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论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3 23:24: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十五、小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水平(三个阶段):

低年级——直观行动分析阶段,依靠对象的直接感知(扳手指头、数游戏棒)。中年级——逐渐摆脱具体动作阶段,仍会与情景联系(实物、线段图)。高年级——智力分析阶段,依靠认识对象的表象和概念 二十六、教学方法选择和优化:

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依据教师本身的素质条件;依据客观条件。优化:熟悉了解方法——联系目标任务——考虑效率高低。 二十七、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恰当地组织教材;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手段先进;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重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教师基本素养好。 二十八、评价的分类:

按评价方法分类(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按评价功能分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按评价主体分类(自我评价;他人评价),按评价内容分类(过程评价;结果评价),按评价标准分类(相对评价法;绝对评价法)。

二十九、教学要点:

经验是儿童机和学习的起点;操作是儿童构建空间表象的主要形式;“建模”是几何学习的基本过程;“想象”是几何学习的发展基础。

三十、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一)学习的心理机制——认知结构:学习者头脑内部的知识结构;(二)学习的规律——迁移规律: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

影响;(三)学习的阶段——输入阶段、相互作用阶段、操作输出阶段。 三十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启示:

1.2-7岁,前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11-15岁,形式运算阶段。 2、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即学生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他们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同化和顺应去实现,同化和顺应是小学生进行数学认知的两种基本方式。学生头脑原有认知结构在数学学习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无论同化还是顺应都需要学生良好的已有的认知结构。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从平衡到不平衡再到新平衡的特点,教学中要注意利用数学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之间的矛盾冲突,充分发挥顺应的作用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向新的平衡发展。

三十二、数学操作技能的形成过程:

动作的定向;动作的分解阶段;动作的整合阶段;动作的熟练阶段。

三十三、小学数学教材的基本构成:教科书;学生活动手册;教师教学指导手册;信息库;工具箱;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