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控制器介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8 5:43:3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模糊控制器介绍

例、已知G?5?s?1??s2?2s?3?e?0.5s,分别设计PID控制与模糊控制,使系统达

到较好性能,并比较两种方法的结果。

r _ePID/FCG(s)y

具体要求:

1、分别采用fuzzy工具箱和编程实现模糊控制器。 2、分析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对模糊控制器控制性能的影响。

3、分析系统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作用下的抗干扰能力(加噪声干扰)、抗非线性能力(加死区和饱和特性)以及抗时滞的能力(对时滞大小加以改变)。

4、讨论系统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作用下的时间参数和结构变化下的抗干扰能力。

模糊控制部分大作业旨在利用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实现对已知系统的控制,分别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然后改变系统的参数、结构或者加入非线性环节,以验证模糊控制器的鲁棒性能。以下是作业过程:

1、PID控制

考虑到系统中存在纯延迟环节,使得系统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如果系统的反馈信号没有延迟,系统的响应特性将会得到很好的改善。因此,对于存在纯滞后环节的系统,特别是大延迟过程,一般采用Smith预估控制,即将纯滞后补偿模型与PID控制器并接。本题中,延迟环节的时间常数不是很大,仅为0.2,因此基本上不会影响系统的稳定,采用常规PID控制也基本可以达到很好的控制效果。常规PID控制框图如图1-1(相应文件:PID.mdl)

PIDStepPID ControllerrTo Workspace5s+1Transfer Fcn12s +2s+3Transfer Fcn1uTo Workspace1TransportDelayScopecTo Workspace2

1

图1-1 常规PID控制框图

PID参数选取:Kp?0.38,Ki?0.285,Kd?0.1 常规PID控制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41.210.80.60.40.2002468101214161820 图1-2 常规PID控制响应曲线

2.模糊控制

模糊控制规则(相应文件:zdh.fis)

表1.1 模糊控制规则 EC E NB NM NS NZ PZ PS PM PB NB NB NB NM NM NM NS ZE ZE NM NB NB NM NM NM NS ZE ZE NS NB NB NM NS NS ZE PM PM ZE NB NB NM ZE ZE PM PB PB PS NM NM ZE PS PS PM PB PB PM ZE ZE PS PM PM PM PB PB PB ZE ZE PS PM PM PM PB PB 各变量论域

输入变量:E:[-6 6];EC:[-6 6]; 输出变量:U:[0 7] 语言变量

E: NB、NM、NS、NZ、PZ、PS、PM、PB(8个) EC:NB、NM、NS、ZE、PS、PM、PB(7个) U: NB、NM、NS、ZE、PS、PM、PB(7个)

2

各变量隶属度函数:三角形函数(trimf) 模糊推理:Mamdani推理法

去模糊化:中位数法(bisector)

模糊控制框图(相应文件:mohu.mdl)

1.7StepGain1du/dtDerivative0.5GainFuzzy Logic Controller-K-Gain25s+1Transfer Fcn12s +2s+3Transfer Fcn1TransportDelayScopecTo Workspace2Scope2Scope1

图1-3 模糊控制框图

选取量化因子:Ke?1.7,Kec?0.5 选取比例因子:Ku?0.171 模糊控制响应曲线

1.41.210.80.60.40.2002468101214161820 图1.4 模糊控制响应曲线

在模糊控制器的设计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论域和量化因子、比例因子是至关重要的。量化因子ke选择过大,系统超调较大,过渡过程较长;kec选择过大,系统超调较小,但是响应速度变慢;比例因子ku选择过大导致系统振荡,过小时系统响应过程变长。

3、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中分别加死区、饱和特性以及对时滞大小加以改变。

1)加死区非线性响应曲线比较(如图1-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