以,共产党对公职人员的监控与约束是实施党的领导的手段和必然要求;(2)在西方各国,工会在监督政府人事管理活动、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的公职人员不是特殊的利益集团,不存在工会对人事的监控;(3)根据我国宪法中人民主权的原则,我国的群众监控是一种独立的重要监控形式,通过各种人民团体对政府的监督来实现,而西方不存在独立的群众监控;(4)我国的行政监察部门隶属于政府,属于行政系统内监督。而在西方国家,大多采用的是系统外监控方式,且其监督公务员的机构都是与政府相对独立的。
36、(1)确立新的监控理念。要树立公开监督、分权监控、利益监控的理念。加强伦理道德建设。(2)完善加固监控制度。完善我国行政监察制度:提高行政监察机关的法律地位,改革现行行政监察领导体制,扩大监察机关职权,建立监察官身份保障制度。应建立与健全财产申报制度。(3)健全规范监控约束机制。健全分权监控、源头监控、维权监控机制。此外,要鼓励群众监督,把人民群众的监督制度化、经常化。 五、论述题
1、(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指专家系统与专门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乃是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学习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