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5:38: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少数民族地区中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摘要:学校德育工作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文明的行为习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高的理想,以及正确的政治方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少数民族德育培养

一、少数民族地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的中学生,正好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行为习惯往往受制于他们内心的各种矛盾的情感,这些情感需要我们合理、正确的引导,作为德育工作者,我们应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帮助他们分析眼前的矛盾,解答内心的疑惑,建立彼此的信任,从而将正确的思想灌输给他,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向着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说,德育对于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的重要作用。记得有人说过,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后备力量,他们肩负的使命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稳定、民族的长盛不衰。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工作者要竭力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祖国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国是一个少数民族较多的国家,不同的少数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行为习惯都有很大的差别,但不论是哪个民族,都有着共同的理想,那就是繁荣稳定。繁荣稳定的前提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相亲相敬,为此,除了要保留本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传统,还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进而在思想上形成共鸣。与此同时,还要培养爱国意识、民族感情,无论你生活在哪里,无论你属于哪个民族,我们都是祖国家庭中的一份子,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血脉,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民族才能长期发展,我们的生活才能永远幸福。在日常的工作中,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民族意识、集体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从而为祖国的日益强大、以及各民族兄弟的幸福生活,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

二、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工作:

少数民族地区的德育工作,不仅具有一定的重要性,还有一定的特殊性,以下是我对如何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的几点肤浅的认识:

、相互尊重、彼此信任、公平、公正是德育工作的敲门砖。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更加注重同龄人对自己评价,哪怕是同学的一句玩笑

话,都会对他们产生极大的影响,许多中学生在同学面前会过分的考虑自己的面子,老师的任何批评,都会让他觉得自己在大家面前丢了脸,为此,为了挽回面子,他们会顶撞老师,甚至做出更加过激的行为,可当老师私底下单独和他们沟通时,他总是表现的后悔不已。这种行为被许多老师称之为“变态的自尊”。通过学生的这种反应,应该引起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如今很多教师因为得不到社会上某些人的尊重而气愤不已,可见被人尊重是人人渴望得到,那么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想的。作为教师要时常鼓励那些落后的学生,给他们充分的信任,使他们有足够的勇气战胜困难。作为教师在处理问题时,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我认为作为德育工作这一点很重要。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是德育工作的有力保障。

德育工作并非一朝一夕,它需要社会、家庭、学校长时间的通力合作才能见效,正如人们常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育人工程。作为一个任课老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固然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学生的升学,也关系的老师的期末考核,但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是单纯的教书匠,我们还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要教书还要育人,我们的目的不是培养高智商的犯罪分子。为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应该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

作为学校的后勤工作人员,不应该仅仅把目光放在学生是否吃得饱、是否穿得暖等问题上,还应该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行为,面对学生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要及时进行正确引导,诸如有些学生,有懒惰、铺张浪费、盲目攀比、跟风等不良习性,面对这些,作为后勤工作人员要耐心、细致的和学生沟通、合理分析行为背后的思想根源,从思想上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科学的生活习惯。

同时,作为学校的管理层,要对学校德育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强调升学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以制度为依托,将德育工作作为硬指标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师的量化考核。并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提供充足的物质资源和有力的精神支持。为学校的德育工作能够长期、有效的开展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