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文献综述写作例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3:23: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此文是我们的师哥师姐们填的基金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这个综述是边综边述类型的,看看他们是怎么分类,怎么总结文献,怎么评述的,以此为范例,进行文献综述的写作。

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演化机理与变革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字:?? 0 引言

?? ??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分类与测量

习惯性违章行为是在操作过程中某些不安全行为长期没有发现和纠正,在实践中反复出现而固定化或程式化了的一种不良操作行为方式。关于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分类研究,实际生产过程中根据其成因分为无意识性违章、怕麻烦性违章和“安全第一”错位性违章;根据其表现形式分为作业性违章、装置性违章、管理性违章和指挥性违章;根据其内容归纳为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冒险作业、违反劳动纪律4类;此外,陈红等总结了与之相关的故意违章行为表现形式,为本项目提供了借鉴。

关于行为测量方法的研究,多维尺度法被运用得较为广泛,如张燕、陈维政关于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分类研究 [3] 和彭贺关于中国知识员工反生产行为研究

[4]

[2]

。关于行为测量量表的研究,曾伏娥、罗茜等利用关键事件法和扎根理论确

立了一套专门针对网上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的测量量表[5]。李英芹总结出安全行为心理测量的方法包括量表测量法、安全心理测试系统、生理与心理测定仪器并辅以量表等。

综上,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不明确、分类模糊,现有的研究也是根据经验的定性分析,缺乏从实证角度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辨识。本研究拟借鉴现有的行为测量方法,对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辨识和分类,理清其相关因

[6]

素的层次关系,为实证研究中主变量的量化操作提供依据。

1.2 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影响因素

国内学者对故意违章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较深入,认为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传记特征、主观心理、组织环境特征、管理方式等。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中,张江石、傅贵等认为安全认识与安全行为之间存在任务安排、工作压力、安全知识等其它中间因素[7];周刚、程卫民等认为安全教育、技术培训、人机系统设计等因素会导致人因失误[8]。

国外学者对习惯性行为的关注相对较少,研究主要集中在毒瘾和网瘾等领域。对于企业生产中的安全问题大都是从行为科学的角度来研究,“不安全行为”是研究焦点。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代表性研究有:Hofmannand Stetzer(感知的安全氛围)[9]、Rundmo等(组织承诺和参与度)[10]、Thanet Aksorn等(缺乏管理支持、管理压力、群组规范、过于自信、过去经验及惰性)[11]、Glendon(安全态度、先前的行为或习惯、社会规范和压力、风险知觉、动机、个体差异以及工厂因素等)[12]。

综上,以往对习惯性违章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只是简单追溯到矿工的责任心不强、侥幸心理等,缺乏从系统安全缺陷上找原因,缺少集个体、环境、管理、机器技术等的整合研究。本研究基于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故意违章行为、反生产行为等不安全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从人、机、环、管4个方面研究其对习惯性违章行为的影响,为习惯性违章行为的演化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1.3 习惯性违章行为仿真

近年来,国内学者发现人因失误导致了事故发生机理及其控制的模糊性和不可预见性,简单的静态式数表法已经不能满足事故预防需要,有些学者采取动态分析的方法,如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度分析和层次分析等对人因失误进行模糊研究。

复杂适应系统(CAS)由许多具有适应性的智能体构成,CAS理论核心是“适应性造就复杂性”,包括7个相关概念:聚集、非线性、流、多样性、标识、内部模型及积木,其中前4个是个体特征,后3个是个体与环境及其他主体进行交互的机制[13]。复杂性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仿真工具的发展,其中SWARM提供了通用仿真框架,而且没有对模型及其要素间的交互做任何限制,因此可以用来

构建和模拟复杂系统[14]。国内学者近年来应用复杂适应系统于各领域的建模仿真研究中,如基于时间Petri网和多Agent相结合的建模方法[15]、随时间演化的复杂系统

[16]

、组织学习动态过程模型 等。

[17]

对于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系统来说,首先主体是有层次性的,个体、环境、安全管理相互作用;其次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系统发展过程中,个体的性能参数、功能、属性均在变,整个习惯性违章行为系统的结构、功能随之产生变化;最后个体并行地对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做出反应、进行演化,而且存在大量随机复杂性因素。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系统的特征和CAS理论有很好的契合性,CAS理论对习惯性违章行为更具有描述性和表达能力。目前没有学者将复杂适应系统应用于人因失误的动态分析中,本研究拟运用复杂适应系统仿真模拟技术研究习惯性违章行为演化机理,将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视作一个复杂动态系统,研究人、机、环、管4类因素对习惯性违章行为形成的交互作用,运用动态分析方法,对该原型系统进行抽象、简化与映射,构建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计算、仿真和试验,根据得出的结论指导、预测和深刻地认识原型系统。

1.4 行为惯性变革实验研究

在习惯性违章行为变革的研究中,国内学者研究发现通过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18]

,建设安全文化如安全行为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环境文化等可改变习惯

性违章行为[19],对有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点进行提前预测和预防可以根治习惯性违章行为[20]。

联合分析法又称多属性组合模型,是一种多元的统计分析方法。联合分析法在西方经济发达国家受到很大重视,主要形成了3种基本分析模型:常规型或传统型联合分析、混合型联合分析和适应型联合分析。其中,常规型或传统型联合分析相对简单易用,因此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国内对联合分析法的研究主要见于工程设计、市场营销、消费者选择偏好和社区卫生服务领域。如用正交、交互式遗传算法进行产品造型设计研究[21],应用联合分析和混合回归模型进行市场细分的研究[22],运用联合分析法分析消费者对不同产品的支付意愿与偏好[23]等。

综上,目前对习惯性违章行为变革的研究大部分从生产实践的感性角度提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联合分析法还未应用到行为安全领域。本项目拟采用基于联合分析法的行为变革实验方法,通过设置正负向激励力度、机器设备舒适度、环境舒适度、安全警示度、行为培训强化程度、管理者行为强化监管

力度等关键变量,虚拟矿工工作环境,调查矿工在特定虚拟情境中的行为变化倾向,为习惯性违章行为惯性变革机制奠定基础。

1.5 违章行为惯性变革措施

项目申请人在前期研究成果中提出了组织惯性变革的4方面对策:动力机制、变革环境、知识技能、执行机制[24];参与者王丹构建了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变革过程模型,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得出煤矿企业可以通过激励、监督、约束、班组成员竞争等外部环境的有效匹配来解决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 [25]。

⑴项目申请人在前期研究中提出基于流程思想的矿工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研究,并对塑造矿工安全行为习惯的5个阶段——文本化、流程再造、制度化、物化、习惯化分别进行了阐述。杨东森等人构建了煤矿事故的故障树模型,运用人因工程理论,从人-机-环3方面对煤矿事故产生原因作了分析,分别研究了人员素质、作息制度、设备与人的相合性、温度、噪声、色彩等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系,并据此提出建议和改善措施[27]。但目前对环境塑造的研究仅是理论上的分析,缺乏实际的操作设计。

⑵心理行为训练在国内主要应用于军事领域、教育领域、医学领域。如在经过有效的心理行为训练之后潜艇艇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激水平有了大幅降低,同时一线医护工作者在接受心理行为训练之后心理素质有显著提升[28];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可有效提高大学新生的归属感[29]。实践表明心理行为训练对于改善个体心理、行为有显著效果,目前在煤炭企业领域还缺乏相关的心理行为训练方法。

⑶项目申请人前期研究中提出以“主动”的角度塑造危机意识,阐述了危机意识塑造与危机型组织等概念;国内学者提出建立煤矿企业全面危机管理模式

[30]

[24][26]

、抓好班组建设[31]、领导层的重视以及非正式群体和正式群体的一致性[32],能

有效预防习惯性违章行为。由于目前煤炭企业事故多发生在班组,因此有必要建立危机型班组,提高矿工危机意识。

综上可见,目前国内外对违章行为惯性的变革治理取得一定成果,各项研究提出建议的角度不同,但由于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国内对违章行为惯性变革对策的研究大部分从加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制度、安全文化构建等方面粗略提出,可操作性和针对性不强。本项目拟结合习惯性违章行为演化机理结果,从环境塑造、心理行为训练、危机型班组建设等方面进行实际操作的设

计。

2 总结(也可根据总结的内容定标题) ?? 参考文献

[1]沈磊.习惯性违章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2:49-50.

[2]陈红,等.中国煤矿重大事故中故意违章行为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7,8:127-136.

[3]张燕,陈维政.基于多维尺度法的工作场所偏离行为的分类结构研究[J].软科学,2011,25(7):133-134.

[4]彭贺.中国知识员工反生产行为分类的探索性研究[J].管理科学,2010,23(2),86-93. [5]曾伏娥,罗茜,等.网上消费者非伦理行为:特性、维度与测量[J].南开管理评论,2011,14(2):26-36.

[6]李英芹.基于行为测量的煤矿人的不安全行为控制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0. [7]张江石,傅贵.安全认识与行为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4(2):15-18.

[8]周刚,程卫民,等.人因失误与人不安全行为相关原理的分析与探讨[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8,18(3):10-14.

[9]Hofmann,D.A.,Stetzer,A. A cross-leve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influencing unsafe behaviors and accidents[J].Personnel Psychology,1996.49:307-339.

[10]Rundmo,T.,Hestad,H.,Ulleberg,P. Organizational factors, safety attitudes and workload among offshore oil personnel[J].Safety Science,1998,29(2):75-87.

[11]Thanet Aksorn,B.H.W. Hadikusumo. The Unsafe Acts and the Decision-to-Err Factors of Thai Construction Workers[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2007,12(1):1-25. [12]Glendon A.I., Mekenna E F. Human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 [M].London, UK:Chapman &Hall,1995.

[13]刘兴堂,梁炳成,等.复杂系统建模理论、方法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14]宣慧玉,张发.复杂系统仿真及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15]赵业清,朱道飞,等.基于Petri 网和Agent 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J].计算机工程,2011,37(15):243-245.

[16]程国建,颜宇甲,等.基于多 Agent 的生态复杂适应系统建模和仿真[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11,26(2):99-103.

[17]张莉,孙达,等.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的组织学习过程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1,16(3):75-84.

[18]王宝宏,等.习惯性违章行为导致事故的潜在性原因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63-64.

[19]郑继平.用安全文化的力量改变习惯性违章的“习惯”[J].电力安全技术,2008,10(12):44-45. [20]黄存旺.采用危险点分析预控理论根治习惯性违章[J].矿山安全,2004,19:34-35.

[21]徐江,孙守迁.基于正交-交互式遗传算法的产品造型设计[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7,13(8):1470-1475.

[22]王高,黄劲松,等.应用联合分析和混合回归模型进行市场细分的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 2007,26(6):941-950.

[23]张祖庆,姜雅莉.基于联合分析法的消费者对产品支付意愿和偏好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3:112-114.

[24]李乃文,冯冠.浅析企业危机型战略管理[J].经济与管理,2005,19(5):72-75.

[25]王丹,倪景峰.基于经济学视角的矿工习惯性违章行为变革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8:185-187.

[26]李乃文,马跃.基于流程思想的矿工安全行为习惯塑造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3):120-124.

[27]杨东森,陶巍,等.煤矿事故中的人因工程[J].煤, 2007,9 :56-57.

[28]朱鸿武. 心理行为训练对潜艇艇员应激水平和SARS治疗一线医护工作者心理素质的影响[D].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

[29]谷力群,郭志峰.团体心理行为训练对解决大学新生入学适应问题的实证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7):126-128.

[30]牛玉龙,安金涛.煤矿企业全面危机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咨询,2008,3:250. [31]顾宏玲, 宋伟.习惯性违章整治措施浅析[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0,6:56-58. [32]时砚.群体动力学在安全管理中违章行为矫正的应用[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