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综心理学考试笔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26: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心理学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边缘)科学。 心理现象 1.心理过程

(1)认知过程——感觉和知觉、记忆、表象与想象、言

语与思维

(2)情绪情感过程 (3)意志过程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

值观、世界观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现象的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论灵魂》—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

现象的著作

冯特—“心理学之父”—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

室—心理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

西方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 2.机能主义心理学。

“意识流”,意识的作用就是使有机体适应环境。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第一势力”。

两个特点:(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 (2)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的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

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第二势力”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 “第三势力”。自我实现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 奈塞尔—《认知心理学》

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皮亚杰。

心理现象

四、言语与思维 言语的特点 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 言语的种类 对白言语、独白言语、书面言语、内部言语 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中小学生言语的发展 思维的特点 间接性、概括性 思维的品质 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3.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4.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思维品质的中心环节和集中体现) 思维的种类 1.解决问题的方式: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3岁前的幼儿的思维就属于直观动作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典型形式,是人类思维区别于动物思维的最本质特征。

2.日常经验或理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3.思考步骤: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 *灵感现象是直觉思维的结果。 4.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5.思维的创造程度:再造思维和创造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的学习 种类 1.抽象与概括程度: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合取概念、析取概念和关系概念。

3.概念形成的途径: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概念学习的过程 1.概念的获得 2.概念的运用 科学概念的掌握 思维的一般过程 分析与综合(思维的基本过程) 比较与分类 抽象与概括 系统化与具体化 创造性思维 概念: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智力的高级表现。 特征 1.新颖独特性。(创造性思维最本质的特征)

2.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晶(创造性思维的结构) *创造性思维以发散思维为核心。 3.创造性想象的积极参与。 4.灵感状态。 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1.准备性 2.酝酿期 3.豁朗期

4.验证期

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运用启发式教学,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并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相结合。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能力。

4.组织创造性活动,正确评价学生的创造性。

5.开设具体创造性课程,教授学生创造性思维策略和创造技法。

6.结合各学科特点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学生思维的发展 小学生思维的发展 特征: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

渡。

过渡中出现“飞跃”或“质变”的关键年龄出现在小 学四年级(约10~11岁)。 中学生思维的发展 1.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从初中二年级开始,进入中学生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2.形式逻辑思维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处于优势。 3.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

是中学生思维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标志。

个性心理

兴趣 兴趣具有定向和动力功能。 种类 1.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

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引起的。如对看电 视、小说的兴趣。

间接兴趣是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所引起的。如科学家可能对繁琐的数据处理没有兴趣,只对研究结果有兴趣。

2.中心兴趣和广阔兴趣。 3.个体兴趣和情境兴趣。

个体兴趣是对某一领域相对稳定的兴趣,如美术是某人一生的爱好。

情境兴趣是指有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发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如某人最近突然对游泳感兴趣。 品质 1.兴趣的广度(范围) 2.兴趣的中心(倾向性) 3.兴趣的稳定性。

4.兴趣的效能。(兴趣对认知的推动作用) 能力 才能的高度发展是天才。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分类 1.适应活动范围: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一般能力:从事一切活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 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其中抽象概括 能力是一本能力的核心。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 乐能力、绘画能力等。 2.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

3.能力的功能: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 能力的结构(智力结构)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智力的两种因素:一般因素和特殊因素 瑟斯顿的群因理论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轮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他认为,智力是在某种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 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 人的智力结构中存在着七种相对独立的智力。 斯腾伯格的三院治理理论 能力的测量 一般能力测验 最早智力测试—比纳和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广泛流传测验—斯坦福—比纳量表 离差智商—韦氏智力量表 特殊能力测验与创造力测试 智力测验的标准 信度、效度、难度、区分度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 2.早期经验 3.教育与教学 4.社会实践 5.主观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