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重大疫情处理应急预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0:01: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麻疹重大疫情处理应急预案

麻疹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1965年我国报告发病数大约900万例,发病率达1432/10万。60年代初我国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并研制成功麻疹减毒活疫苗,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并在全国广泛接种。特别是1978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之后,麻疹发病率急剧下降,年发病率在10/10万左右。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麻疹发病率又有明显回升。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仍大约有4500万例麻疹,其中100万婴儿和儿童死于麻疹。为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保障广大儿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现特制定麻疹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一旦发生麻疹爆发流行,迅速查清疫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或扑灭疫情。

二、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一个麻疹潜伏期(10-14天)内,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如一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一所学校)发生5例或以上病例。

三、预案启动条件 一旦发生麻疹爆发流行或重大突发疫情,立即启动本预案。 四、麻疹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详见附录4。

五、处理程序与步骤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人、联系电话等,填写专用记录表格。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应急管理职能科室和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赶赴现场,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到达现场后进一步核实情况 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根据需要对病例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5、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

6、对易感者的应急措施 (1)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2日内接种。 (2)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症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丙种(血浆或胎盘)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 (3)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应医学观察21天。

7、疫源地消毒 麻疹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因此,针对传播途径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是控制其传播的关键。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即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同时保持内外环境清洁卫生。 在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在喷洒消毒剂溶液时不宜超过墙面或地面的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

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离开病家前,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衣服和被褥应勤洗、勤晒,消毒可用加热的方法,

也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8、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开展健康教育,利用各种方式广泛宣传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群众卫生保健意识,加强居民对麻疹的防范能力。 9、根据初步调查结果,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

10、必要时可实施医疗机构应急疫情报告制度,如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制度、麻疹疫情动态报告等制度。 六、效果评价 麻疹暴发疫情控制期间,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对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 经过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月新发病例显著减少或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后二周内无新发病例,经疫情应急处理专家小组认定,可转入常规监测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