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7 6:59:0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研究
一、高职教育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的必要性 课程标准是课程组织与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其建设对于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还没有统一的、系统的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高职院校一般都自行开发课程标准,或直接由课程教学大纲改良而来,在课程标准建设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缺少对面向职业岗位、职业岗位群的深入调查,课程职业岗位能力目标不明确;二是偏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三是重视专业技能训练,忽视职业素质的培养,而职业素质是目前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基本条件。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职业性,它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要实现该目标,只有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1]。 在制订课程标准时,只有引入职业岗位标准,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引导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并把职业情境和企业文化理念融入教学过程,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最终形成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生产和发展相适应的良性循环。
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的对接点
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与任务、课程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要求的范围和深度、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依据,是衡量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职业岗位标准是某个职业岗位针对劳动者的素质水平提出的具体要求,目前主要通过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认证证书来体现[2]。职业岗位标准的核心部分包括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两部分。基本要求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和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法律安全环保等知识;工作要求是从“知识”和“技能”两方面对职业能力的描述[3]。职业岗位标准对职业技能的要求更具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职业教育课程开发应当以“岗位”需求设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选择和界定则应围绕岗位工作任务,并对职业领域中的工作任务进行剖析、选取、序化和教学化;职业素质要求应与职业岗位的基本要求相对应,将岗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行为规范和法律安全环保等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实现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目标对接,课程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要求与职业岗位基本要求和工作要求对接。
三、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的策略与方法 (一)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标准接点
课程目标与职业岗位目标对接是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
对接的逻辑起点。课程目标开发首先要明确该专业面向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深入企业,对职业岗位群的岗位目标、岗位职责和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职业素质即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其次要了解专业面向行业的准入条件,都有哪些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4];最后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职业岗位标准转化为课程目标语言,使学生在毕业时,可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毕业后能够很快胜任该职业、行业的工作。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标准接点
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是达到预期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关键。课程内容的选取需要企业专家、职业教育专家的共同参与,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专家论证,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召开行业、企业专家访谈会的方式,由企业专家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论证,从众多岗位工作任务中得出典型工作任务,并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对其序化,确定各典型工作任务的难度等级。典型工作任务的选取是这一步的关键。 2.依据行业标准确定课程内容
企业专家和职业教育专家共同分析研讨完成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并参考职业资格鉴定内容,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确定各课程所支撑的知识、技能点,并将其转化为对应的课程内容。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换是决定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