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最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3:14: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6)尽量缩短掺外加剂混凝土的运输和停放时间,减小坍落度损失。 4.混凝土强度不足或强度不均匀,强度离差大

原因:混凝土拌制原材料质量未控制好,计量不严格,未认真执行配合比。

防治措施:控制好各种原材料的质量,要认真执行配合比,严格原材料的配料计量。 5.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搅拌不匀,颜色不一致 原因:搅拌时间不足。

防治措施:要保证混凝土搅拌时,对拌合物搅拌的足够时间。 6.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稳定

原因:用水量掌握不准确,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未及时测定,未及时调整用水量。其

次是用水计量不准确,水用量时多时少。

防治措施:混凝土搅拌时严格计量,及时测定粗细骨料中含水率的变化,调整用水量。 7.混凝土施工缝设置位置、形式及接缝处理不规范

原因:混凝土施工缝设置未事先根据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确定,随意留置;施工缝处理无

专项处理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

防治措施:混凝土浇筑前,首先根据规范或设计要求进行确定施工缝位置;施工缝处理做好专项处理方案或进行技术交底。

8.匀质性差,强度达不到要求,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低于0.85或0.9设计强度等级,或同批混凝土中个别试块强度值过高或过低,出现异常。 原因:

(1)水泥过期或受潮,活性降低;砂、石骨料级配不好,空隙率大,含泥量和杂质超过规

定,有冻块混入;外加剂使用不当,掺量不准确。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计量不准,袋装水泥欠重,计量器具失灵,施工中随意加水,没

有扣除砂、石的含水量,使水灰比和坍落度增大。 (3)混凝土加料顺序颠倒,搅拌时间不够,拌合不匀。

(4)冬期低温施工,未采取保温措施,拆模过早,混凝土早期受冻。

(5)混凝土试块没有代表性,试模保管不善,混凝土试块制作未振捣密实,养护管理不当,

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在同条件养护时,早期脱水、受冻或受外力损伤。

(6)混凝土拌合物搅拌完至浇筑完毕的延续时间过长,振捣过度,养护差,使混凝土强度受到损失。 防治措施:

(1)水泥应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并应加强水泥保管工作,要求新鲜无结块,过期水泥经试验合

格后才能使用。对水泥质量有疑问时,应进行复查试验,并按试验结果的强度等级使用。 (2)砂、石子粒径、级配、含泥量等应符合要求。

(3)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及时测量砂、石含水率并扣除用水量。 (4)混凝土应按顺序加料、拌制,保证搅拌时间和拌匀。

(5)冻期施工应根据环境大气温度情况,保持一定的浇灌温度,认真做好混凝土结构的保

温和测温工作,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冻。在冬期条件下养护的混凝土,在遭受冻结前,硅酸盐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30%以上,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的混凝土,应达到40%以上,但C10及C10以下的混凝土不得低于5MPa。 (6)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认真制作混凝土试块,并加强对试块的管理和养护。 9.蜂窝

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混凝土一次下料厚度及振捣应符合规范规定。根据钢筋间距确定混凝土骨料规格,做好配合比。模板缝隙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要堵严。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 mm厚。 10.露筋

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露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

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防治措施:钢筋垫块按规定垫好,钢筋绑扎位置要保证不位移。混凝土振捣应防止漏振或过振。

11.混凝土麻面、粘结

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防治措施:支模时应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并刷好隔离剂。混凝土拆模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 12.孔洞

原因:是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钢筋较密的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棒,防止混凝土漏振。 13.缝隙与夹渣层

原因: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夹渣层。

防治措施:混凝土支模及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或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mm厚。 14.墙体烂根

原因:支模前未每边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严密,混凝土漏浆。

防治措施: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保证模板下口严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作。

15.混凝土表面蜂窝、露筋、孔洞、夹渣、烂根、漏浆严重;洞口变形,缺棱掉角。拆模早,不按规定进行养护;表面裂缝

原因: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干净,模板加固不牢,接缝不严密,拆模过早;混凝土浇筑时漏

振或振捣不密实,欠振。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不漏振、欠振或过振。混

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混凝土拆模应符合规范规定,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16.现浇板面龟裂甚至形成沿板厚贯通 原因:

(1)混凝土配比砂率大,混凝土收缩变形大。

(2)混凝土浇筑后,未按要求及时养护,使混凝土失水干缩形成裂缝。 (3)混凝土板面堆载超载,或荷载不均匀,甚至使混凝土受冲击荷载。 防治措施:

(1)混凝土配比要合理,防止出现砂率过大造成混凝土严重收缩变形。

(2)混凝土浇筑后,应按要求及时浇水或覆盖塑料布养护,防止混凝土失水干缩形成裂缝。 (3)混凝土板面荷载应根据设计荷载进行验算,不得随意在板面堆载,并要注意板面荷载

要均匀,严禁出现冲击荷载。

17.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酥松脱落 原因:

(1)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浇筑温度低,未采取保温措施,造成混凝土表面受冻、酥松、脱落。 防治措施:

(1)木模板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浇水湿透。

(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应立即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避免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

(3)冬期低温浇筑的混凝土,应采取措施提高混凝土入模温度,采取保温措施,避免混凝土表面受冻。 18.现浇楼板面和楼梯踏步上表面平整度偏差太大

原因:是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不用抹子认真抹平。或盲目抢进度,混凝土板面强度未达到

1.2MPa就上人操作;冬期施工在覆盖保温层时,上人过早或未垫板进行操作。 防治措施:混凝土浇筑后,表面应用抹子认真抹平,并设置防护措施或未垫板进行操作,防止上人过早。 19.洞口移位变形

原因:浇筑时洞口两侧混凝土未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

防治措施:浇筑时应防止混凝土冲击洞口模板,洞口两侧混凝土应对称、均匀进行浇筑、振捣。模板穿墙螺栓应紧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