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过渡金属掺杂铝酸盐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性能(精)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9 0:56: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稀土/过渡金属掺杂铝酸盐红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发光

性能

铝酸盐体系荧光粉具有量子转化效率高、显色性好、激发范围宽以及发射光在可见范围等优点,成为荧光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研究铝酸盐基蓝、绿色荧光体的较多,但是对铝酸盐基红色荧光体的研究较少。单纯掺杂激活剂的红色发光效率不高、亮度不够理想,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需要添加辅助激活剂。本文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通过离子掺杂进一步提高和改善铝酸盐基红色荧光体的发光性能。本论文采用溶液辅助煅烧法成功合成了LiAlO_2、LiAl_5O_8基质荧光粉和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了SrAl_2O_4基质荧光粉。并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电子扫描电镜(SEM)和荧光光谱分光度计(PL)等分析测试仪器,对样品的荧光发光性能、物相、颗粒的大小、形貌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分别研究了Bi~(3+)离子掺杂LiAlO_2:Fe~(3+)荧光粉和Ce~(3+)离子掺杂LiAlO_2:Fe~(3+)荧光粉的荧光发光性质。研究发现Bi~(3+)离子掺杂LiAlO_2:Fe~(3+)不仅使LiAlO_2:Fe~(3+)的发光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使得荧光发光光谱的范围得到一定的展宽。Ce~(3+)离子的掺杂有助于LiAlO_2:Fe~(3+)荧光粉发光效率的提高;这表明Ce~(3+)离子与Fe~(3+)离子发生了能量传递,Ce~(3+)离子对Fe~(3+)离子起敏化作用。进一步确定了Bi~(3+),Ce~(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等基本工艺参数。2.研究了B~(3+)离子掺杂对LiAl_5O_8:Fe~(3+)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与LiAlO_2:Fe~(3+)荧光粉的发光性质不同的是,LiAl_5O_8:Fe~(3+)荧光粉发出明亮的红光,其发射光谱出现蓝移。研究发现B~(3+)离子作为掺杂离子部分替代LiAl_5O_8基质中的

Al~(3+)离子,能够提高荧光粉的发光效率。研究进一步发现,B~(3+)离子在反应中不仅可以起到降低温度,还可以作为结构调整剂形成更纯的LiAl_5O_8;并且可以通过调整B~(3+)离子的掺杂量调节Fe~(3+)周围的晶体场,从而对

LiAl_5O_8:Fe~(3+)的发光强度进行调制。最后确定了B~(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等基本工艺参数。3.分别研究了B~(3+)离子单掺杂SrAl_2O_4:Eu~(3+)荧光粉和B~(3+),Li~+离子共掺SrAl_2O_4:Eu~(3+)荧光粉对其发光性质的影响,与LiAl_5O_8:Fe~(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相比,SrAl_2O_4:Eu~(3+)荧光粉的激发范围得到展宽。B~(3+)离子替代SrAl_2O_4基质中部分的Al~(3+)离子,也可以提高SrAl_2O_4:Eu~(3+)的发光强度;研究还发现,通过进一步掺杂Li~+离子还可以提高SrAl_2O_4: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并对发光强度的提高进行了发光机理解释。最后,分别确定了B~(3+)和Li~+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等基本工艺参数。

同主题文章 [1].

周华. 铝酸盐荧光粉紫外稳定性与激话剂浓度的关系' [J]. 液晶与显示. 1992.(05) [2].

化明利. 荧光粉的基本制作过程及分析' [J]. 河南科技. 1995.(05) [3].

娄淑云. 铒掺杂氧化钆荧光粉的阴极射线发光' [J]. 液晶与显示. 1992.(06) [4].

曹文奎,徐忠良,董岩,于金,蒋建清. PDP用铝酸盐荧光粉的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J]. 电子器件. 2006.(02) [5].

张长拴. FL—04型荧光粉' [J]. 河南科技. 1988.(12) [6].

张英兰,金昌根,王志华. MgF_2:Mn~(2+)合成及发光' [J]. 发光学报. 1989.(03) [7].

余兴海,胡建国,黄京根,王惠琴,徐燕.

(Ba_mMg)_(2/(m+1)Al_(10)O_(17):Eu和(Ce,Tb)Mg_nAl_(11)O_(18+n)的光谱特性' [J].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01) [8].

刘行仁. CRT、VFD及FED显示器用的荧光粉的进展' [J]. 液晶与显示. 1996.(01) [9].

盛建萍,任炳谭,耿丽梅,刘宏欣. 洛阳市气象环境对SO_2、TSP浓度的影响' [J]. 河南气象. 2000.(02) [10].

白泽生,刘竹琴,徐红. 几种液体的折射率与其浓度关系的经验公式' [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

【关键词相关文档搜索】: 材料物理与化学; 铝酸盐; 掺杂; 发光强度; 荧光粉; 浓度

【作者相关信息搜索】: 湘潭大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 肖思国; 强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